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涛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4篇干细胞
  • 3篇成骨
  • 2篇脂肪干细胞
  • 2篇术后
  • 2篇丝素
  • 2篇丝素蛋白
  • 2篇切口
  • 2篇羟基磷灰石
  • 2篇微创
  • 2篇细胞
  • 2篇骨诱导
  • 2篇成骨诱导
  • 1篇单边外固定
  • 1篇单节段
  • 1篇低强度脉冲
  • 1篇低强度脉冲超...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退行性

机构

  • 11篇无锡市人民医...
  • 3篇无锡市第九人...

作者

  • 11篇丁涛
  • 5篇朱浩明
  • 5篇程力
  • 3篇褚亚伟
  • 3篇王烨
  • 3篇李雅欣
  • 3篇张钦
  • 1篇郁娴
  • 1篇沈红雷
  • 1篇花雷
  • 1篇许宏俊
  • 1篇金磊
  • 1篇钱小莉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三维CT重建技术术前评估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CT重建技术术前评估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106足)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线检查、CT及三维重建检查,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对70例(106足)粉碎性跟骨骨折进行分型,其中46例(72足)采取切开复位治疗,24例(34足)采取撬拨复位治疗,并分析术后疗效差异。结果 70例(106足)粉碎性跟骨骨折经螺旋CT三维重建分为8种骨折分型,ⅠA型6足,ⅠB型14足,ⅠC型16足,ⅡA型13足,ⅡB型16足,ⅡC型13足,ⅡD型13足,Ⅲ型15足。粉碎性跟骨骨折术后总优良率为67.92%。切开复位与撬拨复位治疗ⅠA、ⅠB、ⅡA型骨折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C、ⅡB、ⅡC、ⅡD、Ⅲ型骨折中,切开复位治疗的优良率高于撬拨复位治疗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CT重建技术可较清楚地显示粉碎性跟骨骨折情况,对术前骨折分型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ⅠC、ⅡB、ⅡC、ⅡD、Ⅲ型骨折应积极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沈红雷许宏俊花雷丁育健丁涛
关键词:CT三维重建粉碎性跟骨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14成骨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修复骨缺损被引量:3
2018年
背景:临床上较大骨缺损往往难以自行修复,而通常采用的自体骨、异体骨移植也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目前,组织工程技术的开展可以有望解决这一难题。利用转基因技术对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再将其种植在人工支架材料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为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带来新的希望。目的:探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与骨形态发生蛋白14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并检验二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细胞使用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1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转染,利用荧光显微镜计算转染效率。制备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将转染成功后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体外复合,通过扫描电镜和MTT法评估材料对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最后将上述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实验组大鼠尾椎缺损处,将空白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植入对照组大鼠尾椎缺损处,通过摄片及micro CT检查来评估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1)骨形态发生蛋白14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能够良好地黏附、增殖;(2)术后8周,实验组骨缺损处密度明显增高,可见大量骨痂形成,骨连续性恢复较好。对照组骨缺损处仍可见未完全吸收的支架材料影,周围无明显新生骨组织,未能将骨缺损处连接;(3)结果表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对骨形态发生蛋白14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者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促进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丁涛汤峰林陆淼顾三军王建兵刘浩
关键词:骨缺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
多维与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多维与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5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多维外固定支架和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分为多维组和单边组,其中多维组23例,单边组30例。所有患者固定范围均不超过膝、踝关节。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结果]两组术后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发生4例钉道感染,经抗生素静滴后感染控制,单边组发生1例畸形愈合及2例骨不连,多维组发生2例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多维与单边外固定支架均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前者骨折愈合时间更快、后期并发症更少。
刘浩丁涛程力朱浩明李雅欣王烨张钦
关键词:外固定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自动皮肤缝合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切口愈合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自动皮肤缝合器的使用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皮肤切口愈合是否存在不利影响。方法:选择2008-2012年115例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采用自动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对照组58例,采用普通丝线褥式缝合切口。对两组切口裂开、感染、皮肤坏死、切口红肿、渗液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裂开、感染、皮肤坏死、切口红肿、渗液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皮肤缝合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切口愈合无不利影响,并且可以缩短手术缝合时间,减少术后切口瘢痕形成。
许斌贺彦程力丁涛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切口愈合
