黄琳红 作品数:21 被引量:71 H指数:5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通脑溶栓胶囊对大鼠血栓形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通脑溶栓胶囊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各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通脑溶栓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5g/L的CMC-Na,其余各组灌胃等体积对应的受试品混悬液,连续给药30d,观察通脑溶栓胶囊对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观察对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另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通脑溶栓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30d,末次给药后尾静脉注射右旋糖酐,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通脑溶栓中、高剂量组血栓湿重明显减轻(P<0.05或P<0.01);通脑溶栓中剂量组能延长血凝时间(P<0.05),中、高剂量组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低、高剂量组可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通脑溶栓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全血中切、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P<0.05或P<0.01)。结论通脑溶栓胶囊能明显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而发挥活血化瘀作用。 王红英 黄琳红 马耀茹 贺建宇关键词:血栓形成 血液黏度 血液流变学 MicroRNA-9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2015年 目的:MicroRNA(miRNA)是一类对基因表达起着转录后调控的小分子RNA,在正常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其中,miR-9是一个序列高度保守的成员,在神经发育中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多种行为,包括分化、迁移等。但是,目前研究发现的miR-9的功能还存在一些相互矛盾和不清楚的地方,因此,我们拟构建miR-9的过表达载体,以便于对miR-9进一步的仔细研究。方法:我们采用分子克隆的常用方法,以pcDNA6.2-GW/miR为基础,构建出pcDNA6.2-GW/miR-9的表达质粒,分别用PCR、酶切和测序的方法验证质粒构建的正确性,并在Hela细胞和NIH3T3细胞中验证该质粒是否可以过表达miR-9小分子。结果:我们成功构建出正确的pc DNA6.2-GW/miR-9表达质粒,并且该质粒无论在人源的Hela细胞还是在小鼠源性的NIH3T3细胞中都可以过表达miR-9小分子。结论:构建了一个在不同种属间通用的miR-9过载体,为我们进一步研究miR-9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张正平 赵勤鹏 黄琳红 王栋琪 许正伟 郭华 昌震 刘团江关键词:MICRO RNA MI PC 2-取代-3,4-二氢-1-异喹啉酮类合成方法及其制备心血管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2-取代-3,4-二氢-1-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用途,其结构式如下:<Image file="B200810017661XA00011.GIF" he="74" imgCon... 张三奇 曹永孝 祝丽永 孙涛 李强 程彬 黄琳红文献传递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脑基底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脑基底动脉的扩张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小血管张力测量系统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经高K^+、苯肾上腺素(PE)和血栓素受体激动剂(U46619)预收缩的血管环的扩张作用,并研究在不含钙的缓冲液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PE、氯化钙(CaCl_2)及咖啡因收缩血管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 15~80 m L·L^(-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经高K^+、PE和U46619预收缩的大鼠脑基底动脉;在不含钙的缓冲液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5,45,80 m L·L^(-1))可以抑制CaCl_2诱导的血管收缩,对PE及咖啡因诱导的血管收缩无影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45,60,80 m L·L^(-1))对高K^+诱导的大鼠肠系膜血管环收缩及血管壁荧光增强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浓度依赖性地舒张大鼠脑基底动脉,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是主要作用机制之一,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 张丽心 黄琳红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脑基底动脉 舒张 钙离子通道 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Genant Ⅲ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 通过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观察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GenantⅢ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强化复位组(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30例)和传统组(采用PKP治疗,2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骨水泥用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 24个月,平均21个月.与传统组比较,强化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伤椎骨水泥用量多、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和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百分比、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复位组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前缘高度百分比及cobb角较传统组恢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3个月、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ODI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PKP来说,对于塌陷、成角严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经皮骨水泥强化复内固定联合PVP可能是一种更可靠的治疗措施. 