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生法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2H指数:3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TGFβ_1基因直接瘤内注射后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肿瘤的影响
- 1997年
- 用肺腺癌细胞株LM3小鼠背部皮下接种成瘤。于瘤体内多次多点直接注射pMAMneo-TGFβ1质粒DNA,并设空质粒和盐水注射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TGFβ1基因直接注射组肿瘤生长速度增快,肿瘤组织内结缔组织间质明显增多,但转移发生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取新鲜的肿瘤组织提取RNA,分子杂交证实,直接注入肿瘤组织内的TGFβ1基因获得了高效表达。结果提示,DNA直接注射法作为invivo基因转移手段有其不可低估的应用前景。
- 高平陆应麟葛学铭葛学铭付生法范文红杨和平
-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
- Inter Alu PCR 技术在鉴定分离人源DNA片段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讨InterAluPCR技术在筛选鉴定含人DNA小鼠转染细胞和分离人源DNA片段中的应用。方法:设计人特异性Alu引物,通过InterAluPCR扩增对转染人基因组DNA后回复突变的小鼠细胞进行鉴定筛选;分离插入的人源DNA片段;经原位PCR鉴定其人源性。结果:应用该技术从8株回复突变株中筛选出6株含特异性人DNA;从其中12号小鼠细胞基因组DNA中分离出3条人源DNA片段;PCR原位杂交确证所分离的DNA片段具有人的特异性。结论:InterAluPCR技术是应用于筛选鉴定含人DNA杂种细胞、分离其中人源插入片段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 葛学铭陆应麟陈坤付生法范文红刘爽
- 关键词:INTERALUPCR原位杂交DNA片段
- 一个具有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活性的人DNA序列
- 1999年
- 目的 分离鉴定人类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或相应DNA 序列, 探讨转移表型逆转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应用Inter Alu PCR技术,将导入正常人肺基因组DNA片段后转移表型抑制细胞株中的人源性DNA 片段扩增出来,对其中的700 bp 左右DNA 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在GenBank 序列数据库进行类似性检索。将该DNA再次转染高转移小鼠瘤细胞株,通过体内、体外转移相关性实验,验证其是否具有抑制高转移小鼠肺癌细胞转移的能力。结果 同源性比较显示,上述700 bp 人DNA片段为未知人基因组DNA序列,已被GenBank 收入数据库(pt712 U67835) 。将该DNA再次导入高转移小鼠瘤细胞后,体内、体外转移相关性实验均表明,该转染细胞对高转移小鼠肺腺癌细胞转移表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从转移表型逆转小鼠细胞中分离出的700bp 人基因组DNA序列,具有使肿瘤细胞转移表型发生逆转的重要作用。
- 葛学铭陆应麟付生法范文红刘爽
- 关键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DNA序列基因转染
- 转化生长因子β_1正反义基因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体内外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 1997年
- 探讨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正反义基因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PLA-801D)增殖的影响及调控。方法通过基因转染方法,将TGFβ1正、反义基因分别导入PLA-801D细胞,观察转染和未转染细胞体内外增殖变化、nm23基因和c-myc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特征。结果与未转染细胞比较,正义TGFβ1基因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活性增加,体外生长速度减慢,软琼脂细胞培养集落形成能力降低,裸鼠体内成瘤率下降约47%,肿瘤的转移受到抑制。其机制可能与正义TGFβ1基因转染细胞nm23基因表达增加,c-myc基因表达减少以及诱发细胞凋亡有关。而反义TGFβ1基因转染细胞则出现相反结果。
- 杨和平陆应麟沈寒放毛宝龄张宏权付生法陈坤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癌基因
- TGFβ_1质粒DNA直接瘤内注射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8
- 1997年
