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凤
- 作品数:23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在联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HUC-MSC联合HLA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观察移植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重建供者造血,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血小板大于20×109/L的恢复中位时间分别为12.1d和15.2d。8例患者均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伴感染,1例(12.5%)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予甲泼尼松龙和布地奈德后治疗控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无1例发生肝静脉闭塞病(VOD)。结论 HUC-MSC联合HLA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安全有效,可加快造血重建。
- 李云龙高蕾陈幸华张诚高力龚奕刘焕凤刘学张曦
- 关键词:贫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单倍型
-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D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1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进行第1次DAHSCT移植,以洛莫司汀(CCNU)+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进行预处理,其中5例加用洛铂;以上患者在第1次DAHSCT术后4~6个月进行第2次DAHSCT,预处理方案为米托蒽醌+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其中有7例加入洛铂。结果所有患者经DAHSCT治疗后均获造血重建,第1次DAHSCT的造血重建速度快于第2次,经24~63个月随访,存活1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重度感染),2年无病生存率为91.7%。结论 D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高,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
- 刘焕凤张曦高蕾张诚高力李云龙刘学陈幸华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二肿瘤发生的可能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并进行有关文献复习。方法:我院2001年2月至2007年12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340例,有3例继发第二肿瘤,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M...
- 陈婷张诚张曦陈幸华刘耀高力高蕾刘学刘焕凤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继发第二肿瘤发病原因
- 文献传递
- 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调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约50%患者在接受allo—HSCT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可能严重影响接受allo—HSCT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关于allo-HSCT后GVHD的发生机制及防控措施为目前allo—HSCT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造血微环境在allo—HSCT后造血重建及GVHD发生、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关于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GVHD关系的研究,更是allo—HSCT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监测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对GVHD的早期预测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阐明allo—HSCT后GVHD的相关发生机制,笔者拟就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GVHI)发生、发展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进行综述。
- 刘焕凤张曦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细胞因子类骨髓基质细胞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第二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
- <正>目的:回顾性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二肿瘤发生的可能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并进行有关文献复习。方法:我院2001年2月至2007年12月34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有3例继发第二肿瘤,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继发急性髓细胞白...
- 陈婷高蕾张曦陈幸华刘学刘焕凤
- 文献传递
- 丹参酮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研究
-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丹参酮方案对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采用丹参酮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31例...
- 高蕾刘学张曦陈幸华张诚高力李云龙刘焕凤何刚
-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丹参酮血液肿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 文献传递
- 伊达比星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伊达比星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至2012年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观察不同预处理方案后患者造血重建、移植相关并...
- 陈婷张诚张曦陈幸华高蕾高力刘耀罗晓庆刘焕凤
- 关键词:伊达比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某院血液科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500 mg,q12h)治疗,观察其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中14例(14/20,70%)患者在治疗2~8周后血小板回升,出血症状好转,但仅有1例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其余患者血小板维持在41×109~81×109L-1之间。14例血小板回升的患者在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8周后开始减量,其中有6例患者分别在开始将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减量2~6周后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并低于20×109L-1时,换用其他药物治疗;另外8例患者在减量过程中血小板能维持在35×109~68×109L-1之间。20例患者中有6例(6/20,30%)患者使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8周后血小板未恢复,仍低于20×109L-1,换用其他药物治疗。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
- 陈婷张诚罗晓庆刘焕凤刘嘉陈幸华张曦
- 关键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RITP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每次采用100 mg/m2,每周1次,至少使用4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半年定期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6例(36.4%)患者在连续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束1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1或在原有水平上升30×109L-1;21例(47.7%)患者在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3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1或在原有水平上升30×109L-1;7例(15.9%)患者在连续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达不到50×109L-1或在原有水平上升30×109L-1,但出血倾向明显改善。显效30例,良好7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为84.1%。治疗有效持续35例,其中2例治疗结束后第2个月肺部感染后血小板计数下降至低于50×109L-1,持续有效率为79.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RITP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刘焕凤张诚陈幸华孔佩艳高力刘耀陈婷罗晓庆张曦
-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利妥昔单抗
- 谷氨酰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及其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至2009年在我院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营养中等或良好,心、肝、肾功能正常,...
- 陈幸华张曦李云龙高蕾张诚刘耀高力刘学刘焕凤何刚
- 关键词:谷氨酰胺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血液系统疾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