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方美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短额负蝗、日本蚤蝼和中华寰螽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是一个结构和基因组成的相对保守、基因排列紧凑的闭合环状分子,是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的最佳模型。目前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工作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2008年3月,NCBI数据库中已有植物、动物、真菌等各...
- 丁方美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直翅目短额负蝗
- 文献传递
- 基于线粒体ND2基因的中国斑翅蝗科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直翅目:蝗总科)被引量:10
- 2008年
-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斑翅蝗科部分种类的线粒体ND2基因进行分析,重建斑翅蝗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探讨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和传统分类结果的异同。扩增并测定了我国斑翅蝗科10属16种蝗虫的线粒体ND2全基因1023bp的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系统发育信号等进行了分析。并基于ND2全基因序列数据,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重建了10属16种蝗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斑翅蝗科蝗虫ND2全基因A+T含量平均为74.6%;痂蝗亚科和异痂蝗亚科没能得到区分,建议合并为一个亚科;而斑翅蝗亚科和飞蝗亚科的分类地位还存在争议。
- 丁方美黄原
- 关键词:斑翅蝗科系统发育分子进化
- 白纹佛蝗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英文)被引量:8
- 2008年
- 通过长PCR扩增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保守引物步移法结合克隆测序技术,对白纹佛蝗mtDNA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白纹佛蝗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657 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以及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域,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1 202 bp,1 486 bp,2 156 bp和728 bp.37个基因的位置与飞蝗的一致,有9对基因间存在41 bp重叠,重叠碱基数在1 ~8 bp之间;基因间隔序列共计21处126 bp,间隔长度从1 ~20 bp不等,最大的基因间隔是20 bp,是在tRNALys和ATP8基因之间.还对lrRNA和srRNA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同时也对tRNA反密码子臂的碱基对类型以及不同链上蛋白编码基因的A/T,C/G组成偏向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 师红雯丁方美黄原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
- 短额负蝗线粒体基因组及其lrRNA和srRNA二级结构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采用长距PCR扩增及保守引物步移法测定并注释了短额负蝗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短额负蝗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558bp,A+T含量为74.3%,37个基因位置与飞蝗的一致,基因间隔序列共计11处64bp,间隔长度从1~16bp不等;有15对基因间存在51bp重叠,重叠碱基数在1~8bp之间。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找到6种可能的起始密码子,有12个基因在基因3'端能找到完全的TAA或TAG终止密码子,只有ND5基因终止密码子为不完整的TA。除tRNASer(AGN)外,其余21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均属典型的三叶草结构。tRNASer(AGN)的DHU臂缺失,在相应的位置上只形成一个环。预测的lrRNA二级结构总共有6个结构域(结构域Ⅲ缺失),49个茎环结构。预测的srRNA的二级结构包含3个结构域,33个茎环结构。A+T丰富区中存在一个被认为与复制及转录起始有关的Ploy(T)(T-stretch)结构。
- 丁方美师红雯黄原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短额负蝗锥头蝗科直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