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华
- 作品数:65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中古世界兴起的主要文明及特征
- 2023年
- 中古时代,世界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波文明兴起浪潮。在这个时代兴起的文明中,以日耳曼文明、斯拉夫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对近现代世界影响为最甚。与上古文明相似,中古这三个主要文明均为独立的原创型文明,它们是各部群社会发展自然行程的结果。与上古文明不同,这三个主要文明的创造者都是游牧族背景,在融进农耕文明时还留有一定的游牧族习性;都是征服者文明;都是宗教文明,奉守一神教。它们的产生和发展,都遇到了极佳的国际环境和时机,同时也吸收了先在文明和同代文明的诸多养分。由于文明的内生机制和成长空间各有不同,最终欧洲文明脱颖而出,率先迈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 刘景华
- 大航海时代的西欧造船和航海术被引量:6
- 2005年
- 对15至17世纪大航海时代西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作了考察,就船舶式样、船上装置、船体大小、军用舰船、荷兰飞船、天文导航、航海资料、航海仪器和工具等作了细致考察,认为西欧不断优化船舶质量和性能,提升航海技术,是其展开大航海活动的技术条件,并为工业革命后“坚船”优势的形成准备了技术前提。
- 刘景华
- 关键词:大航海时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
- 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 2021年
- 欧洲文明从发生、发展到定型,有一个漫长过程。城市发展和社会的城市化是欧洲文明突出的特征和优势,城市文明是欧洲文明所凝结的最重要表现形态之一。从11世纪到16世纪,欧洲进入了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城市共同体自治时代。
- 刘景华
- 关键词:欧洲文明中世纪城市城市化独一无二
- 中世纪城市对近代文明因素的孕育被引量:3
- 2012年
- 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具有越来越多的新品质,在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孕育着近代文明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适宜的环境和气候中进一步发展,最终促成了近代西欧文明的诞生。总的来看,中世纪城市孕育的近代文明因素至少包括新的经济理念、新的经济方式、新的社会力量、新的文化教育、自由平等观念和新的政治形式等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近代西欧社会是这些文明因素的直接后裔。
- 刘景华
- 关键词:中世纪城市近代文明
- 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被引量:4
- 2020年
- 5至15世纪是欧洲文明的孕育期。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后,其本质发生着从封建附庸向封建对立物的转变。中世纪城市也成为孕育欧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中世纪城市培育和发展了新的政治文明因素,如共同体观念和自治意识、自由和平等观念、民主和法治精神,孕育了市民阶级这一新的社会力量,并预构了近代国家的政治形式。在经济上,中世纪城市培育了新的经济理念,孕育出现代会计制度、现代金融制度和现代公司制度,尤其是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使欧洲文明在16世纪凝聚成型。
- 刘景华
- 关键词:中世纪城市政治文明经济文明
- 文明四论:本体、比较、互动、互鉴
- 2024年
- 文明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单位,其基本性质是“复杂的社会组织”。对文明及文明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从本体、比较、互动、互鉴等多个维度进行。文明自身具有一整套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可称之为文明的本体,它是文明的灵魂和认同标志。正因为文明各具特色,文明模式和发展路径多元,才应对文明进行比较,包括整体性的宏观比较和专题性的微观比较。文明间互动是各种主客观条件下的自发行为。共时性文明双方介入互动的力度以及互动对双方的影响力强弱,均有程度差异;而先在文明对后来文明的影响是单向度的。互动多是正向促进社会发展,但也有强制性互动造成破坏或缺乏互动造成发展迟滞的反例。文明互鉴则是有意识的、主动性强的高级互动。互鉴行为的发出是精神层面认识的产物,互鉴内容多在物质和制度层面,不顾自身条件的盲目模仿则难以取得成功。
- 刘景华
- 关键词:文明比较
- 欧洲农村城镇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2019年
- 欧洲农村城镇化经验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一些可借鉴性的启示。首先,我国农村城镇化可以学习欧洲,努力做到三个方面的协调与平衡,即在时间上注意城镇化进程的长期性和阶段性;在路径上强调自然行程与强力推进相结合;在空间上注意城镇布局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平衡性。
- 刘景华
-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城镇化进程借鉴性
- 试论英国崛起中的尼德兰因素被引量:2
- 2009年
- 英国的崛起存在外来因素特别是尼德兰因素的参与和推动。从11世纪到18世纪,尼德兰人移居英国经历了四次高潮,这种移民既有尼德兰人逃离内乱或寻求生存和发展新环境的动机,也有英国方面的主观因素,即政府和民众的欢迎态度。对英国崛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经济现象,如呢绒工业的发展,乡村毛纺业的兴起,棉纺业的起步,农业革命的进行,工业革命的资金准备,都与尼德兰移民和资本的到来有密切关系。
- 刘景华徐艳丽
- 文明及文明之间关系“四论”
- 2024年
- 文明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单位,其基本性质是“复杂的社会组织”。对文明及文明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从本体、比较、互动、互鉴等多个维度进行。文明本体论:文明的本体是文明的灵魂和认同标志,但并非一成不变文明自身具有一整套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可称之为文明的本体,它是文明的灵魂和认同标志。正如没有两片树叶完全雷同,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本体特征。文明本体精神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在历史长河中尤其是上升阶段中呈现不断扩展、不断嬉变的趋势。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会随着历史进程有一个不断凝练、不断扬弃、不断丰富的过程。
- 刘景华
-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念本体特征历史进程本体论文明本体精神
- 欧洲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历史思考
- 2014年
- 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这与1851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的城市化程度几乎完全一致,即这一年英国城市人口也超过总人口的50%。到1900年左右时,英国城市人口或非农业人口已达到了总人口的80%左右,其城市化过程主要是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欧洲其他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虽然起步比英国略晚,但大致也在20世纪初期完成了城市化。欧洲农村的城镇化道路值得我国借鉴。
- 刘景华
- 关键词:城镇化道路城市人口城镇化进程农村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