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化瑾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折流板
  • 5篇三分螺旋折流...
  • 5篇螺旋折流板
  • 5篇换热
  • 5篇换热器
  • 4篇三分螺旋折流...
  • 4篇螺旋折流板换...
  • 3篇倾斜角
  • 3篇壳侧
  • 2篇低温余热
  • 2篇动力循环
  • 2篇性能实验
  • 2篇余热
  • 2篇吸收式
  • 2篇氨水吸收
  • 2篇氨水吸收式
  • 2篇传热
  • 1篇性能试验
  • 1篇热系数
  • 1篇换热系数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大唐国际...

作者

  • 7篇刘化瑾
  • 5篇陈亚平
  • 5篇李彦晴
  • 4篇王伟晗
  • 3篇周兵
  • 2篇操瑞兵
  • 1篇黄锴
  • 1篇陈伟

传媒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19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软件开发被引量:3
2011年
为提高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效率,以C#程序语言为平台,基于换热器壳侧传热性能指标/△1/3的优化设计开发了管壳式换热器计算软件,并用Excel生成计算报表。该软件包含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及一种新型换热器——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设计与校核计算。将实验数据与软件设计数据比较,软件设计有一定的优化效果;将实验数据与校核数据比较,软件计算准确性较高,可供工程设计及类似软件开发借鉴。采用软件计算了两种换热器的性能参数,结果证实了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优势。
李彦晴陈亚平陈伟刘化瑾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三分螺旋折流板C#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传热特性研究
本文给出了倾斜角为10°、15°、20°扇形、15°椭圆、20°扇形搭接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20°扇形折流板方案的壳侧换热系数较高且压降较低,其性能指标ho/Δpo1...
陈亚平王伟晗李彦晴刘化瑾周兵操瑞兵
关键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倾斜角换热系数
文献传递
利用低品位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动力循环的研究
刘化瑾
关键词:低温余热动力循环吸收式
利用低品位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动力循环系统的研究
对于160℃以下的低品位余热,传统以水为工质的朗肯循环动力回收系统由于工质的定温吸热过程与热源的变温放热过程不匹配,不可逆损失很大,循环热效率较低。若使用两压力氨水吸收式动力循环系统,利用氨水工质变温相变蒸发的特点,可以...
刘化瑾
关键词:低温余热动力循环吸收式
文献传递
当量螺旋角对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提出了非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当量螺旋角定义,并建议以组合数ho/Δp1o/3来反映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对可拆卸芯体管束折流板的倾斜角为10°扇形、15°扇形、15°椭圆、20°扇形、20°扇形搭接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传热和压降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中当量螺旋角最大的20°倾斜角扇形折流板方案的壳侧换热系数最高且压降较低,其综合性能指标ho/Δp1o/3比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数值高26%左右;20°倾斜角扇形搭接方案与当量螺旋角相仿的15°倾斜角扇形方案的性能大致相当;15°扇形方案比当量螺旋角较小的15°椭圆方案的性能更高。可见对换热器的性能起决定作用的是当量螺旋角而不是倾斜角;实验预示在当量螺旋角更大的范围存在最佳值。
刘化瑾陈亚平李彦晴王伟晗黄锴
关键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三分螺旋折流板倾斜角性能实验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传热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本文给出了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几何参数的关系式,并分析了倾斜角为10°、15°、20°扇形、15°椭圆、20°扇形搭接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测试实验结果。结果显示20°扇形折流板方案的壳侧换热系数较高且压降较低,其性能指标h_o/△p_o^(1/3)平均值比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值高26%;20°扇形搭接方案与螺距相仿的15°扇形方案的性能大致相当;15°扇形方案比螺距较小的15°椭圆方案的性能更高。结果表明对换热器的性能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折流板的倾斜角而是当量螺旋角。
陈亚平王伟晗李彦晴刘化瑾周兵操瑞兵
关键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性能试验三分螺旋折流板倾斜角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的关联式被引量:9
2010年
对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对比方案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其中,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倾斜角分别为10,°15,°20°的扇形折流板,倾斜角为15°的椭圆折流板和倾斜角为20°的扇形搭接折流板5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20°倾斜角扇形折流板方案的壳侧换热系数最高且压降较低;折流板轴向搭接方案并不合理;当量螺旋角对换热器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含有倾斜角修正因子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的关联式,所计算的10,°15°和20°扇形折流板方案的数值与实验值相比误差大多小于±10%.
李彦晴陈亚平刘化瑾王伟晗周兵
关键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三分螺旋折流板性能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