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余华
- 作品数:33 被引量:158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6
- 2002年
- 研究ICAM - 1在HCC的意义。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ICAM - 1在HCC组织的表达 ;以ELISA法测定HCC患者血清中sICAM - 1水平。 1 肝癌组织中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转移组肝癌ICAM - 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2 肝癌患者血清sICAM - 1水平显著升高 ,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Ⅲ、Ⅳ期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Ⅱ期患者 ,癌肿数目≥ 3个的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癌肿数目 <3个的患者 ,有门脉癌栓及肝内外转移的患者sICAM - 1水平高于无门脉癌栓及肝内外转移的患者 ,有两例HCC患者行TAE治疗后 ,病情缓解 ,sICAM - 1水平下降。HCC组织高度表达ICAM - 1,其表达量与肿瘤转移状态有关。肝癌患者血清中ICAM - 1的检测可作为肝癌发展程度、转移状态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推测指标。
- 主余华傅丽娜孙成刚王延军劳萍张勇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癌细胞间粘附分子-1HCCICAM-1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SnailmRNA和蛋白的表达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中Snail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40例新鲜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nailmR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Snail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中(P<0.05),且癌组织中Snail阳性表达率与包膜侵袭、门脉侵袭及肝内转移情况有关(P<0.05)。肝癌组织中SnailmRN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癌组织中Snail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包膜侵袭、门脉侵袭情况有关(P<0.05),而与肝内转移情况无关(P>0.05)。结论肝癌的癌变、侵袭、转移可能与Snail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有关,抑制Snail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新靶点。
- 孙丹孙成刚王峰李涛主余华
- 关键词:SNAIL蛋白
- RNA干扰抑制肝星状细胞CTGF表达的实验研究
- 背景与目的:慢性肝病(主要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病之一,其重要病理基础是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如能阻断、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的预后,因而这就成为肝病治...
- 主余华
-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RNA干扰短发夹RNA转化生长因子-Β1
- 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窦微循环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窦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EGb761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1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肝组织活检术,肝组织行HE染色,并各取10例电镜观察治疗前后的肝窦微循环变化.结果:治疗后肝活检证实,与治疗前(炎症计分:15.7±6.3;纤维化计分:11.9±6.2)和对照组治疗后(炎症计分:14.2±6.6;纤维化计分:11.5±5.6)相比,EGb761治疗组肝组织损伤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炎症计分:10.7±4.8;纤维化计分:8.3±4.2)(P<0.05);与治疗前相比,EGb761治疗组电镜下肝窦内血细胞聚集或微血栓形成(32vs56,P<0.01)、窦腔及Disse隙胶原沉积(23vs38,P<0.05)、窦内皮损伤(41vs59,P<0.05)、毛细血管化(17vs32,P<0.05)等肝脏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保护慢性乙肝患者肝窦内皮细胞,抑制肝窦内血细胞聚集及微血栓形成,抑制肝窦及Disse隙内胶原沉积及肝窦毛细血管化,改善肝脏微循环.
- 主余华王京梁斌任万华张春清
-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慢性乙型肝炎肝窦肝脏微循环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人32例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761)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为GbE761治疗组32例,年龄(34±s 13)a,16~55 a及对照组28例,年龄(34±14)a,17~57a,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GbE761 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4 wk,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治疗组中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肝活检术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后2组的肝功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但2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PCⅢ,CⅣ,HA,LN及TGF-β_1水平分别下降(139±65)μg·L^(-1),(90±41)μg·L^(-1),(84±51)μg·L^(-1),(93±33)μg·L^(-1),(27±7)μg·L^(-1)(P<0.01),而对照组PCⅢ,CⅣ,HA,LN及TGF-β_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5例肝活检证实,治疗后肝脏纤维化程度减轻,细胞损伤减轻。结论:GbE761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 王京主余华任万华张春清马艳丽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细胞外基质转化生长因子Β银杏叶提取物
- 肝性皮质盲4例报告被引量:4
- 2004年
- 主余华张丰焕
- 关键词:肝性皮质盲肝昏迷发病机理
- 肝组织HBVcccDNA含量与肝细胞癌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测定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和非癌组织的HBVcccDNA含量,探讨癌组织HBVcccDNA与HCC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45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总HBVDNA和HBVcccDNA含量,分析2种组织中HBVc-ccDNA和总HBVDNA与癌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血清HBsAg阳性的癌组织较对应非癌组织总HBVDNA无显著性差异(4.33±1.1vs4.13±1.09,P=0.439),而癌组织HBVcccDNA水平显著升高(3.09±1.22vs2.62±0.97,P=0.039),HB-VcccDNA所占比例也显著升高(70.09%vs62.33%,P=0.015);42例中有14例(33%)的癌组织HBVcccDNA几乎成为HB-VDNA唯一存在形式;3例血清HBsAg阴性的HCC中均检测到了HBVcccDNA的存在,且HBVcccDNA比例均较高;癌组织和非癌组织HBVcccDNA与组织总HBVDNA均呈正相关(r=0.8244,P<0.001;r=0.8460,P<0.001);癌组织中HBVcccDNA定量和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HBVcccDNA水平和所占比例较非癌组织均升高,HBVcccDNA在肝细胞癌变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水平与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 李涛任万华许世峰主余华韩国庆石军
- 关键词:肝细胞癌HBVCCCDNAHBVDNA
- 肝硬化合并肝血色病诊治体会及经验被引量:2
- 2017年
- 1.病历资料:男性患者,48岁,因“发现HBsAg阳性10余年,反复双下肢水肿8月”于2010年12月8日第一次入我院。患者10年前查体发现HBsAg阳性,肝酶轻度升高,未行抗病毒治疗。
- 李菲菲韩国庆主余华王京任万华
- 关键词:肝硬化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0
- 2000年
-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检测ICAM 1在 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 6例正常肝组织的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大小及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 2 5例ICAM 1表达阳性 (阳性率 83.3% ) ,肝癌组织中ICAM 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P <0 .0 1) ,转移组肝癌中ICAM 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P <0 .0 1) ,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原发性肝癌组织高度表达ICAM 1,检测ICAM 1有可能作为预测肝癌转移状态的一个指标。
- 主余华傅丽娜孙成刚王延军张勇
- 关键词:肝癌细胞间粘附分子-1病理
- 原发性肝癌过度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意义
- 2001年
- 主余华傅丽娜孙成刚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细胞间粘附分子-1肿瘤浸润肿瘤转移机体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