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茹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物反馈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被引量:13
- 2008年
- 周晓娜刘培茹张莉
- 关键词:生物反馈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动力
- p27蛋白及PCNA在慢性胃病及胃癌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研究慢性胃病及胃癌患者胃黏膜中p27蛋白及PCNA的表达水平,探讨p27蛋白及PCNA的表达与胃癌演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消化科门诊胃镜检查患者黏膜活检标本共计155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5例、肠上皮化生30例、非典型增生32例、胃癌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组患者胃黏膜中p27蛋白与PC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27蛋白在胃癌组织浅表部位着色相对较强,而深部着色较弱,PCNA在胃癌组织的边缘区多余中央区,深层多于浅层。随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规律,P27蛋白表达水平呈现逐级减低,PCNA表达水平呈现逐级升高,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P27蛋白表达水平与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疾病类型呈负相关(r=-0.976,P<0.01),PCNA表达水平与上述疾病类型呈正相关(r=0.979,P<0.05),5组间胃黏膜P27蛋白与PC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20,P<0.01)。P27蛋白和PCNA表达水平均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 P27蛋白及PCNA在胃黏膜中的表达水平与慢性胃病、胃癌前病变、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胃癌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刘润高海燕韩淑琴刘俊霞刘培茹杨春燕
- 关键词:PCNAP27慢性胃病早期胃癌
- p27蛋白及细胞凋亡指数在慢性胃病及胃癌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研究慢性胃病及胃癌患者胃黏膜中p27蛋白及细胞凋亡指数(AI)的表达水平,探讨p27蛋白及AI的表达与胃癌演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消化科门诊胃镜检查患者黏膜活检标本共155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5例、肠上皮化生30例、非典型增生32例、胃癌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组患者胃黏膜中p27蛋白与AI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27蛋白阳性染色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定位于细胞核,在胃癌组织浅表部位着色相对较强,而深部着色较弱。随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规律,P27蛋白表达水平呈现逐级减低,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细胞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内,浓缩的核质紧贴于核膜或核质呈现均匀染色,其周围无炎性反应,随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规律,AI在前3个阶段呈现逐级升高,至肠上皮化生最高,之后的2个阶段逐级下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与胃癌两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P27蛋白表达水平与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疾病类型呈负相关(r=-0.976,P<0.01),AI表达水平与上述疾病类型无相关性(r=0.060,P>0.05)。P27蛋白表达水平及AI均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 P27蛋白在胃黏膜中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与慢性胃病、胃癌前病变、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胃癌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刘润高海燕韩淑琴刘俊霞刘培茹杨春燕
- 关键词:细胞凋亡指数P27慢性胃病早期胃癌
- 食管巨大血肿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女性,67岁,农民,主因胸骨后疼痛2d入院.患者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呈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有双侧胸部及背部疼痛、烧心反酸,于当地医院予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治疗,症状无好转,后查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及上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予"奥美拉唑",效果欠佳.遂来我院消化科就诊.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喘憋、腹痛、腹胀、呕吐、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不适,二便正常,纳差,睡眠欠佳.10年前诊断"高血压病",血压最高达180/90mm Hg,日常口服"脉通",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 刘润刘培茹胡静张莉
- 关键词:食管血肿
-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2
- 2000年
- 刘兰英刘培茹王彦敏王卫华李桂琴
- 关键词: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细胞免疫
- 危重型脑出血双管引流疗效与局部自由基水平研究被引量:9
- 1999年
- 目的:探讨危重型脑出血预后与局部自由基浓度的方法:对危重型脑出血行CT 引导下血肿抽吸引流并侧脑室引流,设计对照组单管血肿抽吸引流,同时分别测定血清、血肿及脑脊液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力。结果:血肿及脑脊液内局部MDA 及SOD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P均< 0.01);双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管引流(P< 0.01),但SOD及MDA 水平无差异(P均> 0.05)。结论:脑损伤局部高自由基水平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双管引流法能明显缩短患者清醒时间。
- 薛占苍张秀明安永辉黄振辉赵会颖刘培茹
- 关键词:脑出血危重型血肿抽吸术侧脑室引流术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