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海明

作品数:9 被引量:128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铀矿
  • 9篇铀矿床
  • 9篇矿床
  • 7篇十红滩铀矿床
  • 6篇盆地
  • 5篇成矿
  • 4篇砂岩
  • 4篇砂岩型
  • 4篇砂岩型铀矿
  • 4篇吐哈盆地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氧化带
  • 3篇砂岩型铀矿床
  • 3篇生物成矿
  • 3篇层间
  • 3篇层间氧化带
  • 3篇成矿作用
  • 2篇微生物
  • 2篇硫酸盐

机构

  • 9篇西北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作者

  • 9篇乔海明
  • 8篇张复新
  • 3篇耿海波
  • 3篇黄建新
  • 1篇宗静婷
  • 1篇张天太
  • 1篇齐亚林

传媒

  • 3篇沉积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学报
  • 1篇铀矿地质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砂岩型铀矿集聚区成矿背景与成矿条件——以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为例被引量:2
2007年
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形成地质环境及其盆地类型、后期构造改造等是砂岩型铀矿形成前提条件;砂岩型铀矿主要受外生沉积条件、后成水文条件及物理化学环境制约;以东胜大型砂岩型铀为例,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机制与演化、铀矿床空间分布特点及规律等方面进行讨论;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提出砂岩型铀矿成岩、后生、低温热液成矿阶段形成的特态相矿物群,论述了低温成矿作用的矿物学及物理化学证据,认为东胜大型砂岩型铀矿具有沉积预富集-古层间氧化淋滤-后生二次还原与交代的成因特征。
宗静婷张复新乔海明
关键词:成矿背景成矿条件成矿作用砂岩型铀矿东胜铀矿床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浅析被引量:9
2007年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容矿层岩石中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在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的岩石中含量大小不同,尤以矿石带含量最高。矿石有机质母质类型为腐殖型,处于未成熟演化阶段,酸解吸附烃为煤成气型。统计计算表明:容矿层中铀和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含量之间具明显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有机质在砂岩型铀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容矿层中有机质在含氧环境下分解的产物利于铀在水中的溶解和迁移,而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构成铀沉淀的还原和吸附地球化学障,在铀的成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乔海明张复新蔡金芳余新山宋哲李文辉
关键词:有机碳有机地球化学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
内蒙古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条件与成矿作用被引量:45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煤、油、气、铀四大能源集一体的最大能源盆地之一,是统一在华北地台的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结晶岩系及古生代海、湖相台盆基础上,于中生代从华北地块分异出来并发育的中—新生代山前凹陷盆地。中—新生代盆地经历了台盆发育、断块活动及盆后活动阶段。本文分析了中—新生代盆地放射性铀成矿盆地地质及地球化学有利条件,铀的丰度(4.71×10-6~34.3×10-6)是上地壳平均丰度,甚至高出一个数量级。阐述了东胜铀矿容矿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后生—低温热液矿化蚀变特征。分析了与铀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呈面型展布、分别产于矿体上、下盘的绿色化及漂白色蚀变形成与深盆气密切成因关系。矿床矿化蚀变作用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成矿特点、矿化矿物组合复杂、矿化形式多样、成矿温度具低温热液特点(70~120℃)、绿色化及漂白色蚀变具面型分布,矿床属于沉积预富集—古层间氧化淋滤—后生二次还原与交代砂岩型铀矿床。
张复新乔海明贾恒
关键词:成矿作用后生蚀变鄂尔多斯盆地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的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被引量:28
2005年
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位于吐鲁番—哈密自流水盆地南缘的艾丁斜坡带上,含矿含水层赋存于中侏罗统水西沟群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主要岩性为砾岩、含砾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赋存孔隙承压水,渗透系数为0 .14~0 .5 3m/ d,现代地下水流向总体由南向北,地下水为高矿化度的Cl·SO4 —Na型水,地下水中铀含量最高可达2 .2 4 5 1mg/ L,其主要以U O2 (CO3) 2 形式迁移。研究认为:区域上有利的地下水补—径—排系统是形成该矿床的前提条件,局部构造作为局部补给源影响着地下水的流向,进而控制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形成及展布方向,铀矿化主要产于含水层渗透性相对较好的疏松砂岩中。铀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岩过程的预富集和后期层间氧化带成矿作用两个阶段。至今,铀成矿作用仍处于发展演化过程中。
乔海明张复新徐高中尚高峰齐亚林
关键词:吐哈盆地铀矿床水文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被引量:19
2006年
通过样品采集、细菌培养和鉴定等,首次在中国大型的十红滩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容矿层中发现不同种群的细菌。氧化带主要分布铁细菌、硫杆菌、硝化菌等好氧菌,矿石带主要分布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其种类和数量上具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性,并与岩石的地球化学分带性一致。首次利用容矿层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室内进行了硫酸盐还原试验。根据细菌的代谢特征,结合硫酸盐还原菌还原试验,分析了细菌在层间氧化带形成、铀氧化迁移和还原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乔海明张复新耿海波黄建新尚高峰
关键词:好氧菌地球化学分带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吐鲁番-哈密盆地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2
2005年
本文根据水化学资料的研究,探讨了十红滩铀矿床含矿含水层高矿化度地下水的成因,分析了高矿化度水对铀溶解迁移的影响及碳酸盐的形成机理。
乔海明张天太张复新尚高峰宋哲
关键词:矿化度水文地球化学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被引量:10
2005年
在国内首次利用生物学方法对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十红滩铀矿不同氧化程度岩石中主要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不同,氧化—还原过渡带微生物的活动很活跃,存在大量的好氧和厌氧细菌,矿石带细菌种类较单一,以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为主。同时结合主要微生物类群对其参与铀的成矿和改变成矿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耿海波黄建新乔海明张复新
关键词:十红滩铀矿床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生物成矿
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及其成矿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利用生物学方法对新疆十红滩铀矿床各亚带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利用矿床中赋存的硫酸盐还原菌对矿床地下水中的铀进行了还原实验,并设计了水—岩—菌三相实验系统对铀矿床中的微生物成矿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十红滩铀矿不同亚带岩石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分布特征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性。其中优势菌硫酸盐还原菌能够通过代谢作用将矿床地下水中的铀还原沉淀。硫酸盐还原菌也可利用岩石中的有机碳作为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并将铀还原沉淀。
黄建新耿海波乔海明张复新
关键词:十红滩铀矿床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生物成矿
新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的流体-有机质-生物成矿作用研究
该项目属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十五”整装科研项目。为铀矿地质生产中科研项目。 在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的基础上,本文系统的分析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容矿主岩的后生蚀变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地...
乔海明
关键词:生物成矿流体有机质层间氧化带新疆吐哈盆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