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晶功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结直肠癌组织中脂类伸缩振动的拉曼光谱被引量:8
- 2010年
- 为了探索脂类分子结构的变化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应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系统,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得到归属于脂类CH_2对称伸缩振动在2857 cm^(-1)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在2891 cm^(-1)的拉曼峰以及归属于脂类和蛋白C—H伸缩振动在2938 cm^(-1)的拉曼峰。实验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存在以下显著的差异:1)与正常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位于2857 cm^(-1)和2891 cm^(-1)的拉曼峰强度相对较弱,而2938 cm^(-1)拉曼峰的强度相对较强。2)结直肠癌组织中在2891 cm^(-1)和2857cm^(-1)的拉曼峰强度比值I_(2891)/I_(2857)小于正常组织的比值。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平均值之间的比较功能计算出正常组织的I_(2891)/I_(2857)平均值为2.21,癌变组织的I_(2891)/I_(2857)平均值为1.69。研究结果表明,当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时,脂类分子的侧向堆积程度下降,细胞膜流动性增加,脂类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强,揭示了脂类分子伸缩振动的拉曼光谱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 高泽红于晶功刘福祥胡波Michael Guiver
- 关键词:光谱学拉曼光谱脂类癌症
- 腹膜及腹膜后间质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腹膜、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大连大学附属医院近3a收治11例腹膜、腹膜后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D34、SMA、S100蛋白表达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发生于结肠(横结肠)上区3例,结肠(横结肠)下区8例.肿瘤未能完整切除者4例.肿瘤大小≤2cm者2例,>2~5cm者1例,>5~10cm者3例,>10cm者5例.细胞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9例,以上皮样细胞为主2例.11例患者CD117全部阳性,CD34阳性7例,SMA阳性5例,S100全阴性.[结论]结果提示腹膜、腹膜后间质瘤作为GIST的一种特殊类型,有着其自身的临床病理特点.
- 孙静阳任欣于晶功许朝军胡波
- 关键词:临床病理分析腹膜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