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玲

作品数:59 被引量:128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13篇晶状体
  • 12篇上皮
  • 12篇上皮细胞
  • 12篇内障
  • 12篇白内障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10篇雷帕霉素
  • 10篇后发性
  • 10篇后发性白内障
  • 8篇晶状体上皮细...
  • 7篇角膜
  • 6篇人工晶状体
  • 5篇眼科
  • 5篇后囊
  • 5篇后囊膜
  • 5篇后囊膜混浊
  • 5篇混浊
  • 5篇玻璃体

机构

  • 59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59篇刘红玲
  • 36篇傅少颖
  • 13篇崔浩
  • 9篇刘晶晶
  • 8篇侯勇生
  • 6篇张晓梅
  • 5篇冯广忠
  • 4篇吕冰洁
  • 4篇张春梅
  • 3篇刘明月
  • 3篇张艳艳
  • 3篇金迪
  • 3篇张萍
  • 3篇邢琳
  • 3篇董丽
  • 3篇李艳颖
  • 3篇高轶悝
  • 3篇乌兰
  • 2篇毕秀芝
  • 2篇马海燕

传媒

  • 11篇中华实验眼科...
  • 6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眼科研究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伤残医学杂志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眼科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第四届全球华...
  • 1篇第十七届亚非...
  • 1篇2014第十...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1例
2004年
刘红玲董丽傅少颖崔浩
关键词: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并发症视网膜脱离激光光凝术冷凝治疗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现状被引量:8
2014年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又称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囊袋的大小,囊口的连续性,血房水屏障破坏释放的炎症介质,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晶状体皮质的多少,以及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材质等。研究者对手术方式的改进及人工晶体材料设计进行研究,以降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但它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没有解决的难题。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目前治疗PCO最常用的有效方法,但仍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并且治疗费用较高。研究者进一步改进手术技术,人工晶体材料设计和在使用药物治疗方面,选择即安全有效和较少的费用消除PCO。
马海燕刘红玲傅少颖孙冰张春梅
关键词:后发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人工晶体材料手术方法
雷帕霉素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的影响
乌兰张晓梅刘红玲
雷帕霉素涂层人工晶体抑制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刘红玲张晓梅乌兰
口服熊胆粉到达房水和玻璃体能力的比较性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熊胆粉后其到达房水和玻璃体内的能力差异,从而观察中药透过血房水屏障及血玻璃体屏障的能力差异。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空腹12h后以熊胆粉100mg/ml灌胃,分别在灌胃后0.5h、1h、2h、4h、6h、8h右眼取房水,左眼取玻璃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测定房水及玻璃体内熊胆粉标记物熊脱氧胆酸(UDCA)的质量浓度。结果家兔灌胃后0.5h、1h、2h、4h、6h、8h房水中UDCA的均值分别为12.70μg/ml、35.24μg/ml、41.23μg/ml、47.71μg/ml、33.03μg/ml、43.50μg/ml,玻璃体中UDCA的均值分别为10.80μg/ml、33.78μg/ml、38.61μg/ml、44.33μg/ml、170.90μg/ml、34.07μg/ml。给药6h后,房水和玻璃体内UDCA浓度相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余各时间点两者相比较,P>0.05,房水及玻璃体内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口服中药熊胆粉能透过血房水屏障及血玻璃体屏障到达房水和玻璃体,大部分时间点到达房水和玻璃体的能力相似。
刘晶晶崔浩侯勇生傅少颖刘红玲
关键词:熊胆粉房水玻璃体高效液相色谱
曲安奈德两种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IVI)和Tenon囊下给药(STi)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7例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诊断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方法分别给予一次性曲安奈德(4mg)玻璃体腔注射(n=19)或三次(0d、2w、4w)Tenon囊下给药(40mg/次)(n=18)。治疗后4、8、12、16、20、24w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眼压、FFA、OCT,评价其疗效。主要指标视力、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眼压。结果32例患者完成了24周的观察研究。IVI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视力分别为(0.10±0.03)、(0.24±0.06)(F=15.459,P=0.000);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460.73±46.33)μm、(394.53±41.43)μm(F=25.282,P=0.0000)。STi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视力分别为(0.11±0.04)、(0.18±0.07)(F=6.989,P=0.000);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454.76±56.28)μm、(424.94±42.69)μm(F=5.145,P=0.000)。同一时间点,IVI的治疗效果较STi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可逆转并发症。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和Tenon囊下多次给药均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玻璃体腔注射效果更显著,Tenon囊下给药更安全。
