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敏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子电信
  • 2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5篇激光
  • 3篇增益
  • 3篇X光激光
  • 2篇点火
  • 1篇等离子体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压力驱动
  • 1篇增益特性
  • 1篇热核
  • 1篇热核点火
  • 1篇自由电子
  • 1篇自由电子激光
  • 1篇纵模
  • 1篇谐波
  • 1篇离子束
  • 1篇内爆
  • 1篇聚变
  • 1篇激光物理
  • 1篇高增益

机构

  • 7篇北京应用物理...

作者

  • 7篇于敏
  • 4篇张毓泉
  • 3篇蓝可
  • 2篇高耀明
  • 2篇贺贤土
  • 1篇王光裕
  • 1篇张覃鑫
  • 1篇李生

传媒

  • 6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核聚变与等离...

年份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复合X光激光中复合阶段拉氏点的特性被引量:1
1996年
给出了拉氏点在进入Ne/Te增益目标区域后,其电子密度、电子温度、裸核布居概率、类H离子2—1线逃逸概率和增益随时间变化的近似估计式。
蓝可张毓泉于敏
关键词:增益X光激光激光物理
自由电子激光各类纵模的统一描述被引量:23
1991年
给出一种研究自由电子激光各类纵模发展过程的新解析方法。建立了统一描述各类模的基本方程。并用这一方法研究了各次谐波的诱导辐射、超辐射和边带超辐射。
于敏
关键词:自由电子激光纵模高次谐波
离子束驱动压力型内爆靶
1997年
离子束的贯穿能力强,能使绝大部分能量透过靶球外壳,进入到驱动层并沉积在驱动层中,从而产生强大的压力。讨论了离子束直接驱动压力型ICF靶球内爆的可能性。结合压力型内爆靶驱动效率的近似分析公式,讨论了靶球的设计原则,给出了一个典型的靶球结构以及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
高耀明贺贤土于敏
关键词:离子束压力驱动ICF核聚变点火
复合阶段激光吸收区等离子体的欧拉空间特性被引量:1
1996年
对利用电子传热区与激光吸收区复合机制产生X光激光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激光吸收区等离子体在欧拉空间中的特性,并估计了最佳激光沉积能量,激光吸收区质量.
蓝可张毓泉于敏
关键词:X光激光等离子体
共振光泵浦X光激光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研究了光共振激发机制的动力学过程,以及为达到高增益、维持较长的增益时间并有较大反转率所需创造的温度、密度目标区域。给出有效泵浦光子数与增益、反转率、衰减常数的关系,及其与人射光功率密度的关系;并初步估计泵浦源必须满足的某些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找到共振对,光共振激发机制的实现是可能的,但自共振机制则难于实现。最后,给出了Z定标律。
蓝可张毓泉于敏
关键词:光抽运X射线激光
高增益靶体点火的动力学过程分析被引量:1
1995年
针对中心热斑点火和热核传播燃烧(简称中心点火)的高增益靶设计理论要求很高和技术上的难度很大,我们通过阻热层的设计,在高增益靶的整体点火和燃烧(简称体点火)设计上首先实现挡光系统的非稳定温度脱离,由平衡点火和燃烧逐步过渡到非平衡点火和燃烧,从而将驱动能量降到15MJ左右,实现了体点火和体燃烧。
李生高耀明贺贤土于敏
关键词:热核点火动力学分析
共振线俘获对碰撞激发X光激光增益特性的影响
1997年
以类氖-锗离子为例,用逃逸概率方法研究了共振线俘获效应对电子碰撞激发X光激光增益特性的影响。对波长为19.6nm,23.2nm和23.6nm等三条激光线。
张毓泉张覃鑫王光裕于敏
关键词:增益X光激光激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