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泰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人性
  • 2篇文学
  • 2篇边城
  • 2篇《边城》
  • 1篇代文
  • 1篇读者心理
  • 1篇读者心理需求
  • 1篇学史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人性美
  • 1篇社会
  • 1篇贫困
  • 1篇重读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文学史
  • 1篇文学作品
  • 1篇现代文
  • 1篇现代文学
  • 1篇现代文学史

机构

  • 3篇安徽大学

作者

  • 3篇刘永泰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粤海风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被引量:10
2004年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刘永泰
关键词:边城反现代化
人性的贫困和简陋——重读沈从文被引量:37
2000年
刘永泰
关键词:文学评论文学作品人性
《边城》人性美的质疑
2002年
一不可否认,沈从文的《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件别致的艺术精品。就艺术手段对写作意图的准确表达,艺术要素与艺术要素间的协调有序以及作品蕴含渗透的主观情感对读者心理需求的准确定向来说,《边城》实在是了不起的作品,沈从文实在是了不起的小说家。目光挑剔的专业研究人员与口味一般的寻常读者,对这样的一件艺术品把玩欣赏啧啧称叹,也实在是事出有因。我也愿步入后尘,举双手赞成将《边城》永远陈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刘永泰
关键词:人性美中国现代文学史翠翠读者心理需求马克思恩格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