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红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
-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量及血清BLyS与TSAb含量,探讨BLyS在Graves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为阐明人Graves病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结论:BLyS可能...
- 刘桂红
- 关键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 文献传递
- 长期高脂饲养对大鼠胰岛细胞功能和凋亡的影响及玉液汤化裁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饲养对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玉液汤化裁对脂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SD 8周龄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NC,n=6)、高脂饲料组(HF,n=6)、高脂饲料加二甲双胍干预组(MT,n=6)及高脂饲料加玉液汤干预组(HM,n=6),不同饲料喂养6个月,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实验,测血游离脂肪酸(FFAs).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计量内脏脂肪/体重比值,胰腺切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TUNEL方法观察各组胰岛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结束时, 0~60 min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HF组均极显著大于NC组、MT组和HM组(P<0.01);0~120 min HF组均极显著大于NC组、MT组和HM组(P<0.01).HF组空腹血游离脂肪酸显著高于NC组(P<0.01),HM组和MT组FFAs较HF组有明显降低趋势.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HF组显著高于NC组(P《0.01),HM组和MT组均显著低于HF组(P<0.01).结论长期高脂饲养正常SD大鼠可引起胰岛细胞凋亡,玉液汤化裁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抗脂毒性.
- 马育林赵瑞景王勇王浩靳博华王富军刘桂红朱铁年
- 关键词:脂毒性玉液汤胰岛
- 玉液汤加减对高脂饲养大鼠TNF-α和PAI-1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玉液汤加减对高脂饲养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浓度的影响。方法:舍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第1组)、单纯高脂组(第2组)和玉液汤加减低、中、高剂量干预组(第3~5组)。6个月后测定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及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观察玉液汤加减对大鼠血浆TNF-α、PAI-1浓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单纯高脂组的血浆TNF-α、PAI-1浓度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玉液汤加减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血浆TNF-α、PAI-1浓度较单纯高脂组均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结论:大鼠高脂饮食可引起血浆TNF-α和PAI-1浓度增高,同时出现胰岛素抵抗;玉液汤加减在降低血浆TNF-α和PAI-1浓度的同时也改善了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因此玉液汤加减对防治高脂饮食胰岛素抵抗及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巨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 周卫华王浩张玉娜刘月芹高丽霞刘桂红朱铁年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高脂饮食肿瘤坏死因子Α
-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肝转移合并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 2019年
- 患者女,47岁,因确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 endocrine tumors, pNETs)肝转移1年余,间断水肿、反复低血钾7个月余,于2018年5月31日收入我院内分泌科。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饮食差,睡眠正常,体力下降。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未正规治疗。2016年10月,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胃空肠侧侧吻合术+肝左外叶转移癌切取活检术,术中可见胰头肿瘤直径5 cm,质地硬,压迫十二指肠;肝脏呈中度胆汁性硬化,无腹水,左右肝均可见多个转移的癌结节,左外叶最大结节直径2 cm,右叶癌结节直径约1 cm。
- 冯蕾高茜齐会卿刘桂红周韦玲翟子瑾王原
- 关键词:胰腺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
- 糖尿病易感基因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 2015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易感基因核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564例(乳腺癌组)、女性体检健康者394例(对照组),采用LDR-PCR技术检测外周血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分析不同基因型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收集乳腺癌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p53、Ki-67表达,以及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及分子分型等资料,分析其与rs12255372位点多态性的关系。结果两组均未检测出TT基因型,乳腺癌组GG、G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8.2%(554/564)、1.8%(10/564),对照组分别为97.7%(385/394)、2.3%(9/394);经BMI校正后,GG基因型患乳腺癌的风险是GT基因型的1.586倍(OR=1.586,95%CI为0.615~4.0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p53、Ki-67状态,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及分子分型均无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易感基因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无关。
- 刘桂红刘静普张松张怡梅周卫华张玉娜刘月芹朱铁年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是1999年发现的TNF家族的第13位成员,其主要作用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抗体,在机体的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多项研究均发现,BLyS转基因小鼠出现严重的红斑狼疮样症状。在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及干燥综合征(SS)患者血中检测到BLyS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抗双链DNA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的滴度呈正相关。有关BLyS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BLyS在Graves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为阐明人Graves病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 刘桂红赵瑞景朱铁年张玉娜靳博华王富军
- 关键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GRAVES病LYMPHOCYTE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抗双链DNA抗体B淋巴细胞增殖
- 贝前列素钠对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肾病(DN)Ⅲ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次,每日1次;治疗组32例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次(每日1次)+贝前列素钠40μg/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评估2组治疗前后UACR、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内皮素(ET-1)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UACR(mg/g)均下降(治疗组212±121 vs 111±56,对照组214±125 vs 168±65,均为P<0.05);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Hcy、ET-1降低,NO明显升高,分别为[(19.0±3.2)μmol/L vs(14.2±2.6)μmol/L;(79.1±9.9)ng/L vs(45.2±9.2)ng/L;(47.6±8.5)μmol/L vs(89.0±9.4)μmol/L,均为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能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周卫华张玉娜刘桂红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管内皮功能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长期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PDTC治疗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PDTC(50 mg/kg)1次,1周后取血浆检测血糖。取胰腺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检测胰腺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硝基化酪氨酸(NT)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OD和GSH-PX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胰岛组织中iNOS表达水平(0.37±0.06)和NT生成量(0.24±0.01)均较对照组(0.11±0.01)和(0.12±0.01)明显增多(P<0.01)。PDTC治疗后血糖明显降低,MDA明显减少(P<0.01);而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胰岛组织中iNOS表达及NT生成均明显减少(P<0.01);胰岛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PDTC可以减轻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凋亡。
- 丁海燕赵瑞景尹小妹刘桂红刘建坤朱铁年
- 关键词:PDTC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被引量:3
- 2005年
- 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新成员,由285个氨基酸组成,为Ⅱ型跨膜蛋白。BLyS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抗体,在机体的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BLyS表达失衡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 刘桂红赵瑞景朱铁年
- 关键词:体液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
- 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在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 2009年
- 目的观察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PDX-1)在T2DM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罗格列酮(RGZ)干预后的变化。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HE染色和免疫组化对胰腺进行形态学观察,RT-PCR测定胰岛素和PDX-1 mRNA,Western blot测定PDX-1蛋白的表达。结果 DM大鼠胰腺胰岛素染色阳性面积(12.75±2.18)、PDX-1平均光密度(0.240±0.051)、PDX-1 mR-NA(0.153±0.071)及蛋白(0.253±0.028)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2.61±2.68,0.648±0.087,0.49±0.032,0.720±0.036)(P均<0.01),RGZ干预后较DM组均显著增加(20.67±2.14,0.460±0.045,0.370±0.029,0.59±0.050)(P<0.05~0.01)。结论 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PDX-1的表达明显下降,RGZ治疗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并使PDX-1的表达上调。
- 徐彩棉张玉娜周卫华刘桂红朱铁年
- 关键词:罗格列酮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