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连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双制冷温度双工质吸收制冷系统的模拟
- 2004年
- 在较高的热源温度下 ,吸收制冷系统需采用双效再生流程提高制冷性能系数COP ,从而却使只用氨作为制冷剂的系统再生操作压力大幅度增高。为克服这种缺陷 ,提出了一种新的吸收制冷系统 ,分别以水 -溴化锂和氨 -硝酸锂作为二个系统的工质 ,将二系统耦合组成双制冷温度双工质系统。对该系统的操作性能进行了热力学模拟 ,分析讨论了热源温度、冷却水温度和蒸发器 2蒸发温度对系统操作性能的影响及系统适宜的操作条件。该系统操作稳定 ,在较宽的操作条件下 ,COP可以稳定在 1.10以上 ,与类似条件下只用水 -溴化锂作为工质的系统相当 ,但相应的制冷温度可低至 - 13℃以下 。
- 何景连杨景昌
- 关键词:制冷温度制冷工质吸收制冷系统热力学COP
- 双制冷温度双工质吸收制冷系统Ⅱ的模拟
- 2004年
- 为克服在较高温度的热源下只用氨作为制冷剂时采用二级再生流程系统操作压力高的弊病 ,提出了一种新的吸收制冷系统。将水 -溴化锂和氨 -硝酸锂二系统耦合 ,在后者所组成的系统 2中设置二个不同蒸发温度的蒸发器。对该系统的操作性能进行了热力学模拟 ,分析讨论了热源温度、冷却水温度和低温蒸发温度的影响及系统适宜的操作条件。在较高的热源温度和较宽的操作条件下 ,系统操作性能稳定 ,其制冷性能系数COP可以稳定在 0 .95以上 ,稍低于类似条件下只用水 -溴化锂作为工质的二级再生系统 ,但相应的制冷温度分别为 1℃和 - 5℃ ,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吸收制冷系统。
- 何景连杨景昌
- 关键词:吸收制冷制冷温度热源温度工质蒸发温度
- 低温余热驱动的合成氨吸收分离及其与冷凝分离的比较被引量:2
- 2007年
- 合成氨分离普遍采用的冷凝分离法不仅能耗高,而且不利于氨合成压力大幅度降低。通过对吸收法分离合成氨过程的模拟,分析了驱动热温度、冷却水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并将其火用耗与冷凝分离法进行了比较。吸收分离法有利于利用低温余热,并且可在较大的冷却水温度范围内稳定操作;吸收法分离合成氨的火用耗低,不足冷凝法的三分之二;可利用低温余热代替冷凝法所需的昂贵的电能;虽然其冷却水耗量明显高于冷凝分离法,但其影响较小。在较低的合成压力下,吸收法的分离效果显著优于冷凝法,该过程应用于低压合成氨系统非常有利。
- 杨景昌何景连赖国长
- 关键词:合成氨冷凝能耗
- 合成氨分离方法的比较及其吸附分离的初步研究
- 合成氨是高能耗产品,高合成压力是其能耗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合成氨冷凝分离方法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制冷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成压力的降低,吸收分离法和吸附分离法不受纯氨的气—液平衡的限制,有望在较低的压力下达到较好的分离...
- 何景连
- 关键词:合成氨硝酸锂氯化钙复合吸附剂
- 文献传递
- 低温余热驱动的合成氨吸收分离及其与冷凝分离的比较
- 2006年
- 合成氨分离普遍采用的冷凝分离法不仅能耗高,而且不利于氨合成压力大幅度降低.通过对吸收法分离合成氨过程的模拟,分析了驱动热温度、冷却水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并将其(火用)耗与冷凝分离法进行了比较.吸收分离法有利于利用低温余热,并且可在较大的冷却水温度范围内稳定操作.吸收法(火用)炯耗低,还不足冷凝法的三分之二:可利用低温余热代替冷凝法所需的昂贵的电能;虽然其冷却水耗量明显高于冷凝法,但其影响较小;在较低的合成压力下,吸收法的分离效果显著优于冷凝法,对该过程应用于低压合成氨系统非常有利.进行合成氨吸收分离过程的研究对开发合成氨低压合成及等压合成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 杨景昌何景连赖国长
- 关键词:合成氨冷凝能耗
- 二级再生氨—盐吸收制冷系统的改进与比较
- 2006年
- 提出了二级再生氨-盐系统(系统1)的改进系统(系统2和系统3),将系统1和系统2、系统3的热力学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两种改进系统的最高操作压力都在0.2MPa以下,远低于系统1的最高操作压力。改进系统的操作性能都有显著提高,系统2的COP值升高幅度和循环倍率降低幅度都是最大,火用效率也有显著提高;系统3的COP值也有较大的提高,火用效率提高最为显著,但循环倍率反而较系统1明显升高。系统1和系统2均可在加热温度低于160℃时稳定操作,而系统3则适于加热温度高于160℃的情况。当被冷却系统需要在0℃以下的恒定温度下提供冷量时,适用系统1制冷。当物料需要在冷却水冷却后再逐渐降温至所需要的温度时,适用改进后的系统。
- 杨景昌何景连赖国长
- 关键词:热工学吸收制冷
- 低温余热驱动的合成氨吸收分离及其与冷凝分离的比较
- 合成氨分离普遍采用的冷凝分离法不仅能耗高,而且不利于氨合成压力大幅度降低。通过对吸收法分离合成氨过程的模拟,分析了驱动热温度、冷却水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并将其(?)耗与冷凝分离法进行了比较。吸收分离法有利于利用低温余热,并...
- 杨景昌何景连赖国长
- 关键词:合成氨冷凝能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