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痛
  • 2篇医经
  • 2篇生物电
  • 2篇疼痛
  • 2篇中医
  • 2篇中医经络
  • 2篇经络
  • 1篇电疗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发病
  • 1篇形态计量学
  • 1篇血管
  • 1篇血压
  • 1篇腰痛病
  • 1篇针刺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镇痛作用
  • 1篇人体经络

机构

  • 7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8篇刘芳玲
  • 3篇王玉玲
  • 3篇耿引循
  • 2篇车媛
  • 2篇牛静萍
  • 2篇何银洲
  • 1篇张保樽
  • 1篇李宁
  • 1篇王祥
  • 1篇郭晓娇
  • 1篇郭文华
  • 1篇段峰
  • 1篇褚晓凡
  • 1篇林世和
  • 1篇王苏
  • 1篇车元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中国针灸学会...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1997
  • 1篇198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医经络生物电实质研究技术——生物电共振治疗技术
经络生物电学说为分子、细胞和器官的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在整体水平上是无法分层次检测的,而这三个结构层次所产生的生物电的综合就形成了整体性生物电,这个整体生物电在体内形成闭合流动系统,即人体经络系统。生物电共振治疗技术是采用...
王玉玲刘芳玲耿引循田然牛静萍
关键词:人体经络
文献传递
经兔视神经孔穿刺注血建立SAH的动物模型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采用经兔视神经孔穿刺注血的方法建立 SAH 动物模型,此方法新颖、可信,对临床与基础研究较为理想。
褚晓凡刘芳玲林世和
关键词:视神经孔SAH脑脊液动物模型
生物电共振治疗对非特异性下腰痛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临床观察生物电共振治疗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生物电共振仪组(治疗组)与中频电疗仪组(对照组),通过对患者VAS分级与观察疼痛强度指数(PPI)的变化,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镇痛疗效。结果:治疗组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有非常显著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VAS分级下降,t=14.358,P<0.01;PPI t=11.494,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愈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05)。生物电共振仪组共治疗5次;中频电疗组治疗10次。结论:生物电共振仪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刘芳玲耿引循段峰郭晓娇林朗王玉玲
关键词:非特异性下腰痛电疗疼痛
高血压大鼠早期不同脑区小血管超微结构的定量观察被引量:2
1997年
应用CMIAS医学图像分析仪对8月龄高血压大鼠6个脑区的毛细血管和2个脑区的细动脉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发现:(1)高血压大鼠早期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改变比细动脉更为明显。此期毛细血管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以及血管外膜的小灶性坏死,而细动脉则表现为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基底膜的分层增加;(2)不同脑区毛细血管的病变程度差异较大,深部脑区毛细血管管腔狭窄和管壁增厚的程度明显大于皮层区。本研究为脑血管的定量研究积累了资料,并对上述病理变化的成因以及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王苏刘芳玲张保樽
关键词:高血压脑血管超微结构形态计量学
蜂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0例被引量:4
2011年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病因至今未明的全身性疾病,有受寒受潮史,患者多为青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学肾痹、骨痹范畴,治疗方法繁多,但疗效欠佳。1999—2010年,我们运用蜂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0例,结果如下。
何银洲车媛刘芳玲
关键词:针刺疗法
推拿治疗急性腰痛在康复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急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康复门诊非常多见,我们对1280例急性腰痛病人进行了推拿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刘芳玲何银洲车元
关键词:急性腰痛推拿治疗康复疗效满意多发病腰痛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从临床方面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室出血(IV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SAH患者,其中,SAH合并IVH 64例(SAH合并IVH组),SAH不合并IVH 36例(单纯SAH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头颅CT及临床表现。结果:①SAH合并IVH组,男占39.1%,女占60.9%,单纯SAH组,男占66.7%,女占33.3%,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AH合并IVH组较单纯SAH组易再发出血,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SAH合并IVH组较单纯SAH组去脑强直性抽搐发生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④SAH合并IVH组较单纯SAH组视神经乳头水肿及玻璃膜下出血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SAH合并IVH组较单纯SAH组临床病情较重,大多数在Hunt-Hess分级Ⅲ级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SAH合并IVH组较单纯SAH组易并发颅内血肿及急性期脑积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⑦SAH合并IVH组(死亡率为51.6%)预后较单纯SAH组(8.3%)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H并IVH患者多好发于女性,综合评价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临床医生应积极实施合理的治疗方法。
刘芳玲车媛李宁郭文华王祥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
中医经络生物电实质研究技术——生物电共振治疗技术
经络生物电学说认为:分子、细胞和器官的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在整体水平上是无法分层次检测的,而这三个结构层次所产生的生物电的综合就形成了整体性生物电,这个整体生物电在体内形成闭合流动系统,即人体经络系统。生物电共振治疗技术是...
王玉玲刘芳玲耿引循田然牛静萍
关键词:疼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