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未艾

作品数:178 被引量:1,055H指数:18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卒中
  • 33篇针灸
  • 33篇脑卒中
  • 30篇针刺
  • 25篇药饼
  • 25篇药饼灸
  • 25篇隔药饼灸
  • 25篇饼灸
  • 19篇电针
  • 19篇胃肠
  • 17篇脾虚
  • 17篇卒中后
  • 17篇脑卒中后
  • 17篇功能性消化不...
  • 16篇肝郁
  • 15篇中医
  • 15篇胃肠病
  • 15篇肠病
  • 14篇功能性胃肠病
  • 13篇头痛

机构

  • 174篇湖南中医药大...
  • 26篇湖南中医药大...
  • 15篇澳门科技大学
  • 7篇郴州市第一人...
  • 3篇湖南中医学院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湘南学院
  • 2篇湖南中医学院...
  • 2篇湖南中医药高...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湖南省教育厅
  • 1篇湖南省中医药...
  • 1篇浏阳市中医医...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77篇刘未艾
  • 46篇常小荣
  • 44篇刘密
  • 44篇吴清明
  • 29篇李丹丹
  • 27篇付磊
  • 27篇岳增辉
  • 21篇李向荣
  • 18篇尤昭玲
  • 16篇章海凤
  • 14篇张志萍
  • 14篇石学慧
  • 13篇张国山
  • 12篇林旭明
  • 10篇易宣超
  • 9篇游卉
  • 9篇石佳
  • 8篇林海波
  • 8篇叶海敏
  • 7篇张鹏

传媒

  • 14篇湖南中医药大...
  • 13篇中华中医药杂...
  • 1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2篇中医药导报
  • 8篇上海针灸杂志
  • 8篇中国中医急症
  • 7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中国中医药信...
  • 5篇湖南中医杂志
  • 4篇实用中医内科...
  • 4篇中医药学报
  • 4篇中西医结合心...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4篇中国中医药现...
  • 4篇亚太传统医药
  • 3篇中国针灸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针刺研究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河南中医