张正平 昌震 赵勤鹏 曹子君 黄琳红 王栋琪 许正伟 刘团江 郝定均关键词: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腰椎融合术后早期疼痛的关系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腰椎融合术后早期疼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12月于我院行腰椎单节段融合术的患者79例,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组32例,中度疼痛组47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3 d三酰甘油水平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三酰甘油与疼痛的相关性,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中度疼痛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高于轻度疼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水平与术后疼痛呈显著正相关,为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是腰椎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疼痛的危险因素,在围手术期处理中应予以调整。 张正平 章雪芳 李辉 刘团江 赵勤鹏 黄琳红 曹子君 何立民 郝定均关键词:三酰甘油 腰椎融合术 脂代谢紊乱 腰椎管狭窄症 珍菊降压片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观察珍菊降压片 (ZJ)及其西药组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血压和停药后血压反跳的影响 ,并研究其对RHR血脂与血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左肾动脉狭窄法建立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 ;无创尾套法测量清醒RHR尾动脉收缩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ZJ组 (4 0mg·kg-1,80mg·kg-1,16 0mg·kg-1)及西药组分组 (1.79mg·kg-1,相当于全药中剂量组 )对RHR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P <0 .0 1) ;ZJ各剂量间降压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同比剂量组(80mg·kg-1)与西药组分组 (1.79mg·kg-1)降压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西药组分组 (1.79mg·kg-1)比较 ,ZJ未出现血压反跳现象 (P <0 .0 5 ) ;ZJ对血脂和血脂蛋白无显著性影响 (P >0 .0 5 )。结论 珍菊降压片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 。 黄琳红 袁秉祥 贺建宇 苟伟 李西宽 刘传镐关键词:珍菊降压片 肾性高血压 血压 血脂 RHR 珍菊降压片的药效及毒性研究 黄琳红关键词:珍菊降压片 高血压大鼠 血流动力学 毒性 单纯椎板切除后发生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椎管狭窄减压术后患者发生腰椎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因椎管狭窄行部分椎板双侧切除术的患者169例,将发生椎间盘突出的患者24例作为椎突组,未发生椎间盘突出的患者14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研究对象各种影像学检查数据。利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结果脊柱伸展后滑脱是椎间盘突出的独立危险因素(1.24,95%CI[1.07~1.43];P<0.01);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截断值为6.89%。结论术前椎体后滑脱可能是椎间盘突出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正平 章雪芳 李辉 刘团江 赵勤鹏 黄琳红 曹子君 何立民 郝定均关键词:椎间盘突出 椎板切除术 椎管减压术 刺芒柄花素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刺芒柄花素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椎板切除脊髓夹伤模型,造模手术后次日腹腔注射刺芒柄花素75 mg/kg和150 mg/kg,用旷厂实验及Ba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通过观察大鼠的躯干、尾巴和后肢的运动状况,评估脊髓损伤三个阶段的恢复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脊髓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观察刺芒柄花素对脊髓损伤后外周及损伤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对脊髓损伤节段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7、14 d,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8.7±0.6和17.3±0.5)的评分明显高于对应时间点的溶媒对照组(3.7±0.5和7.5±0.6)。血清学结果显示,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在术后3、7 d(41.94±3.62、32.96±2.08)可以明显降低对应时间点溶媒对照组(75.02±3.28、60.35±5.35)血清中TNF-α的浓度;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在术后14 d可以降低溶媒对照组(26.39±1.30)血清中IL-1β的浓度。在脊髓组织中,在术后3、14 d,相比于溶媒对照组(81.55±5.72、46.03±4.19),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44.44±2.75、27.31±3.35)中的IL-1β浓度明显下降;与溶媒对照组(193.5±9.7、169.1±6.1)相比,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168.6±10.4、142.1±4.3)在术后7、14 d可以降低脊髓组织中TNF-a的浓度。HE染色可见刺芒柄花素处理组脊髓组织出血、坏死程度较轻,形成囊腔少,神经细胞肿胀不明显,白质轴突水肿、空泡变性较轻。Nissl染色可见刺芒柄花素处理组神经元形态显示较溶媒对照组较清晰,术后14 d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光镜下可见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神经元胞体形态趋于正常。结论:刺芒柄花素可能通过抑制外周及损伤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张丽心 程延 肖雪 黄琳红关键词:刺芒柄花素 脊髓损伤 TNF-A IL-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