微创技术对骨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对骨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宜兴市官林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开复位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骨质量、骨代谢、创伤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72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骨小梁间隔(Tb.Sp)、骨弹性应力(ES)、骨体积分数(BV/TV)均低于对照组,骨小梁数量(Tb.N)、体积有机质含量(VO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胶原羟基末端肽(CTX)、甲状腺素(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对骨科创伤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创伤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许斌丁涛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性骨折预后
髌骨爪和Pin-cable治疗髌骨骨折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使用髌骨爪和Pin-cable治疗髌骨骨折术后护理与康复。方法选取2012-07—2015-10间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收住的38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髌骨爪治疗(A组)和Pin-cable治疗(B组),每组各19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3.2岁,受伤均为单侧髌骨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 d,平均时间2.9 d。针对术后护理及康复两方面作比较。结果 Pin-cable治疗髌骨骨折无论在术后护理还是在患者康复方面都优于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
钱小莉郁娴黄佳璐丁涛
关键词:髌骨爪髌骨骨折
BMP-14联合NogginshRNA共转染对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2016年
目的在体外环境下同时下调细胞中Noggin基因和增加BMP-14基因,观察对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ceHs,AD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5只,体质量250—300g,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原代ADSCs,体外培养、扩增。使用慢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转染大鼠ADSCs,根据目的基因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A组为空载体病毒Lv-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对照组,B组为Lv—BMP-14转染组,C组为BMP-14+NogginshRNA转染组。分别于转染后3、7、14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P-14及成骨相关基因[I型胶原、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转染后14d采用茜素红染色鉴定其成骨分化能力。结果转染后3d,各组BMP.14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7、14d,C组BMP-14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3d,C组各成骨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7、14d,C组各成骨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除转染后7dA、B组间I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14d茜素红染色示,A、B、C组钙结节量呈递增趋势。结论BMP-14具有增强大鼠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沉默细胞中的Noggin基因、联合BMP-14基因共同作用于大鼠ADSCs,其体外成骨分化能力明显强于BMP-14单基因转染,两者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刘浩芮永军孙振中汤峰林丁涛
关键词:NOGGIN慢病毒共转染脂肪来源干细胞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支架对成骨诱导脂肪干细胞活性及成骨性能的影响
目的:将体外分离培养并向成骨方向诱导培养的大鼠脂肪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进行体外复合培养,检测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取大鼠脂肪组织,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脂肪干细胞,体外贴壁培养、扩增、...
丁涛程力刘浩褚亚伟朱浩明王烨张钦李雅欣
关键词:干细胞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脂肪干细胞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人脂肪干细胞成骨诱导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在人脂肪干细胞成骨诱导中的影响。[方法]取手术患者腹部及腰背部处脂肪,采用胶原酶消化离心贴壁法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第6代细胞分为四组:(1)阴性对照组:ADSCs于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不接受LIPUS剌激;(2)LIPUS组:ADSCs于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接受LIPUS刺激;(3)成骨诱导组:ADSCs于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培养;(4)LIPUS联合成骨诱导组:ADSCs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培养,接受LIPUS刺激。[结果]ADSCs形态传至10代时仍无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第6代hADSCs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结果显示,CD105:99.61%,CD29:97.54%,CD45:0.26%,CD44:97.4%,CD14:2.51%。LIPUS+诱导组的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而单用LIPUS,并不能促进成人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结论]LIPUS可以促进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下的成人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丁涛程力朱浩明褚亚伟金磊
关键词:人脂肪干细胞细胞培养成骨诱导低强度脉冲超声
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接受治疗的臀肌挛缩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臀大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试验组采用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的手术优良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朱浩明丁涛王烨李雅欣张钦
关键词:小切口臀肌挛缩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