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大尉
- 作品数:33 被引量:226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高心率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 本文搜集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期间临床可疑或己诊断为冠心病者并于本所行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2476例患者,选择扫描过程中屏气时心电监控记录到的心率≥91次/分(bpm),上下波动范围≤5bpm且呼...
- 王锡明段艳华程召平乌大尉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影像诊断
- 文献传递
- 双源CT在小儿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源CT(DSCT)血管成像在小儿冠状动脉瘘(CA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诊断CAF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年龄1.2 ~6.0岁,平均(3.2±1.5)岁;男12例,女10例.其中9例患儿行手术治疗,13例患儿行介入治疗.所有患儿行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下DSCT血管成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对CT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以手术或传统心血管造影(CCA)结果为标准计算CT诊断CAF的准确性,同时记录辐射剂量.2名观察者之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儿的CT图像均为可诊断图像,主观评分为(2.6±0.7)分,2名医师的评价一致性好(Kappa值为0.75,P<0.05).DSCT血管成像共诊断25处CAF,诊断准确率为100%,包括右冠状动脉瘘13例(59.1%),左冠状动脉瘘8例(36.4%),左、右冠状动脉瘘1例(4.5%).4例患儿合并冠状动脉瘤形成.平均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25 ±4)mGy·cm和(0.25±0.07) mSv.结论 低剂量DSCT血管成像可作为一种准确可靠的诊断小儿CAF的无创影像学方法.
- 程召平王锡明赵斌王涛段艳华乌大尉聂佩纪晓鹏晁宝婷
- 关键词:冠状血管血管瘘儿童
-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并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2种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连续搜集30例[A组,平均心率/〉85次/min(bpm)]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胸痛并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胸联合血管成像的患者,连续搜集30例(B组,所有患者平均心率≥85bpm)表现为急性胸痛行DSCT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对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分别进行靶重组,评价2组图像质量,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应用)(2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有效剂量。结果A、B组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比例分别为98.44%(379/385)和98.48%(390/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1);A、B组间图像噪声[分别为(16.23±5.75)、(16.31±3.32)HU]、信噪比(分别为26.85±9.94、24.78±9.91)及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20.99±9.31、18.65±8.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69、0.908、1.224,P值均〉0.05);A、B2组有效剂量分别为(8.37±2.69)和(20.05±5.5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1,P=0.000)。结论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可以获得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相似的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降低。
- 段艳华王莉王锡明乌大尉程召平李剑晁宝婷武乐斌柳澄徐卓东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胸痛
-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诊断为KD冠状动脉损害,同时行经胸多普勒超声(TTE)和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的患儿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肓法独立阅片,以5分法评价整体图像质量,Kappa检验评价诊断的一致性;记录所有患儿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及动脉瘤的位置、数量并测量其大小;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DSCT成像和TTE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计算所有患儿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19例患儿均成功完成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比率为91.5%(226/247),其中,15例患儿被诊断为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DSCT成像上共发现28个动脉瘤、15支血管瘤样扩张。其中,9个动脉瘤(2个位于右冠状动脉远段、2个位于左心室后支、1个位于前降支中段、1个位于回旋支中段、2个位于回旋支远段、1个位于钝缘支)及2支瘤样扩张(1支对角支、1支钝缘支)TTE未显示。DSCT成像与TTE对比显示冠状动脉瘤及瘤样扩张最大直径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0.63±0.20)和(0.58±0.20)cm,相关性较好(r=0.989,p〈0.05);对瘤体及瘤样扩张最大长径的平均测量值分别为(1.49±0.83)和(1.22±0.66)cm,相关性较好(r=0.965,P〈0.05)。2名影像科医师对所有患儿的CTA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好(Kappa=0.87)。19例患儿的ED为(0.24±0.08)mSv。结论相比TTE,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对小儿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远段的动脉瘤及瘤样扩张的显示较好。
- 段艳华武乐斌程召平乌大尉聂佩纪晓鹏王锡明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描记术
- 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本研究就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对82例临床急性胸痛的患者行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急性胸痛的扫描参数,应用高浓度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为5 ml/s...
