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淑芬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繁茂膜海绵
  • 1篇养殖
  • 1篇室内养殖
  • 1篇水环境
  • 1篇细菌
  • 1篇抗生素
  • 1篇海绵
  • 1篇病原
  • 1篇病原细菌
  • 1篇大菱鲆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张卫
  • 2篇刘淑芬
  • 2篇刘元令
  • 2篇薛凌云
  • 2篇金美芳
  • 1篇张骁英
  • 1篇张喜昌
  • 1篇付晚涛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繁茂膜海绵、抗生素和加大水交换量对大菱鲆水环境中病原细菌调控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
2010年
探讨利用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调控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水环境中病原细菌的可行性,并与抗生素和加大水交换量的调控效果对比。在1.5 m3大菱鲆水环境(15-18℃)中持续实验六周,与对照组相比,海绵处理组平均粪大肠菌群、致病性弧菌和总细菌分别降低了60.0%-90.2%、37.6%-81.6%和45.1%-83.9%;抗生素(10 mg/L+10 mg/L呋喃西林)处理组三类细菌分别降低了6.7%-60.8%、-11.9%-48.4%和-4.8%-52.3%;水交换量加倍组三类细菌分别降低了25.0%-82.7%、26.8%-82.7%和15.8%-8.8%。结果表明,繁茂膜海绵能有效调控大菱鲆水环境中病原细菌,其效果好于抗生素(10 mg/L+10 mg/L呋喃西林)和水交换量加倍的调控效果。
张喜昌张卫薛凌云张弼金美芳刘元令刘淑芬
关键词:病原细菌大菱鲆繁茂膜海绵
繁茂膜海绵的实验室养殖被引量:6
2005年
为了实现可控条件下海绵(marinesponge)的快速生长,获得海绵生物量,解决海绵药物开发的“药源供给不足”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以大连周边黄渤海潮间带的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perleve)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养殖实验,在自行设计的水体循环和不循环养殖体系水族槽内观察繁茂膜海绵的原代和继代生长过程。海绵经历贴壁、旺盛生长、出芽、静止生长和枯萎5个生长阶段。“窝”型巢穴有利于海绵生长和繁殖。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繁茂膜海绵以一种拖丝迁移的方式分散新的个体以实现繁殖。扁藻和硅藻可以作为海绵的饵料。平缓的水流有利于海绵的生长。温度是影响海绵生长的关键因素,在一定温度刺激下,海绵会从过冬状态下苏醒,开始生长。
张卫薛凌云付晚涛张骁英刘元令刘淑芬金美芳
关键词:海绵室内养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