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志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镀镍
  • 3篇化学镀
  • 3篇化学镀镍
  • 2篇氮化
  • 2篇氮化钛
  • 2篇镀液
  • 2篇涂层
  • 2篇镍磷
  • 2篇镍磷合金
  • 2篇温度
  • 2篇磷合金
  • 2篇化学镀镍磷
  • 2篇合金
  • 1篇镀镍磷合金
  • 1篇镀速
  • 1篇镀液稳定性
  • 1篇乳酸
  • 1篇弱酸性
  • 1篇三中全会
  • 1篇社会主义

机构

  • 4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青岛化工学院

作者

  • 7篇任志华
  • 3篇高承津
  • 3篇栾瑞英
  • 2篇张积树
  • 2篇李世直
  • 1篇葛晓萍
  • 1篇王世权
  • 1篇徐翔
  • 1篇代勇
  • 1篇谢广文
  • 1篇屈建新

传媒

  • 3篇表面工程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真空
  • 1篇青岛化工学院...
  • 1篇中共青岛市委...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PCVD-TiN膜结构与沉积温度关系的研究
1992年
研究了直流PCVD TiN膜的断口结构和机械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00℃~700℃ 下沉积的 TiN膜.总结了在本条件下所得 PCVD-TiN膜的温度-结构关系,与 PVD 法相比,其主要差别是化学反应的参与对膜结构有重要影响,以及膜生长时的良好绕镀 性引起的结构特征.
徐翔任志华李世直
关键词:温度氮化钛
化学镀镍磷合金废液处理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采用氢氧化钙对化学镀镍废液进行沉淀处理,镍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亚磷酸根和硫酸根的去除率可达82%和18%。在弱酸性条件下用氯化钙再生镀液,亚磷酸根及硫酸根的去除率可达83%和55-70%,而镍的损失不超过14%。
任志华张积树代勇屈建新高承津
关键词:镍磷合金化学镀镍镀液弱酸性废液处理
直流PCVD法沉积TiN超硬膜工艺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讨论了直流PCVD法沉积TiN工艺中温度控制、色泽控制等问题,提出了预防工件过热、确保涂层色泽的工艺措施,还提出了涂层黑斑的成因及消除方法。
任志华栾瑞英
关键词:TIN涂层温度控制
钢铁制件化学镀镍磷合金前处理工艺的研究
1995年
本文研究了钢铁制件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前处理工艺。实验表明:化学除油的温度和时间对镀层结合力的影响很大,而酸洗除锈液中缓蚀剂的含量对镀层结合力的影响不大。
栾瑞英谢广文高承津任志华
关键词:钢铁制件化学镀镍磷合金前处理工艺结合力
PCVD法TiN、TiCN涂层工艺研究
1993年
研究了四氯化钛、氮气、甲烷通入量对 PCVD 法沉积 TiN、TiCN 涂层硬度、沉积速率以及颜色的影响,进行了磨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色泽的 TiN 膜中,以金黄色 TiN 涂层硬度最高,磨损量最小。
任志华徐翔董克学杨睫李世直
关键词:TIN涂层氮化钛
乳酸络合剂化学镀镍锡磷合金的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研究了乳酸作络合剂的酸性镀液中,络合剂添加量对镀液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硫酸镍、四氯化锡、还原剂含量对化学镀镍-锡-磷合金镀速和镀层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镀液已有与镍盐摩尔比为1:3的络合剂外,需要再加入按与锡盐摩尔比为1:7的量计算的络合剂,才能保证镀液足够的稳定性:在镀液中硫酸镍质量浓度为30g/L,四氯化锡为20g/L,次亚磷酸钠为30g/L时镀速较快:在pH值为4.8,85~90℃的操作温度下,所获镀层中锡的质量分数w(Sn)可达7.1%。
任志华王世权张积树葛晓萍马俊奇
关键词:络合剂镀液稳定性镀速化学镀镍硫酸镍乳酸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探讨
1995年
开发科技成果是科研工作的继续,是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结合现有的知识,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一、开发科技成果的指导思想及现实意义1、指导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个历史趋势。
栾瑞英高承津任志华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