- 探讨裸DNA质粒PMAMneo-TGFβ1小鼠瘤内直接注射后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肺腺癌细胞株LM3小鼠背部皮下接种,两周后成瘤。瘤体内多点多次直接注入质粒DNAPMAMneoTGFβ1,并设空质粒和生理盐水注射组为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于第8周将小鼠处死,取新鲜的瘤组织提取RNA,行Northern杂交,并病理制片观察肿瘤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TGFβ1基因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增快,但各组间肿瘤转移的差异无显著性。Northern杂交证实,注入到瘤体内的TGFβ1基因获得了高效表达。结论TGFβ1基因的瘤内表达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刺激肿瘤的生长;裸DNA质粒直接瘤内注射法作为invivo基因转移手段有其不可低估的应用前景。
- 高平陆应麟葛学铭范文红付生法刘爽杨和平
-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转化生长因子
- 电穿孔导入的LacZ基因在人肺癌细胞中的表达
- 1998年
- 选用LacZ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电穿孔法与pSV2neo质位共转化导入人肺巨细胞癌高转移细胞株,经G418及X-gal组化法双重筛检,获得LacZ基因表达阳性的细胞克隆。经X-gal组化染色,该克隆70%细胞蓝染,再经软琼脂培养后,形成的集落蓝染率约为65%,单个集落中的细胞蓝染率可达100%,在裸小鼠皮下或尾静脉接种这一LacZ基因表达阳性的克隆细胞后,在形成的肿瘤及肺内转移灶的冰冻切片中,X-gal染色可观察到蓝染的癌细胞。但由于细胞周期不同步、遗传稳定性以及表达调控因素的影响,则可能是本实验中部分细胞染色阴性的原因。我们的实验表明,LacZ基因有可能在肿瘤转移的研究中作为一种理想标志基因。
- 陆应麟付生法陈坤张朝山屈伸尤颍健
- 关键词:LACZ基因基因转移电穿孔
- 检测血管生长因子作用的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被引量:154
- 1993年
- 采用改良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技术,探讨血管生长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是将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或某些细胞因子,置于孵育9d鸡胚的CAM膜上,继续孵育3d后取膜,观察新生毛细血管的数量、长度与粗细,发现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培养上清液促血管生长作用较强。
- 付生法陆应麟张朝山陈坤
- 关键词:绒毛尿囊膜肿瘤血管生长因子
- 蛙皮素制备的抗人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
- 1998年
- 蛙皮素制备的抗人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付生法张朝山赵林普郭文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文献报道肺癌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其瘤细胞增殖快、易转移,因而对其早期诊断十分重要〔1〕。瘤细胞单克隆抗体是肿瘤的标志物,...
- 付生法张朝山赵林普郭文君
- 关键词:肺肿瘤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蛙皮素
- 质粒pUDKH刺激鸡胚绒膜尿囊膜血管生成效应的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质粒pUDKH对 13日龄鸡胚绒膜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刺激效应。方法 :以甲基纤维素为载体 ,将不同剂量的pUDKH(1.0 ,2 .0 ,5 .0 μg)或空白质粒pUDK(5 .0 μg)置入 13日龄鸡胚绒膜尿囊膜上 ,于孵化箱继续孵育 3d后 ,观察鸡胚绒膜尿囊膜上小血管的密度。结果 :应用质粒pUDKH各组小血管的密度均明显较对照组大 (P <0 .0 5 ) ,且有剂量_效应关系。结论 :质粒pUDKH可显著刺激鸡胚绒膜尿囊膜上小血管的形成 。
- 哈小琴付生法李元敏唐仲雄吴祖泽
- 关键词:鸡胚新生血管化基因转导肝细胞生长因子质粒
- 高转移小鼠肺癌株细胞导入人基因组DNA后的转移表型抑制被引量:3
- 1997年
- 目的探讨从正常人细胞基因组DNA中寻找、分离并鉴定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或相应DNA序列的新途径。方法采用体内转移灶体外再培养及硬琼脂集落克隆化筛选,获体内90%以上高转移率小鼠肺腺癌LM2细胞株;使用磷酸钙共沉淀DNA转染技术,将正常细胞人基因组DNA随机片段,导入高转移小鼠肺癌细胞株LM2后,使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其中形态扁平的回复突变株。为证实细胞确实含有外源人DNA序列,设计人特异性Alu引物,对回复突变细胞DNA进行InterAlu-PCR扩增。并以nm23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对其中含人DNA小鼠细胞,进行生长速率及硬琼脂集落生成率检测;最后细胞接种在裸小鼠及同系T739小鼠项背部皮下以检验其自发转移率。结果转染细胞经筛选获8株扁平状的回复突变株,经InterAlu-PCR扩增发现其中的6株含特异性人DNA,southern杂交除对照k562细胞nm23阳性外皆为阴性。12、20、32号生长速率及硬琼脂集落生成率明显低于母细胞LM2株。12、20号与LM2母细胞接种裸鼠后,全部长瘤,其中接种12号株6只裸小鼠,1只瘤体在40天后自发吸收消退且4只肺上无转移,而接种LM2母细胞的裸鼠全部有肺转移?
- 陆应麟葛学铭付生法付生法陈坤王升启
- 关键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