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子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生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拟穴青蟹
  • 4篇青蟹
  • 3篇重金
  • 2篇氧化酶
  • 2篇药敏
  • 2篇药敏试验
  • 2篇重金属
  • 2篇组织病理
  • 2篇蝌蚪
  • 2篇温度
  • 2篇酶活性
  • 2篇聚类分析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酶
  • 2篇棘胸蛙
  • 2篇病理
  • 2篇存活
  • 1篇蛋白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养鱼

机构

  • 15篇丽水学院
  • 4篇宁波大学
  • 2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作者

  • 15篇刘子明
  • 8篇吕耀平
  • 3篇陈洁
  • 2篇戴庆敏
  • 2篇施倩
  • 2篇李巧玲
  • 2篇陆丹
  • 1篇童美玲
  • 1篇邵伟伟
  • 1篇雷焕宗
  • 1篇郭赛男
  • 1篇胡则辉
  • 1篇金晶
  • 1篇黄佩佩
  • 1篇雷玲
  • 1篇周晨晨
  • 1篇凌珊珊
  • 1篇郑燕倩
  • 1篇姜维
  • 1篇雷瑾

传媒

  • 8篇丽水学院学报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生物学教学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无尾两栖类蝌蚪的重金属毒理学研究进展
2015年
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对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等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害,而无尾两栖类作为指示生物可对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本文主要从实验常用重金属种类及无尾两栖类种类、重金属对无尾两栖类蝌蚪急性及慢性毒性效应方面总结我国近20年来无尾两栖类蝌蚪的重金属毒理学的研究概况。
童美玲郭赛男雷焕宗邵伟伟刘子明
关键词:重金属无尾两栖类蝌蚪毒理学
松阳花鳖和日本鳖存活率、体重增重和酶活性的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比较松阳花鳖和日本鳖存活率、体重增长和肝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养殖第60 d,松阳花鳖和日本鳖的存活率、体重增重分别为73.33%和66.67%、166.97%和127.55%。酶活的测定结果表明松阳花鳖肝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日本鳖差异很小,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与体重较为一致,养殖第60 d松阳花鳖肝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日本鳖。总的来说,土著养殖品种——松阳花鳖似乎比外来养殖品种——日本鳖在生长速度上更具优势。
蔡宛君吕耀平刘子明陈跃军金晶黄思思谢万林朱玲媛
关键词:存活率酶活性
低温胁迫下两种不同形态群体拟穴青蟹转录组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为研究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不同形态群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差异,以Sp1群体(腕节外缘中部都不具有发达的刺)和Sp2群体(至少一只螯足腕节外缘中部具有发达的刺)为研究对象,选用低温胁迫组(8℃)和对照组(20℃)拟穴青蟹肝胰腺为实验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测序共获得81853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420 bp, N_(50)为1460 bp,其中22.33%为已知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发现Sp1群体在低温胁迫下共有15773个Unigene显著差异表达,其中15628个Unigene表达下调, 145个Unigene表达上调,这些Unigene显著富集于细胞质基质等生物学过程和RNA结合、核糖体结构组分等分子功能,并进一步富集在核糖体、剪接体和内质网蛋白质加工等信号通路。Sp2群体在低温胁迫下共有323个Unigene显著差异表达,其中上调114个,下调209个。这些Unigene显著富集于DNA整合等生物学过程和甾体羟化酶活性、碳酸氢盐跨膜转运体活性等分子功能,并进一步富集在赖氨酸降解、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的代谢等代谢通路。以上结果表明,水温从20℃骤降至8℃, Sp1群体大量基因表达下调,生理活动大幅度降低,这可能与寒冷的冬季青蟹停止摄食、穴居不动等行为相对应;而Sp2群体仅调整了物质代谢,表明Sp2群体可能对温度骤降的响应较为迟缓。利用RT-qPCR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结果证明基于转录组分析比较两种形态群体拟穴青蟹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将应用于拟穴青蟹耐寒优质品种的选育。
陈洁董梦崔悦房翠莲陈旭堂刘子明
关键词:低温胁迫拟穴青蟹
棘胸蛙白内障病原鉴定及病理组织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为了确定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白内障病的病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理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患病棘胸蛙分离出2种致病菌Mm1和Mm2,将其大腿肌肉注射感染健康棘胸蛙,表现出与自然发病蛙相似症状。通过理化特性与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分离菌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其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产生抗药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其感染可引起棘胸蛙白内障病,发病棘胸蛙的晶状体、肝、肠和肾损伤严重,出现组织溶解、核溶解等现象,且在肠部出现包涵体。本研究发现摩氏摩根菌可感染棘胸蛙,导致棘胸蛙白内障病,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刘子明金晶胡则辉戴庆敏李巧玲施倩吕耀平
关键词:棘胸蛙组织病理药敏试验
守正创新:稻田养鱼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基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青田县方山乡的调查被引量:4
2016年
