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增柱

作品数:5 被引量:7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
  • 1篇氮转化
  • 1篇电泳
  • 1篇电泳分析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乙烯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生态分布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生态
  • 1篇松林
  • 1篇土壤微生物活...
  • 1篇区带
  • 1篇孢囊
  • 1篇孢囊线虫
  • 1篇酯酶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刘增柱
  • 3篇刘瑞君
  • 3篇李凤珍
  • 2篇张淑贤
  • 2篇郑鸿元
  • 1篇周玉芝
  • 1篇马成新
  • 1篇张立宏
  • 1篇徐奕

传媒

  • 1篇大豆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1992
  • 2篇1990
  • 2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豆连、轮作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与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动态的研究被引量:48
1990年
连作与轮作大生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和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上壤微生物总数或大豆根表微生物总数的动态变化,均以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根表微生物总数大于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几十倍到100多倍。大豆各生育期微生物总数以开花期为最多,其次是成熟期.再次是分枝期。根瘤密度和大豆孢囊密度以成熟期为最大,其次是开花期,分枝期最小。微生物总数和根瘤密度,轮作区高于连作区。孢囊密度则相反,连作区高于轮作区。值得注意的是,真菌数量动态变化与孢囊密度动态变化是一致的.其次序是分枝期<开花期<成熟期。这种吻合可能有着内在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增柱周玉芝韩静淑
关键词:大豆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耕作
阔叶红松林合理经营与土壤微生物活性被引量:4
1989年
森林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研究证明,阔叶红松林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因为它具有最优化的林分结构,这个结构特点,使它的复层异龄和针阔混交的群落结构影响下的土壤肥力较高,土壤微生物类群复杂,活动活跃,森林有机残体的分解与转化较快。系统内的氮、碳及无机养分的循环,能满足林木生长对养分不断增长的需要。系统内各个生态因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
李凤珍郑鸿元刘增柱张淑贤卢耀波刘瑞君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微生物生态
可控光降解聚乙烯薄膜的微生物降解被引量:16
1990年
本文通过微生物接种试验及土壤埋膜试验,证明高分子量的聚乙烯薄膜抗微生物降解;聚乙烯光解膜经光降解后,分子量低于4000~4500时,残膜碎片能被土壤微生物降解,不同土壤具有不同降解能力,聚乙烯薄膜的光降解残膜不抑制土壤氧化代谢能力和土壤酶活性。
李凤珍郑鸿元刘增柱张淑贤卢耀波刘瑞君
关键词:聚乙烯薄膜光降解微生物降解
芽孢杆菌胞内酯酶的电泳分析
1989年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3株Bacillus的胞内酯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不同种的Bacillus具有自己特定的酯酶区带;同一个种而血清型不同Bacillus的变种,也具有自己特定的酯酶区带。在分类鉴定上,应用这一技术可为快速、准确地鉴定Bacillus不同种和变种,提供依据。
刘增柱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
森林土壤氮转化的微生物功能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研究了不同林型下土壤(A+6层和A_1层)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在森林土壤氮转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土壤具有不同的固氮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速率,即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已经证明,固氮作用主要存在于森林土壤的A_1层,反硝化作用主要存在于A_0层。森林土壤存在2种硝化作用过程,即由自养微生物所引起的自养硝化作用过程和异养微生物所引起的异养硝化作用过程。它的存在与林型有关,某些森林土壤中这2种硝化作用过程都存在,如针阔混交林下的A_0层和A_1层。有些林型下土壤,则以异养硝化作用过程为主,如针叶林的A_0层。
李凤珍马成新徐奕张立宏刘增柱刘瑞君
关键词:森林土壤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