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聪
- 作品数:12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青年基金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介入治疗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4月来我院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证实的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涂层冠状动脉支架,行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支架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9个月内,观察组发生再狭窄5例(7.81%),对照组发生再狭窄19例(33.93%),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造影复查中两组的相关管腔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最小管腔内径观察组(2.26 mm±0.58mm)要大于对照组(1.45 mm±0.3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单纯肌桥病变的患者行介入治疗,再狭窄发生率较高,但对于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应用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近端的血管严重病变,其疗效不受心肌桥影响,再狭窄发生率较低。
- 陈航王浩卢聪谢军胥建君
-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介入治疗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疗效性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9
- 2014年
- 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他汀类降脂药,其疗效稳定,临床证据充分。瑞舒伐他汀是目前证实降脂效果最强的他汀类药物,但其安全性一直是心血管医师所关心的问题,现就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之间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做一综述。
- 卢聪陈航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安全性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01—2016-09于本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狭窄患者307例,采用校正的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分级方法将其分为CSF组(n=183)和正常对照组(n=124),比较两组间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对有差异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F危险因素,同时分析有关指标与慢血流冠脉支数的相关性。结果:CSF组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肌酐(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HCT(OR=1.083,95%CI 1.020-1.150,P=0.009)和男性(OR=1.857,95%CI 1.074-3.213,P=0.027)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男性以及HCT和HGB水平与CSF冠脉支数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结论:男性激素及较高的HCT水平可能参与CSF的病理生理过程。
- 卢聪周敏赵龙宝陈航张俊刘童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红细胞压积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误诊四例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误诊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分别因心脏杂音、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术前常规检查、胸部不适及胸闷入院,3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误诊为右侧三房心、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反流,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误诊为主动脉-右房瘘。后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因瘘口细小未处理;1例行外科手术矫治,2例行冠状动脉瘘封堵术,术后患者均分流消失,相关症状改善。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年龄跨度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误诊原因各异,充分了解该病特点并检查方法得当才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
- 延东娥陈新云唐红谢军卢聪
- 关键词:血管瘘冠状血管造影术误诊三房心动脉导管未闭
- 冠状动脉慢血流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 2018年
- 患者,男,51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0小时”于2017年4月1日入院。患者于10小时前突发胸闷,伴心悸、头晕,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缓解,无剧烈胸痛、黑朦、晕厥、言语及肢体活动障碍,当时术诊治。
- 林玉坤刘童卢聪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
-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多效性被引量:16
- 2013年
- 他汀类药物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止HMG-CoA转变成甲羟戊酸(mevalonate,MVA),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1976年,日本三共制药公司的Endo由真菌培养液中提取出世界上第一种他汀--美伐他汀,Endo由此也被称为"他汀之父".自从该类药物上市以来,已经使心血管病总死亡率下降20%~30%,所以他汀类药物也被称为"自然界送给人类的礼物"、"心血管领域的青霉素".
- 陈航卢聪闫亚非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多效性冠心病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低密度脂蛋白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288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1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前、术后24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K-MB、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凝指标APTT、PT、TT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对比,术后24h观察组血清CK-MB水平显著降低,FIB水平显著升高,APTT、PT、TT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痛患者经PCI术治疗可改善受损心肌细胞功能,但可能会使凝血因子处于较高水平,易导致血栓形成,应注意术后血栓的防治。
- 陈航张俊卢聪王浩郑翼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血液凝固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
- 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末梢灌注延迟,但无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多数患者并无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异常,但可能出现胸痛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以简便、无创、安全的检查手段确诊并评估CSFP尤为重要。随着近年超声心动图的发展,通过常规超声、二维及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心肌CEUS等多种超声技术均可对CSFP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本文对超声心动图评价CSF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黎瑶陈新云卢聪延东娥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血管慢血流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标准有氧训练与组合式训练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比较标准有氧呼吸训练(AT)与组合式(ARI)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纳入27个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分配至AT训练组(n=14,12周)和ARI训练组(n=13,12周)。两组各自训练12周,在训练开始前和结束时对呼吸肌的最大强度(PImax)、股四头肌肌力(QME)、四头肌力矩的峰值(QMTpeak)、一次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1RM)、训练时间、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MLwHFQ)、Borg scale评分表等各项参数进行评定。结果参与ARI组的患者的各项下肢及呼吸肌指标明显优于AT组的患者(P<0.05)。ARI组相比运动训练前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组患者运动前后比较,仅QME和PI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eak VO2、训练时间、VT都有显著提高,而ARI组患者的VE/VCO2slope、SBPpeak和CP也得到改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ARI组中患者训练时间明显长于AT组患者(P=0.01)。ARI组训练后的超声心动图参数较训练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AT组患者仅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组的MLwHFQ、Borg scale评分均优于AT组(P<0.05),且仅ARI组的MLwHFQ和NYHA训练后得到改善(P<0.05)。结论 ARI训练方式可以使外周和呼吸肌的功能得到显著增强、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陈航刘童王浩卢聪
- 关键词:心力衰竭康复有氧训练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A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结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B组不采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情况、复流情况、出血率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TnT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记录两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A组患者均成功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1~4次,抽吸血量为25~100 ml,抽吸血液经过滤器过滤后可见红色血栓及脂质。术后A组TIMI血流分级3级占85.71%,明显高于B组(64.29%,P<0.05);且ST段回落率也高于B组(P<0.05);无复流现象少于对照B组(P<0.05);复查心脏彩超,A组CK-MB峰值、cTnT峰值、LVEDd以及LVESd均低于B组,LVEF高于B组(均P<0.05);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10.0%vs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疗效好。
- 陈航刘童卢聪
-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导管替罗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