稻田养鱼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经典模式,稻鱼共生系统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改善人们食物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技术广泛应用的当下,这种传统的生产模式面临着诸多困惑。对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地青田县方山乡的调查发现,该模式主要存在生产方式单一、产业规模逐步萎缩、传统生产模式传承困难、产业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为传承保护这一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应将稻鱼文化与当地优势资源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完善稻鱼共生系统、培育生态市场,转变生产方式、创新经营模式,全面推进稻田养鱼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李巧玲吕耀平戴庆敏刘子明凌珊珊雷玲宣杭舒
关键词:稻鱼共生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旅游
拟穴青蟹两个形态群体线粒体呼吸速率对低温应激的响应
2018年
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拟穴青蟹螯足腕节外缘有1根刺(Sp1)和有2根刺(Sp2)的群体其代谢水平存在季节差异。实验进一步比较拟穴青蟹这两个形态群体鳃线粒体呼吸速率对低温应激的响应。温度从25℃骤降至15℃,在24 h试验过程中Sp1和Sp2线粒体呼吸速率变化都很小。温度骤降至11℃,以琥珀酸或丙酮酸+苹果酸为底物,Sp1鳃测得的状态3和4速率均表现为显著提高,Sp2鳃线粒体呼吸速率上升的程度不如Sp1明显。温度骤降至7℃对Sp1和Sp2线粒体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小,应激第24 h时Sp1鳃仅以琥珀酸为底物测得的状态3速率显著升高,但Sp2鳃以琥珀酸为底物测得的状态3速率却反而降低。因此,一定程度的低温应激青蟹的代谢水平将有所补偿,但温度下降幅度过大机体的温度补偿能力可能会受到抑制。
刘子明叶雅萍何镘翼张满来马敏邹伟军
关键词:温度拟穴青蟹
拟穴青蟹四种形态群体的形态比较和聚类分析
2023年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拟穴青蟹两个形态群体的生理生化代谢存在差异。根据左(Z)和右(Y)螯足腕节外缘刺的数量,进一步将拟穴青蟹细分为Z1Y1、Z1Y2、Z2Y1、Z2Y2四种形态群体。采集的80只青蟹中,Z1Y1、Z1Y2、Z2Y1、Z2Y2群体的数量比例分别为66.25%、12.50%、11.25%和10.00%。实验共测量30个形态学参数并获得34个形态比值,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Z1Y1群体与其他三个群体的形态差异最为明显,Z1Y1群体分别有6、11、13个形态比值与Z2Y1、Z2Y2、Z1Y2群体的比较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Z1Y1群体中有些个体(4或6个)能独自聚为一小分支,Z1Y2群体中有54.55%的个体集中聚在一分支中。因此,拟穴青蟹四种形态群体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差异,且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多样性。
甄梦婷胡韵月高丽娟申情雨吴露晨刘子明
关键词:拟穴青蟹聚类分析
低等真骨鱼类肌间小骨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3年
鱼类肌间小骨指位于肌节之间的硬骨小刺,由肌隔结缔组织骨化而成。在总结国内外有关肌间小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肌间小骨数目、形态和发生等方面对低等真骨鱼类肌间小骨的研究做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今后肌间小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周晨晨吕耀平陈洁刘子明
低温应激对拟穴青蟹不同形态群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低温应激比较拟穴青蟹螯足腕节外缘只有1根刺(Sp)和螯足腕节外缘有2根刺(Sr)的群体其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获得的主要结果有:温度从25℃骤降至15℃,应激第3 h Sp群体鳃的SOD和CAT活性显著上升,应激第12和24 h两种酶活性都恢复至起始水平;在24 h的应激过程中,Sr群体鳃的SOD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恢复至起始水平,CAT活性在整个应激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平。温度从25℃骤降至11℃,应激第1 h Sp群体鳃的SOD和CAT活性显著上升,之后CAT活性始终高于第0 h,SOD活性在第12 h低于第0 h,第24 h又上升至第0 h的水平;Sr群体鳃的SOD活性在第1 h下降,第6 h快速上升,第12和24 h又下降至第1 h的水平,CAT活性在整个应激过程中变化较小。温度骤降18℃,在整个应激过程中,Sp群体鳃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较小,Sr群体鳃的SOD和CAT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在第24 h两种酶的活性降至最低。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的低温应激下Sp群体鳃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剧烈的低温应激则导致Sr群体鳃的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由此可看出拟穴青蟹Sp群体比Sr群体更能耐受环境温度的急剧降低。
陆君刘子明陆丹何璐
关键词:温度拟穴青蟹SODCAT
螺旋藻和红球藻对斑马鱼生长性能、抗氧化酶、磷酸酶和热休克蛋白的影响
2024年
螺旋藻和雨生红球藻均为药食同源的优质微藻。文章探究饲料同时添加2%或4%的螺旋藻和雨生红球藻对斑马鱼生长性能、抗氧化酶和磷酸酶活性、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这两种藻类的联合应用奠定基础。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4%螺旋藻+2%红球藻试验组其斑马鱼的终末体重、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也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种藻类的补充对斑马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较为复杂,与对照组相比,2%螺旋藻+2%红球藻和4%螺旋藻+2%红球藻这两个试验组斑马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所下降,4%螺旋藻+2%红球藻和4%螺旋藻+4%红球藻这两个试验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上升。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和红球藻能显著提高斑马鱼的磷酸酶活性和热休克蛋白表达,所有藻类添加试验组斑马鱼的磷酸酶活性和热休克蛋白70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螺旋藻和雨生红球藻的联合投喂有助于斑马鱼免疫相关水平和抗胁迫能力的提高。相比其他试验组,仅4%螺旋藻+2%红球藻试验组斑马鱼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言之,饲料补充螺旋藻和雨生红球藻有利于提高斑马鱼的生长性能、免疫相关水平和抗应激能力,其中4%螺旋藻+2%红球藻的添加量较为适宜。
李飞苏甜甜苏康杰徐可马力刘子明
关键词:螺旋藻斑马鱼抗氧化酶磷酸酶热休克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