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月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重PCR检测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方法及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建立一种可检测常见肺炎链球菌(SP)重要血清型的多重PCR(mPCR)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方法:根据SP荚膜多糖基因序列(cps)的保守序列cpsA,设计8种SP血清型特异性引物,优化PCR条件后,对SPDNA进行扩增,通过电泳分离出型特异性条带,用于检测8种已知血清型和126株未知血清型SP菌株,并与产物纯化克隆后的测序结果比对。结果:8种已知血清型SP的mPCR分型结果与传统方法分型结果及测序结果一致;mPCR可一次检测出87.50%的血液来源SP血清型和31.81%呼吸道来源SP血清型。结论:mPCR方法可快速检测8种重要SP血清型,对初筛血液来源SP血清型有较高应用价值。
- 吴丽娟邹建话刘小月郑磊王前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多重PCR检测血清型PNEUMONIA社区获得性感染侵袭性感染
-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N)是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Community Acquire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CARTI)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原菌,约30-50%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与SPN有关[1],不同国家和地区SPN的耐药性差异很大,
- 吴丽娟邹建话缪小佟刘小月郑磊王前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耐药特征PNEUMONIA患儿SPN
- 我院儿科下呼吸道分离菌的变化趋势分析
- 王飞玲吴丽娟董瑞刘小月黄卫东邹建话
- 我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我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LRI)的病原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LRI的435例患儿,采用OlympusBF-XP260系列(2.8mm/4.0mm)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采用BdPhoenix^TM M50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对患儿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培育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435例患儿中共有113例细菌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25.98%;113例细菌培养阳性患儿肺泡灌洗液标本共获得421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331株,占比78.62%,革兰阳性菌株90株,占比21.38%。革兰阴性病原菌普遍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最高;革兰阳性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其他抗菌药物较为敏感。耐甲氧西林MRS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鲍曼不动杆菌(MDR-AB)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2.46%、32.53%、34.72%、35.29%和32.26%。98例患儿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有效率为100%(98/98)。结论我院LRI患儿肺泡灌洗液细菌中革兰阴性菌相对较多,这些细菌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上肺部病灶经支气管镜下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灌注可有效促进病灶的吸收,改善通气功能。
- 李自强刘小月黄义双郎新玲刘喜黄卫东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药敏分析支气管镜
- 哺乳期乳房脓肿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哺乳期乳房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乳房脓肿患者抗生素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乳房脓肿患者致病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 72份脓液标本,分离出64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2株,占总致病菌81.3%,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92.3%,对青霉素高度耐药。MRSA菌株19株,占36.5%。MSSA菌株与MRSA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3.3%、30.3%,84.2%、78.9%。并且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存在较高中介率,分别约18.2%、15.2%,10.5%、5.3%,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均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庆大霉素较为敏感。结论哺乳期乳房脓肿抗生素应用,可以选用头孢类抗生素代替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作为一线用药,MRSA感染率高,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形势严峻,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结合患者既往的用药情况,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爆发流行;并及时送检乳腺脓液细菌培养,以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经济用药。
- 王尊吴丽娟刘庆仪郭冀丹刘小月熊礼宽
- 关键词:哺乳期乳房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 连续五年1605株小于5岁儿童来源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小于5岁儿童肺炎链球菌抗生素耐药性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E-test法检测SP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的MIC,K-B法检测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CLSI 2008年标准判断抗生素敏感性,用Whonet软件统计分析2009~2013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自5岁以下儿童肺炎链球菌(SP)相关性疾病(PD)来源的SP抗生素耐药性。结果近五年共分离1605株SP,多重耐药菌比例高达86.8%,最常见的耐药模式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对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和98.8%;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的MIC50/90分别为1/2和0.75/2,连续五年MIC50稳定波动,MIC90略有上升趋势;按非脑膜炎标准未检测出耐青霉素SP(PRSP),按脑膜炎标准和口服标准对青霉素耐药性显著增加分别为88.6%、39.2%;按脑膜炎标准和非脑膜炎标准,SP对头胞曲松的耐药性分别为25.6%和5.5%。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小于5岁儿童SP多重耐药比例高,应避免使用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治疗PD,非脑膜炎感染SP应尽量选用青霉素,避免选择压力,保护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脑膜炎感染SP则需参考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 吴丽娟邹建话刘小月王飞玲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儿童耐药性青霉素MIC
- 我院新生儿血流感染前4名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分析
- 董瑞吴丽娟王飞玲刘小月马丽亚邹建话
- 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检测不同血清型B群链球菌的方法建立及评价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建立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不同血清型B群链球菌(GBS)鉴定的分子方法,为后续研究多重荧光探针技术检测不同血清型GBS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不同血清型荚膜多糖(CPS)序列的差异设计引物和探针,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CPS序列,建立不同血清型的GBS分型方法,从灵敏度、特异度及临床分离株检测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评价,并与胶乳凝集试验结果比较。结果同一血清型GBS的DNA的对数浓度与循环阈值(Ct)呈良好的线性相关,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均为1pg/μL,一种探针只能检测对应血清型的GBS。10株标准菌株的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结果与胶乳凝集试验结果一致。结论 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是一种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检测GBS血清型的方法,对临床分离株的分型优于乳胶凝集试验。
- 江凡王飞玲刘小月路瑞静周喜友邹建话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B群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