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芳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癌症基金广西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HBsAg阴转随访观察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广西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 HBs Ag阴转情况。方法 :在广西肝癌高发区筛查高危人群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血清 HBs Ag,2年后随访复查。结果 :肝癌高危人群 HBs Ag年阴转率为 3.0 % ,在该人群中 HBs Ag年阴转率的年龄分布为低年龄组 (2 5~ 2 9岁 )和高年龄组 (5 0~ 5 4岁 )较高 ,中间各年龄组较低 ,除了 4 0岁组与 5 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χ2 =3.87,P <0 .0 5 ) ,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高危人群 HBs Ag阴转率不高 ,该人群 HBs
- 余家华张振权黄天壬何振芳
- 关键词:肝癌高危人群
- 广西肝癌高发农村地区人群HBsAg肝病患病筛查现况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分析对比广西肝癌高发农村地区防癌筛查人群及其HBsAg阳性人群的常见肝病的流行特点和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农村地区20岁以上常住居民(15701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肝脏B超检查和体格检查等,并与其中HBsAg阳性人群(2800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防癌筛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为17.83%,其中男性为20.21%,女性为13.18%,男性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在整个防癌筛查人群,肝占位、肝硬化、肝吸虫感染、脂肪肝、酒精肝和肝大等患病率较高,均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防癌筛查HBsAg阳性人群的肝占位、肝硬化、肝炎和肝吸虫感染,男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且肝炎、肝硬化和肝占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防癌筛查人群。结论广西肝癌高发地区的肝炎、肝硬化和肝占位的患病主要与HBV高感染有关,肝吸虫感染、脂肪肝、酒精肝等常见肝病也同时呈现高患病率状况,尤其男性成年人群是肝病高危人群。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广西肝癌高发农村地区的肝病现状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 张春燕黄天壬余家华利基林何振芳周德南叶司原邓伟盛鹰翟红艳赵盛发张振权梁安民唐步坚
- 关键词:肝病患病率原发性肝癌
- 广西肝癌高发县肝癌家族聚集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 2009年
- 为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M1(glutathione—S.transferaseM1,GSTM,)基因型及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与肝癌家族聚集的关系,笔者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县扶绥县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取11个肝癌高发家族(指除肝癌先证者外在其一级亲属中还有1例以上的肝癌病例,且这些肝癌病例均分布在连续三代以内的家族)的成员作为高发组,共88例。同时,以居住在同一个村、
- 邓伟黄天壬余家华张振权何振芳周德南利基林叶司原张春燕梁任祥韦忠亮
- 关键词:相关危险因素家族聚集肝癌谷胱甘肽转硫酶
- 广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了解21世纪初广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以及近30多年广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广西居民三次死亡原因回顾性(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并分析广西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率、截缩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2004~2005年广西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18.03/10万(男性155.32/10万,女性76.95/10万);在全死因类别中占20.66%(男性23.64%,女性16.13%)。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组以上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显著上升。前4位主要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和鼻咽癌。近30年广西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随时间升高,死因构成随时间增大。第二次调查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比第一次上升108.71%和76.03%、第三次比第一次上升207.85%和94.71%;男性上升幅度大于女性:第三次调查恶性肿瘤构成比第二次增加7_34%,升幅达55%。恶性肿瘤在全死因顺位中由第3位上升至第2位。[结论]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广西居民的生命健康。肝癌、肺癌、胃癌和鼻咽癌预防和控制应作为广西恶性肿瘤防控工作的重点。
- 邓伟黄天壬利基林叶司原余家华张春燕张振权何振芳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 庚型肝炎病毒C_(26)抗原基因的cDNA序列研究
- 2002年
- 目的 :确定我国庚型肝炎病毒 (河北株 ) C2 6 抗原基因的 c DNA序列。方法 :采用 RT- PCR方法从人血清中扩增出庚型肝炎病毒 C2 6 抗原的 c DNA产物 ,使之与 T-载体连接构建成克隆重组质粒。用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方法鉴定出阳性重组质粒 ,然后扩增并抽提质粒进行 DNA序列测定。结果 :获得的庚型肝炎病毒 C2 6 抗原基因的 c DNA核苷酸序列与国外已报道的庚型肝炎病毒 4 4 4 0 2、庚型肝炎病毒 4 5 96 6、庚型肝炎病毒 36 380的相应区域进行比较 ,核苷酸同源性在 84 %以上 ,氨基酸同源性在 90 %以上。结论 :庚型肝炎病毒中国河北株的 C2 6 c DNA序列在遗传上是比较保守的。
