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肆仁 作品数:68 被引量:39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市第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肌电位干扰对复合双极心房感知与单极心房感知起搏器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观察肌电位干扰对复合双极心房感知与单极心房感知的双腔起搏器的不同影响及感知过度的发生率 ,分析两种起搏器不同的感知方式 ,提高对复合双极心房感知起搏器的认识。方法 对导线均经右侧植入的 30例复合双极心房感知和 30例单极心房感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 ,活动右上臂 ,行上肢等张运动时肌电位的干扰试验。结果 复合双极心房感知起搏器感知灵敏度 0 .5 m V时 ,无感知过度。单极心房感知起搏器感知灵敏度 1.0 m V时 ,感知过度发生率 2 1.7% ;0 .5 m V时 ,感知过度发生率 81.7%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发生率 5 0 %。 结论 与单极心房感知起搏器相比 ,复合双极心房感知起搏器具有更强的抗肌电位干扰能力 ,且导线使用寿命长 。 许原 郭继鸿 刘肆仁 李学斌 黄卫斌 楚英杰关键词:肌电位 起搏器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评价组织多普勒Tei指数(DTI-Tei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非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严重病变组,应用组织多普勒(DTI)测定所有患者的Tei指数,观察DTI-Tei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对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较DTI-Tei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0.41±0.06和0.46±0.09,P<0.01),比较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严重病变组的SBP[(135±18)mmHg、(148±19)mmHg和(156±20)mmHg、PP[(58±12)mmHg、(68±13)mmHg和(75±17)mmHg]、HDL-C[(1.29±0.21)mmol/L、(1.25±0.31)mmol/L和(1.11±0.32)mmol/L]、DTI-Tei值(0.41±0.06、0.43±0.07和0.5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SBP、PP值,严重病变组及轻度病变组高于无病变组(P<0.05),严重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DTI-Tei值则是轻度病变组高于无病变组(P<0.05),严重度病变组高于轻病变组(P<0.05)。入选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DTI-Tei值呈显著正相关(r=0.575,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LDL-C、DTI-Tei>0.48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因子。结论DTI-Te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张志凌 朱天刚 边红 向小平 刘肆仁 刘宇 田颖 董蕾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组织多普勒 TEI指数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4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8.22±8.34)岁,其中男122例,女8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静息心率测量、动态心电图监测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无斑块组(IMT厚度<1.3 mm)和斑块形成组(IMT厚度≥1.3 mm),比较两组静息心率与心率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与无斑块组比较,斑块形成组静息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性降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密切相关。 董蕾 田颖 刘肆仁 陆锐 杨靓宇 李杨关键词: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静息心率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评价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2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ABI,重点观察ABI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对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较AB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97±0.22 vs 1.09±0.11,P<0.001),比较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严重病变组的SBP[(137±17),(147±17)和(159±21)]、PP[(57±12),(67±12)和(81±17)]、HDL-C[(1.28±0.21),(1.22±0.31)和(1.14±0.33)]、ABI值[(1.12±0.16),(1.01±0.18)和(0.8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SBP、PP值,严重病变组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轻度病变组高于无病变组(P<0.05)。观察ABI值则是无病变组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轻度病变组高于严重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入选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ABI呈显著负相关(r=-0.522,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HDL-C、SBP、ABI≤0.9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因子。结论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张志凌 向小平 刘肆仁 何东方 刘宇 田颖 董蕾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踝臂指数 冠状静脉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后间隔心外膜房室旁道的临床研究(附17例报告) 被引量:3 2000年 对 17例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特性及导管射频消融术方法学进行分析和探讨。男 11例、女6例 ,年龄 41± 2 4(11~ 73)岁。与后间隔心内膜旁道相比 ,后间隔心外膜旁道的体表心电图有其自身的特点。 17例患者 ,射频消融成功 16例 ,成功率 94%。 7例在冠状静脉窦内消融成功 ,8例在心中静脉内消融成功 ,1例在冠状静脉窦巨大憩室颈部消融成功 ,1例未成功。 17例手术时间 140± 87(86~ 180 )min ,X线曝光时间 42± 2 9(30~ 6 6 )min。 16例随访 1~ 2 4个月 ,无一例心动过速复发。结论 :在冠状静脉内消融成功的后间隔旁道具有一些特定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常规在左右侧间隔部标测无满意靶点且试放电无效时 ,应考虑为后间隔心外膜旁道 ,在冠状静脉内标测消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 ,无并发症。 金华 郭继鸿 许原 李学斌 张海澄 刘肆仁 任凤学 陈冰关键词:射频消融 脑钠肽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NSTEACS患者132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94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38例,检测其血浆BNP、高敏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对UA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NSTEMI进行Killip分级;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不良事件的有无将患者分为不良事件和无不良事件组,比较2组BNP、CRP、cTnI水平。结果随着Braunwald和Killip分级增高,2组血浆BNP浓度均增高,且每两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良事件组,血浆BNP、CRP、cTnI浓度均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组。结论NSTEACS患者血浆BNP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相关。 田颖 刘肆仁 王永志 董蕾 陆锐 向小平关键词:脑钠肽 高敏C反应蛋白 47例老年心房扑动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2009年 心房扑动(AFL)是一种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4%。老年AFL患者治疗效果差,易转化为心房颤动,致心脏扩大、心功能恶化及栓塞。我们通过对47例AFL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后有如下体会。 刘肆仁 董蕾 田颖 郭宏怡 杨靓宇 郭继鸿 李学斌 张海澄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心房扑动 老年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心脏扩大 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选取我院1998年3月~2003年10月住院的70岁以上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34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发病至确诊并施治时间在14天内的21例,另一组为发病至确诊并施治时间超过14天的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比较发病至确诊并施治时间在14天内和超过14天的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者均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初诊时误诊率为44%,发病至确诊并施治时间在14天内的经溶栓抗凝治疗显效率为57%,总有效率为81%。超过14天的显效率为31%,总有效率为69%,两组患者显效率分别为57%、3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要掌握老年肺血栓栓塞的易患因素,及早确诊,治疗以溶栓抗凝为主,发病至确诊并施治时间在14天内的疗效显著,超过14天的疗效减低,但仍有一定效果。 董蕾 张志凌 田颖 刘肆仁 向小平 张春关键词:肺血栓栓塞 老年人 房室同时激动的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 2008年 目的:探讨在腔内心电图上表现为房室同时激动的房性心动过速(AT)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4例房室同时激动的AT患者的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T并发房室结缓慢前传时,A波可与滞后的V波融合,使腔内心电图表现为房室同时激动,易误诊为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AT时房室也可同时激动,规范、细致的电生理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所在。 楚英杰 郭继鸿 许原 李学斌 刘肆仁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学 早期复极改变106例心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改变(ERV)患者的临床心电图特征。方法根据临床及心电图表现入选ERV患者106例,并入选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心电图特征及ERV好发部位。结果早期复极改变组与健康对照组平均心率分别为(68.6±8.4)、(74.8±12.6)次/min,QRS时限分别为(95±10)、(96±11)ms,Q-T离散度分别为(388±12)、(379±14)ms,Tp—Te分别为(80.4±7.6)、(78.5±8.3)m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0.58、0.65、0.59,P均〉0.05)。J波在下壁导联的发生率为67.9%(72/106),侧壁为15.1%(16/106),中胸为17.0%(18/106),下壁导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导联(χ^2值分别为为57.1、68.5,P均〈0.01)。结论ERV在下壁导联多见。 田颖 张萍 陆锐 董蕾 张文超 刘肆仁关键词:心电图 心律失常 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