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燕

作品数:47 被引量:107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省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1篇油菜
  • 25篇杂交
  • 23篇杂交油菜
  • 20篇选育
  • 17篇油分
  • 16篇高油
  • 16篇高油分
  • 8篇双低
  • 8篇高蛋白
  • 7篇栽培
  • 7篇含油量
  • 6篇甘蓝
  • 6篇甘蓝型
  • 6篇甘蓝型油菜
  • 5篇栽培技术
  • 5篇撒播
  • 5篇高含油量
  • 5篇不育
  • 5篇不育系
  • 4篇性状

机构

  • 47篇贵州省油菜研...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省农业生...
  • 1篇北京金色农华...

作者

  • 47篇侯燕
  • 34篇侯剑
  • 32篇侯国佐
  • 13篇何惠平
  • 9篇何惠萍
  • 6篇韩宏仕
  • 4篇赵继献
  • 3篇张瑞茂
  • 3篇曾章丽
  • 3篇高志宏
  • 3篇朱文秀
  • 3篇向阳
  • 3篇杜才富
  • 2篇李风华
  • 2篇王仙屏
  • 2篇汤勇
  • 2篇邵明波
  • 1篇余顺波
  • 1篇徐春
  • 1篇材才富

传媒

  • 20篇贵州农业科学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种子
  • 4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农技服务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6篇2008
  • 1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交油菜德新油27品种特性及制种技术被引量:4
2013年
德新油27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47A与黄籽双低恢复系20137配制成功的杂交组合。该品种于2009年12月通过长江下游区域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侯剑侯燕何惠平
关键词:杂交油菜制种技术
优质杂交油菜撒播试验组合比较研究
2011年
[目的]筛选可参加国家区试高密度试验组的优质油菜组合。[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6种优质油菜新品种(组合)进行了撒播试验。[结果]H0903产量最高,平均单产为2 002.65 kg/hm2,比油研10号高出19.38%,综合性状均较好,适合密植。H0904平均单产为1 715.1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2位,可升级进入多点区域试验鉴定。H0901与油研10号相比略有减产,建议继续鉴定后作取舍;H0905和H0902与油研10号相比减产幅度较大,建议淘汰。[结论]H0903可参加国家区试高密度试验组。
何惠萍侯燕
关键词:优质油菜
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性状的主效QTL位点的SNP分子标记相关检测引物或探针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性状的主效QTL位点的SNP分子标记,其与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性状的主效QTL位点紧密连锁,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性性状的主效QTL位点位于甘蓝型油菜的A07染色体的第11378925位碱基...
向阳赵传纪韩宏仕侯燕赵继献
高油分优质油菜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4年
[目的]为了加快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的推广应用。[方法]重点介绍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区的种植表现及主要性状特点和栽培技术。[结果]盛湘油9号在国家中游区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具有高油、丰产特点。两年区试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2 347.8和1 080.45 kg/hm2,平均比对照(中油杂2号)分别减产0.82%和增产8.25%。两年平均含油率为46.02%、芥酸含量0.25%、硫苷含量18.45μmol/(g·饼)。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 119.5 kg/hm2,平均比CK中油杂2号增产0.73%,于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该研究可用以指导油菜大面积生产,提高产量。
何惠萍侯剑侯燕
关键词:栽培技术
用核三系油菜F2代分离选育同质临保及纯合不育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核三系油菜F2代种子分离选择同质临保及纯合不育系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没有核三系亲本(即临保系和纯合不育系)育种材料的基础上,直接选择其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等综合经济性状好的杂交品种(组合)套袋自...
侯剑侯燕侯国佐
油菜强优势恢复系HF15的选育及应用
2012年
为选育具有强优势的油菜优良恢复系应用于杂交油菜新品种的选育,1999年春以沪优15为母本、双低抗病材料885为父本进行有性人工杂交,其杂交后代经F1~F4代分离定向选择,于2002年春成功选育强优势优良恢复系HF15。以恢复系组配的杂交油菜新组合普遍表现配合力强、杂交优势明显,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熟期适中,长势强,整齐度好,抗倒、抗寒、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较强,且大多数组合表现株高适中,分枝角度小,株型紧凑,着果密,角果粗,千粒重大等生产上受欢迎的理想株型结构。用该恢复系组配成功的杂交组合DH0815、先油杂2号(区试代号神油2715)、德新油18(区试代号H1915)、盛油15(区试代号H3115)、盛油915(区试代号H0915)等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分别通过江西省、贵州省和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侯燕侯国佐
关键词:恢复系选育
甘蓝型油菜优良恢复系HF16-1400R的选育及应用
2013年
为选育优质、配合力强的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的骨干恢复系应用于杂交油菜新品种的选育,2002年春从沪油16的常规双低品系的一个变异株通过多年多代的系统选育方法,于2004年选育成攻的优良恢复系HF16-1400R。该恢复系具有品质优、配合力强、杂交优势明显,丰产性突出等特点。用恢复系HF16-1400R组配的组合农华油101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通过全国长江下游和中游两个区域的审定,中农油9号于2008年通过长江下游审定,油研817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长江上游审定。
何惠萍侯燕侯国佐侯剑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恢复系配合力选育
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先油杂2号的选育被引量:7
2008年
先油杂2号是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47A与双低恢复系HF15配制的杂交组合,在贵州两年的区试中,种子含油率44.55%,芥酸含量0.5%,硫甙含量20.62μmol/g.饼,种子蛋白质含量21.2%,两年平均产量为174.44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4.01%。
侯国佐侯燕余显权侯剑曾章丽陈立杰
关键词: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选育
高油分杂交油菜油研924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被引量:2
2015年
强优势杂交油菜油研924系贵州省油菜所选育,于2011-2013年度参加全国冬油菜品种长江中游组区域试验,在长江中游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9.73kg/667m2和84.29kg/667m2,比同组品种平均产量和产油量(ck1)(下同)分别增产5.22%和13.4%,比中油杂2号(ck2)(下同)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产10.06%和23.68%。两年平均含油率为46.63%,生产试验含油量达49.21%;芥酸含量0.25%,硫甙含量20.27μmol/g·饼。国家区试汇总资料总体评价为产油量高,丰产性好,品质达双低标准,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好,熟期适中。
朱文秀何惠平侯剑侯燕
关键词:高油分
杂交油菜制种中提高母本结实率的研究 Ⅵ.蜜蜂放养对制种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在油菜制种区放养有36桶(群)蜜蜂的情况下,距蜂群850m到150m的范围内比2000m的有效角率增加4.5%~20.2%,增加1.1~1.49倍;角粒数增加1.14~10.36粒,增加1.1~1.95倍;结实系数增加1.01~8.58,增加1.22~2.9倍;产量增加3.35~38.8kg/667m^2,增产7.91%~91.7%。结果表明,在制种区内放养蜜蜂能有效的提高制种母本的有效角率和角粒数,提高制种产量。
侯燕侯剑韩宏仕杨雩东
关键词:母本结实率制种产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