刘红玲冯广忠刘建巨崔浩傅少颖
关键词: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离体培养晶状体囊袋模型在后囊膜混浊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又称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术后远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寻找切实有效防治PCO的方法备受眼科工作者的关注。长期以来研究者多通过单纯培养LECs来探索PCO发生和发展的机制,虽然加深了我们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但其发生的细胞机制仍不清楚。随着广大眼科学者对PCO发病机制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通过体外培养晶状体囊袋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囊膜及细胞生存的环境,便于更好地观察术后在模拟体外微环境下晶状体囊膜及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规律。本文就囊袋模型的种属来源及其特点、囊袋制备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及其优缺点、维持囊袋轮廓所采用的不同材料及特点、囊袋模型与在体动物模型相比其具有的优缺点及囊袋模型在PCO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述。
张春梅靳娜刘红玲
关键词:后囊膜混浊晶状体上皮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012年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发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PVR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由此探索出一条新的防治PVR的途径。本文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高亚平刘红玲傅少颖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三氧化二砷涂层人工晶体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涂层人工晶体对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氧化二砷涂层人工晶体组、单纯PLLA涂层人工晶体对照组及非带药空白人工晶体组,每组10只。将抗增殖药物三氧化二砷联合高分子材料左旋聚乳酸PLLA采用静电喷涂技术涂于人工晶体的襻和光学区的外围,植入兔眼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检测房水三氧化二砷的释放量,用眼前节照相评级各组后囊膜混浊程度,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个月,三氧化二砷涂层人工晶体组发生后囊膜混浊的情况相对轻微,囊膜无明显机化,晶状体皮质无明显再生。结论:三氧化二砷涂层人工晶体可抑制兔眼后发障的发生发展。
刘红玲陈佳玉刘晶晶侯勇生邢琳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后发性白内障
雷帕霉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后表面黏附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将雷帕霉素修饰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s)植入兔眼内,观察IOLs表面黏附细胞的状况,评价雷帕霉素修饰IOL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雷帕霉素与体积分数1%高分子多聚乳酸/多聚羟基乙酸混悬液通过静电喷涂沉积设备喷涂于IOLs光学区的外周(直径范围在4mm以外区域),制备出雷帕霉素修饰的IOLs。兔眼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植入不同的IOLs并分为3组:A组(雷帕霉素修饰IOLs组,RAPA组)、B组(单纯涂层组,高分子多聚乳酸/多聚羟基乙酸组)、C组(空白对照组,普通PMMAI OLs组),每组各10只。术后3个月将兔处死,摘出眼球,取出IOLs并固定于多聚甲醛溶液中,HE染色后,对IOLs黏附的细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涂层雷帕霉素药物颗粒细小,均匀分布于IOLs表面。低倍镜下观察,A组IOLs表面细胞分布稀疏,B组和C组细胞密集,且细胞分布均匀;A组IOLs表面的细胞平均数量为26.56±6.10,B组为83.60±13.38,C组为79.33±9.46。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检验,A组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而B组和C组表面的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倍镜下观察IOLs表面细胞种类,主要有小圆细胞、纤维样细胞、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上皮样细胞。A组中小圆细胞所占比例为53.3%,B组为45.0%,C组为37.8%。A组中巨噬细胞所占比例为20.0%,B组为15.0%,C组为22.6%。结论高分子可降解材料联合雷帕霉素修饰的IOL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刘红玲张晓梅乌兰王巍王业青王晓丹
关键词:雷帕霉素生物相容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