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慧芳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毒性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转归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性
  • 1篇细胞毒性T淋...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慢性
  • 1篇慢性化
  • 1篇膜区

机构

  • 2篇上海市第七人...

作者

  • 2篇沈文娟
  • 2篇单文艳
  • 2篇黄钟鸣
  • 2篇何慧芳
  • 2篇吴建秋
  • 2篇陈晓兰
  • 2篇佘会元
  • 2篇哈明昊
  • 1篇孙莉萍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IL-28B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进展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c h r o n i c hepatitis B,CHB)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本院门诊就诊患者分为如下组:无症状携带者组41例,进展性肝病组共65例;其中CHB组46例、肝硬化组19例.提取全基因组DNA,并扩增IL-28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8099917及SNP rs12979860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型;对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NP rs12979860位点CC、CT、TT 3个基因型,组成C、T两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T的比例在无症状携带组、CHB组和肝硬化组中的比例分别为2.4%、8.7%和1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47,P<0.05).SNP rs8099917位点TT、TG、GG 3个基因型,组成T、G两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G的比例在无症状携带组、CHB组和肝硬化组中的比例分别为8.5%、7.6%和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28B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不同免疫状态相关并影响患者病情进展加重.SNP rs12979860的等位基因T可能是预示HBV感染后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
哈明昊佘会元沈文娟黄钟鸣陈晓兰吴建秋单文艳何慧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单核苷酸多态性
乙型肝炎病毒包膜区和核心区CTL抗原表位变异对感染慢性化及疾病转归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HBV包膜区和核心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抗原表位变异的规律及对疾病发展转归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3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3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23例。采用DNA测序法检测HBV包膜区和核心区病毒序列及表位变异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在人组患者中,HBV包膜区CTL抗原表位41~49、88~96、97~108、172-180和185~194变异率分别为48个(55.2%)、13个(14.9%)、11个(12.6%)、9个(10.3%)和6个(6.9%);HBVCTL41~49位变异率在CHB和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异率分别为60.0%和65.2%,显著高于ASCE31.6%,P〈0.05];HBV核心区CTL抗原表位18~27和91~95的变异率分别为18个(56.2%)和14个(43.8%),HBVCTLl8~27位的变异率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分别为20.0%和30.4%,显著高于ASC[10.5%,P〈O.05];多变量分析表明,HBV核心区CTL4149的变异是预示HBV感染后患者肝内炎症活动、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进展、迁延并发生肝炎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BVCTL变异是HB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预示病情将进展或加重。
哈明昊佘会元吴建秋孙莉萍沈文娟黄钟鸣陈晓兰单文艳何慧芳
关键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