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男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2篇基因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变异
  • 1篇色泽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普通小麦
  • 1篇相关基因
  • 1篇小麦品种
  • 1篇小麦品种(系...
  • 1篇面制品
  • 1篇克隆
  • 1篇基因克隆
  • 1篇分子检测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国际玉米小麦...

作者

  • 2篇刘亚男
  • 2篇何中虎
  • 2篇夏先春
  • 1篇杨芳萍
  • 1篇郭莹
  • 1篇冯楠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普通小麦TaDep1基因克隆与特异性标记开发被引量:7
2013年
OsDep1(dense and erectpanicle 1)控制水稻产量性状,影响穗长、直立性和着粒密度。根据水稻OsDep1基因序列,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了普通小麦第5同源群染色体上的TaDep1基因,它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与水稻OsDep1基因结构相似。TaDep1-A1、TaDep1-B1和TaDep1-D1的编码序列长度分别为918、888和900bp,编码305、295和299个氨基酸残基。在普通小麦品种中检测到5个TaDep1-A1等位变异、4个TaDep1-B1等位变异和2个TaDep1-D1等位变异。根据TaDep1-A1和TaDep1-B1位点不同等位变异间的SNP和InDel,开发了3对显性互补标记和1个共显性标记,可以准确鉴别不同等位基因。共显性标记dep19是根据TaDep1-B1第5外显子一个30bp的InDel开发的,可准确区分TaDep1-B1c与TaDep1-B1a、TaDep1-B1b和TaDep1-B1d。用这些标记对406份小麦品种进行检测,不同基因型的千粒重、株高、穗长、小穗数和穗节间均差异不显著。
刘亚男夏先春何中虎
关键词:普通小麦等位变异
甘肃小麦品种(系)面制品色泽相关基因的分布规律被引量:5
2015年
黄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脂肪氧化酶和1B/1R易位系对小麦面粉和面团的外观品质影响很大。为明确甘肃省小麦品种(系)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的分布状况,用Psy-A1、Ppo-A1、Ppo-D1、Ta Lox-B1和1B/1R易位系等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对应的基因。结果表明,甘肃省冬、春小麦品种(系)面制品色泽相关基因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存在一定差异;Psy-A1 a(68.1%)在被检测小麦品种(系)中为优势的黄色素含量基因等位变异,且在春小麦中的分布频率低于冬小麦;2AL染色体上高PPO活性等位变异Ppo-A1 a,除天水麦区分布频率(58%)较低外,其余麦区的分布频率均较高(72.4%-82.3%);2DL染色体高PPO活性等位变异Ppo-D1 b在春小麦中分布频率较冬小麦低;2AL、2DL染色体PPO活性等位基因组合Ppo-A1 a/Ppo-D1 b(高活性)、PpoA1 a/Ppo-D1 a(中高活性)明显比Ppo-A1 b/Ppo-D1 b(中高活性)和Ppo-A1 b/Ppo-D1 a(低活性)分布频率高;甘肃省小麦品种(系)PPO活性从西部到东南逐渐增强。高活性LOX基因Ta Lox-B1 a分布频率在各麦区均较低;从甘肃省西部到东南部1B/1R易位系分布频率逐渐升高。色泽相关基因分布频率说明,甘肃省小麦品种(系)的优异色泽等位变异分布频率低,色泽品质状况较差,春小麦优于冬小麦。大部分材料仅适宜于加工普通馒头和面条。
杨芳萍刘亚男郭莹冯楠何中虎李志虎夏先春
关键词:分子检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