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孔喜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主题

  • 8篇翻译
  • 3篇英译
  • 3篇文学翻译
  • 2篇理据
  • 2篇复译
  • 1篇杨宪益
  • 1篇样例
  • 1篇译评
  • 1篇译者
  • 1篇译者主体
  • 1篇译者主体性
  • 1篇译作
  • 1篇英译研究
  • 1篇语境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层面
  • 1篇原型论
  • 1篇哲学

机构

  • 7篇湖北民族大学
  • 6篇西南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作者

  • 12篇刘孔喜
  • 5篇杨炳钧
  • 2篇胡琴
  • 1篇汪顺玉

传媒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中国英汉语比...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翻译原型论视角的“道”的英译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家族相似性的翻译原型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翻译原型的整合性和翻译样例的无限拓展,主要思路是从翻译原型范畴观来探讨翻译定义、翻译原则和翻译标准等翻译本体问题。在寻求文献理论依据的同时,翻译原型论系列研究尝试实施《道德经》首章首句"道"的英译问卷调查实证研究,通过调查译界专家学者对若干译文的评价来验证翻译原型论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译界学者的翻译批评视角与翻译原型论视角下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样例观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印证。
刘孔喜杨炳钧
关键词:实证研究翻译标准
文学翻译复译的原型观
<正>1.引言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如果要面面俱到,难免顾此失彼。一次性的理解与表达难以全部译出原作的语言精妙和审美意境,必须对译文语言形式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不断完善才能更准确地实现原作语言艺术的再创造。鲁迅(1935)就曾主...
刘孔喜杨炳钧
文献传递
翻译原型论视角的老子哲学术语英译研究——以名词“道”译作way的理据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老子哲学术语的翻译极具挑战,其《道德经》中核心概念名词"道"的英译多样,至今争议不断。根据可见文献170余篇《道德经》英译文来看,其中共有61个不同时期的译本使用way一词来翻译"道",而国内译界对此多持否定态度。本文在翻译原型论观照下探究"道"译作way的理据,基于翻译原型样例观及原型整合性等来阐释以way译"道"的合理性,以此彰显原型论途径的翻译研究对以老子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术语翻译多样性的解释力。
刘孔喜杨炳钧
关键词:老子哲学术语英译WAY
文学作品复译的原型观被引量:9
2010年
源于Wittgenste in的原型概念表明,原型不等同于某一固定的原始形态或原始模型,而是无数样例的整合与抽象,它相当于家族相似性。基于此而创立的翻译原型论认为,文学翻译可视作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试图穷尽原作样例与译作样例,以期达到最佳样例甚至现实原型的整合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充满着复译现象,不断有新的译作样例涌现。对文学作品的每一次复译其实质是译作原型整合过程的一部分,是对译作"理想原型"的向往和追求。
刘孔喜杨炳钧
关键词:文学翻译复译
近十年我国翻译测试研究进展概观被引量:7
2011年
翻译测试研究不仅起步晚,研究规模与成果与翻译教学、翻译测试活动的发展程度不相称。本文对近十年来我国翻译测试研究的领域和成果进行评述,以《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关于评价测试的效度依据作为参考点,提出未来翻译测试研究需要突破的方向。
汪顺玉刘孔喜
关键词:翻译测试翻译评估翻译批评
从《离骚》英译看杨宪益早期翻译伦理观被引量:4
2017年
杨宪益在翻译、外国文学研究及文化传播方面成就卓著,但其翻译思想却很少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其早期翻译活动和翻译观受关注甚少。杨宪益早期的中国文学翻译活动以"玩译"《离骚》开端,表面看来其译文与原文存在语义信息不对称,与传统狭义上的"忠实"翻译伦理相冲突,但诗体美感的再创造又体现了强烈的译者主体性倾向。至其中后期的职业翻译人生,杨宪益的翻译指导思想逐渐向直译为主的"异化"翻译伦理观嬗变。
胡琴刘孔喜
关键词:杨宪益《离骚》译者主体性
从评价理论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人物塑造被引量:8
2008年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词汇语法框架。这一理论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分析多种类型的文本,如新闻、广告等.文中主要通过分析《白象似的群山》来揭示评价理论在文学作品解读中的应用,并从另一角度展示海明威独特、精湛的人物塑造方式,以彰曼其"冰山原则"。分析表明评价理论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作家写作风格以及文体特征等方面都有较广的应用前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也有助于评价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胡琴刘孔喜
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冰山原则
语境下的互文翻译:“任性”不能任性译
2015年
对于2015年3月2日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大家都很任性"的翻译问题,需要从语境、互文性与翻译关系的角度进行讨论,深入分析"任性"一语在网络媒体环境中的互文指涉意义,考察"任性"与"capricious"在目的语文化中的语义匹配与文化效应。研究发现:在政协新闻发布会的具体语境下,"任性"因具有正面、积极意义,可寻求更多比"capricious"更符合语境的翻译。
刘孔喜
关键词:任性语境
翻译原型论理据考辨
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国外学者将原型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中,近几年我国学者也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这些结合原型理论进行的翻译研究,虽然抛弃了经典范畴观而转向原型范畴观,但或把“原型”等同于原始模型,或当作具体的典型样例,对...
刘孔喜
关键词:解释性翻译
文献传递
小型《楚辞》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现阶段《楚辞》英译研究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词汇考辨及其翻译研究、基于文化视角的定性研究等方面。要进一步扩展研究广度与深度,可借助语料库技术的辅助作用。《楚辞》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或能方便翻译学者充分利用语料库的诸多优势,全面、系统地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尝试性地进行小型《楚辞》汉英平行语料库创建,探讨语料划分、标注、对齐、检索设置等操作的可行性方案,以期为全面、系统进行《楚辞》英译研究提供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数据分析和定性阐释相结合,获得客观可信的研究结果。
刘孔喜
关键词:《楚辞》平行语料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