- 乌大尉
- 关键词:血管成像急性胸痛冠状动脉CT扫描
- 文献传递
- 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DE—CTA)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4例临床疑诊CCF的患者进行DE—CTA。利用直接能量减影后的数据进行去骨图像重组,同时将能量平均后数据进行非去骨图像重组。由4名多年从事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图像,其中2名评价颈内动脉海绵窦段DE—CTA的图像质量,2名评价瘘口位置、数量、大小及有无异常的颅内静脉扩张,比较各种后处理方法对CCF瘘口及相关病变的显示情况。利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利用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评价去骨与非去骨重组图像测得的瘘口大小。结果14例患者28条颈内动脉颅内段均可以满足影像评价标准。14例患者经行双能量直接去骨颅脑CTA检查均确诊为CCF,其中,病变位于双侧2例,左侧7例,右侧5例。14例患者共16处病变,非去骨及去骨重组图像均发现瘘口16处。去骨及非去骨重组图像测得瘘口的平均大小分别为(0.36±0.10)、(0.35±0.11)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且二者测量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P〈0.05)。去骨重组图像发现8例患者13支大脑皮质静脉扩张,非去骨重组图像仅发现6例患者9支大脑皮质静脉扩张。结论DE—CTA图像多种重组方法相结合对CCF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 王莉段艳华王锡明王建程召平乌大尉武乐斌
-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成像双能量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图像质量评价
- 双能量颅脑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脑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双能量颅脑CTA检查。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得到MIP、MPR和VR等重组图像,结合原始轴位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诊断,并将CTA诊断结果与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能量颅脑CTA与DSA测得的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的大小。结果 CTA诊断32例患者共39个动脉瘤,均经DSA检查或手术证实,另有一枚后交通动脉瘤漏诊,诊断符合率达97.50%。双能量颅脑CTA显示脑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20±1.69)mm、(4.12±1.68)mm、(3.21±1.60)mm,DSA检测动脉瘤的瘤体长轴、短轴及瘤颈分别为(7.33±1.73)mm、(4.30±1.70)mm、(3.25±1.6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能量颅脑CTA综合各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及瘤颈,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无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 王建王锡明段艳华程召平乌大尉邓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64层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5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其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其中66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56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有249例成功地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另外7例由于扫描过程出现心率过快(>90次)或出现严重心律不齐,重建图像质量欠佳或出现锯齿状伪影,部分冠状动脉显影欠佳。138例64-MSCT诊断201支冠状动脉有斑块形成并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66例患者的64-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诊断62例的78支冠状动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3.94%。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 王锡明程召平武乐斌乌大尉晁宝婷柳澄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CTCA)检查,对其中76例患者同时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4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DSCTCA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部分分支,228例患者的747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狭窄,其中76例患者的122支冠状动脉伴有重度狭窄或闭塞,以CAG为金标准,得出DS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0.00%及94.84%,尤其对于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诊断准确性达98.92%。结论双源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 李剑段艳华王锡明武乐斌程召平乌大尉晁宝婷
-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 双源CT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双源CT(DSCT)血管成像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0例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0.2~15(5±5)岁.所有患者均行DS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7例患儿行手术治疗,4例患儿行血管造影检查.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DSCT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同时记录辐射剂量.结果 DSCT血管成像诊断ALCAPA的准确率100%,其中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左前壁1例,左侧壁3例,右侧壁者4例,后壁2例,所有患者右冠状动脉均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其中5例迂曲扩张.所有患儿的DSCT图像均为可诊断图像,主观评分为2~4(3.2±0.8)分,两位医师的评价一致性好(k=0.79).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7例,1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误诊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误诊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CT平均辐射剂量为(0.56±0.28) mSv.结论 低剂量DSCT血管成像可作为一种可靠的诊断ALCAPA的无创影像学方法.
- 程召平王锡明赵斌王涛段艳华乌大尉聂佩纪晓鹏晁宝婷武乐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超声心动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