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成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砂岩
  • 3篇砂岩型
  • 3篇铜矿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2篇地质
  • 2篇找矿
  • 2篇砂岩型铜矿
  • 2篇铜矿床
  • 2篇矿床
  • 2篇成矿
  • 2篇成矿地质
  • 1篇岛弧
  • 1篇岛弧环境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背景
  • 1篇地质特征
  • 1篇东段

机构

  • 8篇青海省地质调...
  • 2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8篇刘永成
  • 3篇李洪普
  • 3篇刘志勇
  • 2篇解玉月
  • 2篇窦全成
  • 2篇鲁海峰
  • 2篇宋忠宝
  • 1篇李文明
  • 1篇邓晋福
  • 1篇薛万文
  • 1篇李注苍
  • 1篇刘春娥
  • 1篇祁生胜
  • 1篇任鹏奎
  • 1篇拜永山
  • 1篇保广普
  • 1篇张林
  • 1篇李长安
  • 1篇董琳
  • 1篇刘荣

传媒

  • 2篇青海地质
  • 2篇青海国土经略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第四届全国沉...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造山带异源浆混花岗岩理论与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1∶5万花岗岩填图方法在区调工作中推广以来,在造山带花岗岩调查实践中,由于造山作用及过程的复杂性,花岗岩浆的多源及多样性,使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及方法遇到了难题。文章在新一轮1∶25万造山带试点图幅,在对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及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索的同时,提出了异源浆混理论指导造山带内部浆混花岗岩(H型花岗岩)的填图方法。并就异源浆混花岗岩鉴别标志等作了系统总结,提出了浆混组合、浆混单元、浆混体,填图的理论方法体系;给予了浆混花岗岩明确的定义。
窦全成董琳曹德云刘永成任鹏奎
关键词:填图方法
东昆仑东段32—35亿年古老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2000年
通过详细的构造岩石单位填图及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首次在东昆仑东段白日其利麻粒岩和超基性岩中相继发现了32~35亿年的古老岩石同位素年龄值,提出了青海境内出露有太古代地层,确立了东昆仑微陆核踪迹的存在。
解玉月刘永成拜永山保广普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
风火山盆地二道沟砂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被引量:4
2003年
从矿体形态及变化特征、含铜矿物组合及其特征、含铜岩石及岩相特征等方面描述了二道沟铜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矿床为砂岩型铜矿,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盆地内的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李洪普刘志勇刘永成鲁海峰窦全成
关键词:砂岩型铜矿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二道沟砂岩型铜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标志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二道沟铜矿产于晚白垩世风火山群陆相紫红色岩系中,属同沉积-成岩叠生矿床。白垩纪时期,沿金沙江断裂形成陆内东西向展布的断陷盆地,为巨厚紫红色砂泥岩的沉积及矿源层的形成提供堆积场所。矿源层是在以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为背景的短暂多雨潮湿期还原环境介质中,铜富集于浅色砂岩层中所致,后经成岩作用改造,成矿物质再次聚集,形成砂岩型铜矿。
刘永成李洪普鲁海峰刘志勇
关键词:砂岩型铜矿还原环境地质背景找矿
东昆仑中段白日其利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通过对岩体地质特征、暗色包体及Nd、Sr同位素资料研究表明:东昆仑中段中三叠世白日其利岩体是由壳幔岩浆不均一或不彻底多次混合作用形成的,岩体内部呈现出酸性、基性岩浆因混合程度和混合比例不同而形成复杂的岩体结构样式,其基性端元为混合不彻底而残留的辉长质岩石,酸性端元是受轻度混染的二长花岗岩,岩浆混合作用方式以就地混合为主,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期后的构造环境。
刘永成解玉月林义恒
关键词:暗色包体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风火山地区铜矿床类型归属探讨
根据作者目前已掌握的铜矿床基本特征,认为风火山地区铜矿床与沉积型矿床有关,形成于沉积环境,因而可归属为“沉积砂岩型”。砂页岩型铜矿床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1%。因此,风火山地区铜矿床的发现意义重大,对于促进青藏高原一带经...
宋忠宝刘永成李丽李文明刘志勇叶积龙李长安栗亚芝李洪普薛万文
关键词:铜矿床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晚泥盆世高铝玄武岩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在青藏高原腹地的沱沱河—开心岭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中新发现的高铝玄武岩,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测试的锆石206Pb-238U年龄(380.1±5.6)Ma(MSWD=0.21),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玄武岩具有高Al2O3(平均20.16%)和低SiO2(平均48.32%)、低Na2O(平均2.29%)、低K2O(平均0.39%)、低TiO2(均值0.754%)、低Alk(均值2.68%)的特点,并有(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向钙碱性系列过渡的特征,CIPW标准矿物属石英拉斑玄武岩(Q含量2.77%~9.32%),高铝、低钾、贫碱的特点与典型的高铝玄武岩一致。岩石的稀土总量均一且总体偏低,ΣREE含量为32.69×10-6~41.01×10-6,稀土配分模式近水平,δEu为1.12~1.28,均值为1.2,具有较强的正Eu和Ce异常。岩石富集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Sr、Ba、Ce正异常和Nb负异常,岩石化学特点及相关的一系列岩石化学图解均表明其为岛弧玄武岩,表明分布于昌都—兰坪地块的晚泥盆世高铝玄武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它的发现为三江地区古生代火山地层的确定、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祁生胜邓晋福张林刘荣刘永成刘春娥
关键词:青藏高原晚泥盆世岛弧环境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风火山盆地白垩纪砂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被引量:7
2004年
通过对风火山盆地白垩系砂岩薄片的粒度统计分析,划分出3种概率累计曲线,代表3种沉积相,分别为三角洲、河流和湖泊;并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划分,确定了该区为一套陆相沉积环境。这对于研究风火山盆地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而且对于该区找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忠宝李文明李长安李注苍刘志勇刘永成李洪普薛万文
关键词:沉积环境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