- 赵惠柳周育森王海涛张振权黄天壬何振芳余家华
-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CDNA
- 亚硝酸钠与AFB_1相互作用对遗传物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以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率作为细胞遗传学指标,研究了Na_2SeO_3与AFB_1相互作用对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a_2SeO_3(10 ̄(-5)mol)对AFB_1所诱发的SC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当浓度达到10 ̄(-2)mol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到10 ̄(-1)mol时细胞出现毒性现象。提示Na_2SeO_3具有抑变和细胞毒性双相作用。所以在Na_2SeO_3与AFB_1相互作用的SCE实验中应避免Na_2SeO_3的浓度过高而损伤培养的细胞。
- 吴继宁何振芳黄少珍吴继周
- 关键词:亚硝酸钠黄曲霉毒素硒抗癌作用
- 广西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点及趋势被引量:23
- 2001年
- 目的 了解 2 0世纪末广西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分布规律、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广西 1/ 10人口进行死亡原因回顾性调查。结果 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0 0 2 / 10万 ,占全部死亡人数的 13 32 % ,成为第 3位主要死因 ;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性别比为 1 90∶1;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基本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 ;肝癌是广西最主要的恶性肿瘤 ,其次是胃癌、肺癌和鼻咽癌等。近 2 0多年来 ,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上升幅度高达 10 9 0 1% ;大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其中肺癌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结论 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预计 2 1世纪初恶性肿瘤可能成为危害广西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首要疾病。
- 黄天壬张振权石建基余家华唐步坚何振芳刘锦玲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
- 广西肝癌高危人群队列和高发家系样本数据库的建立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建立肝癌高危人群队列和高发家系的血样本库和基础资料数据库。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现场,选择肝癌高发年龄段常住居民进行防癌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HBsAg阳性的对象列为肝癌高危人群队列,对其定期随访和复查;根据基于人群的肿瘤登记资料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选取肝癌高发家系并匹配相应对照家系。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早晨空腹静脉血,进行HBsAg等生化指标检测和腹部B超检查;分离其血清、血浆和有核细胞,置于-80℃保存。所有资料按要求进行质控,并录入数据库。结果已收集了30 000多人次的血清、血浆和有核细胞及其基础资料,并妥善保存和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结论建立该样本数据库,为下一步开展更深层次、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基础研究、现场防控与临床研究,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和建立了一个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以及通用性等优点的数据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了样本和资料的科学有效管理。
- 张春燕黄天壬余家华张振权利基林邓伟叶司原周德南何振芳
- 关键词:肝癌样本库高发家系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5
- 1994年
- 本研究的全部病例与对照均在既往的一项定群研究成员中产生。成员均为男性,在进入定群观察时已20周岁以上。定群观察开始时对每人采集了一份血清标本,贮存于-20℃低温冰箱中。其后,陆续发生的原发性肝癌死者,即作为本研究的病例,共78名。再为每名病例在定群成员存活者中选取匹配对照。匹配数额为1:4以下,不等额。以ELISA法检测病例及匹配对照的贮存血清标本的丙肝病毒抗体(抗-HCV)。采用不等额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病例抗-HCV阳性率为33.3%(26/78),匹配对照为15.3%(40/262)。X2=11.86,P<0.01,ORMH=3.0PAR%=23.40%。此结果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广西原发性肝癌病因学上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检测的血清标本采集于多年之前,原发性肝癌陆续发生于后,本研究结果应无一般病例─对照研究常遇到的时序问题。
- 张振权周桂英黄天壬刘革何振芳吴继周黄昭东徐庆芬余家华柳洁敏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病因学肝肿瘤病例对照研究
- 广西肝癌高发区壮族自然人群及肝病患者中感染的HCV基因型的对比研究
- 1998年
- 在广西肝癌高发区壮族自然人群中采集血清标本1776人份,同时在该地医院中收集壮族肝病患者血清45人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HCV、PCR技术检测HCV-RNA,并对其阳性标本(分别为69、11份)采用HCW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当地自然人群中流行的HCV基因型以Ⅰ型或Ⅰ型与其它型别的混合感染为主,而病人中则是以Ⅱ型及与Ⅰ型的混合感染为主。此结果表明在不同特征的人群中HCV基因型的分布明显不同。
- 李平川张振权张振权王海涛何振芳何振芳黄天壬
- 关键词:壮族自然人群HCV基因型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