年份

  • 2篇2024
  • 19篇2023
  • 15篇2022
  • 20篇2021
  • 15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29篇2013
  • 16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皮部理论辨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被引量:6
2021年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属于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本病病损部位为皮肤,火毒邪气瘀留于皮部、气血运行不畅是本病的发病因素,气血亏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针对毒邪瘀滞,气血运行不畅、气血亏虚这一病因病机,在治疗上可使用祛瘀通络三法:即傍针刺法通瘀、梅花针扣刺散瘀、拔罐排瘀散结相结合的方法,并配合补益脾胃,临床治疗本病可获良效。
展立芬贺煜竣覃思敏邢博文李鑫刘未艾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皮部理论医案
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观察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都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头电针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I和NIHSS评分都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效果,加用头电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刘未艾吴清明李向荣李丹丹付磊易宣超张鹏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脑卒中偏瘫卒中单元电针
基于藏象学说的心、肝、胃同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运用探讨被引量:9
2021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以餐后自觉饱胀感、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身心疾病,严重干扰患者日常生活。中医药在治疗FD的方面不断深入,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主要在胃,与肝密切相关,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心对于脾胃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该文基于"藏象学说"探讨心、肝与本病的关联,探析"藏象学说"指导下心胃同治以及肝胃同治在该病中的运用,分析基于"心胃相关"理论指导下八脉交会穴在本病中的运用基础,为针灸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立芬邢博文覃思敏谢云方贺煜竣王丽刘未艾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藏象学说心胃同治八脉交会穴针灸
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血清CRH、ACTH、CORT及胃排空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血清CRH、ACTH、CORT及胃排空率的影响,从HPA轴途径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多潘立酮组(C组)、隔药饼灸组(D组)和逍遥散组(E组)。除空白组外,余下4组均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造模,连续3周。造模成功后,按组分别施加被试因素,连续2周。治疗结束后,通过灌服营养性半固体糊的方法检测大鼠的胃排空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CRH等的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中CRH、ACTH、CORT含量均升高,胃排空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隔药饼灸组及逍遥散组大鼠的血清中CRH、ACTH、CORT含量均降低,胃排空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HPA轴功能亢进,胃动力下降;隔药饼灸和多潘立酮、逍遥散一样,能调控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HPA轴功能,增强胃动力;HPA轴途径可能是隔药饼灸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周魁明王凌燕肖靓宜刘未艾吴清明付磊
关键词:隔药饼灸功能性消化不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胃排空率
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5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调气通腑针刺组和生血通便颗粒冲服治疗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便秘临床症状积分;观察治疗后1周的近期疗效及治疗后2周的远期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便秘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调气通腑针刺法及生血通便颗粒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但调气通腑针刺法远期疗效更好,不良反应较少。
任珍吴清明李丹丹刘未艾李向荣林旭明
关键词:中风后便秘
基于尤氏观络识胞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针灸治疗被引量:1
2023年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络病理论进一步发展完善,为疑难杂症开辟了新的思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西医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且发病率日渐增加,中医认为胞络闭阻为之要,隶属于络病范畴。尤昭玲潜心临证数十载所总结的观络识胞经验,如望唇辨内膜之生长、望鱼际观胞宫之寒凉、望舌察癥积之所在,均与络病理论息息相关。现基于络病理论,分析PCOS的中医发病机制,进一步探讨其针灸治疗方案,旨在为PCO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邱懿何雨函宋雨晖邢艺璇唐诗游卉刘未艾尤昭玲
关键词:络脉多囊卵巢综合征
祛风化痰针法对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患者TCD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针法对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患者TCD的影响。方法将137例确诊为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8例),分别给予祛风化痰针法和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静滴加空白针刺法治疗,1个月后对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流速度(Vm)和收缩期峰值(Sv)都显著增加(P<0.01),血管搏动指数(PI)则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少有变化。结论祛风化痰针法有利于降低患者颅内动脉系统的外周阻力,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状况,促进受损脑神经组织的功能恢复。
冯国湘刘未艾曾碧枚吴清明易宣超石学慧
关键词:针灸疗法假性球麻痹
隔药饼灸对功能性胃肠病(肝郁脾虚证)大鼠海马和杏仁核AMPA受体亚基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肝郁脾虚证)中枢-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AMPA)受体基因的调节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6-cyano-7-nitroquinoxaline-2,3-dione,CNQX)组、隔药饼灸+CNQX组、假手术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方法造模,隔药饼灸组与隔药饼灸+CNQX组在造模前30min隔药饼灸5壮.造模结束后,运用脑立体定位仪于杏仁核(双)上微量注射-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AMPA)受体拮抗剂造CNQX组,加造假手术组为了评估手术创伤对模型的影响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CA1区和杏仁核AMPA受体亚型GluR1、GluR2的表达变化,比较各组在各区指标变化.结果:在海马CA1区和杏仁核BLA区,与模型组相比,隔药饼灸组、隔药饼灸+CNQX组和CNQX组GluR1、GluR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luR1表达分别为1.05±0.13vs0.59±0.14,1.05±0.13vs0.33±0.08,1.05±0.13vs0.49±0.14,0.95±0.22vs0.46±0.09,0.95±0.22vs0.31±0.18,0.95±0.22vs0.47±0.13,均P<0.05;GluR2表达分别为0.33±0.08vs0.76±0.13,0.33±0.08vs1.13±0.15,0.33±0.08vs0.60±0.08,0.29±0.04vs0.46±0.08,0.29±0.04vs0.85±0.13,0.29±0.04vs0.48±0.09,均P<0.05);隔药饼灸+CNQX组GluR1表达最低,但GluR2表达最高,与CNQX组相比,隔药饼灸+CNQX组GluR2表达在海马CA1区和杏仁核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60±0.08vs1.13±0.15,0.48±0.09vs0.85±0.13,均P<0.05).结论:隔药饼灸可能通过调节FGIDs(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杏仁核和海马AMPA受体,使杏仁核和海马的"兴奋-抑制"失衡得到调整,从而达到治疗肝郁脾虚证FGIDs的目的.
章海凤刘未艾常小荣刘密张国山石佳
关键词:隔药饼灸功能性胃肠病肝郁脾虚证
不同时期电针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大鼠血清中5-HT及S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电针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50%缩足阈值(50%PWT)及血清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含量的影响,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偏头痛选择合理方案。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电针少阳经穴预防组(C组)、电针少阳经穴治疗组(D组)、电针少阳经穴预防+治疗组(E组)共5组,每组10只。C组和E组捆绑行电针治疗30 min×7天,其余各组同时段捆绑30 min,7天。A组第8天皮下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30 min后捆绑30 min;其余各组第8天皮下注射硝酸甘油造模,其中B组、C组造模30 min后捆绑30 min,D、E组造模30 min后捆绑行电针治疗30 min。观察造模前后及治疗后大鼠行为学,通过纤维丝疼痛测试仪测量各组大鼠造模前后及治疗后的50%PW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中测定血清5-HT,SP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造模后B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1),50%PWT明显降低(P<0.01);与B组比较,电针少阳经穴各组(CDE三组)治疗后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50%PWT明显升高(P<0.01),血清5-HT含量升高,SP含量降低(P<0.01);分别与C组、D组比较,E组治疗后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50%PWT明显升高(P<0.01),血清5-HT含量显著升高,SP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大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同时电针少阳经特定穴预防+治疗改善偏头痛大鼠疼痛程度的效果优于单纯预防性治疗和单纯发作期治疗。
王乾娜刘秋佳叶意红张亚兰陈建宏贺新民刘未艾付磊
关键词:电针偏头痛行为学评分
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和公孙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公孙穴配伍使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模型储备组35只,模型储备组按复合病因造模法连续造模3周,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各10只),电针组行电针内关和公孙穴治疗,西药组予以灌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莫沙必利溶液治疗,1次/d,连续21 d后。分别于造模前后行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治疗结束后行糖水消耗实验和胃排空实验;采用HPLC法检测下丘脑NE、DA、5-HT含量。结果: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各组大鼠均表现为毛发枯乱发黄,活动减少,扎堆甚至倦卧,大便时干时稀,食欲减退,体重增长变慢;旷场实验示:大鼠站立、穿格、修饰次数明显减少,综上提示FD模型造模成功。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糖水消耗率降低明显,胃残留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针刺组、西药组大鼠的糖水消耗率显著升高,胃残留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针刺组与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鼠下丘脑NE、DA、5-HT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西药组大鼠下丘脑NE、DA、5-HT含量显著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公孙穴配伍使用能有效改善FD大鼠的胃肠动力及其伴随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NE、DA、5-HT含量,从而纠正HPA轴功能有关。
谢云方覃思敏邢博文展立芬刘未艾
关键词:八脉交会穴公孙穴功能性消化不良单胺类神经递质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