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成像
  • 7篇结肠
  • 6篇淋巴
  • 6篇结肠成像
  • 6篇CT结肠成像
  • 5篇造影
  • 5篇64层螺旋
  • 4篇小肠
  • 4篇结肠疾病
  • 3篇对比造影
  • 3篇肾上腺
  • 3篇双对比造影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小肠造影
  • 3篇淋巴瘤
  • 3篇金淋巴瘤
  • 3篇疾病
  • 3篇非霍杰金
  • 3篇非霍杰金淋巴...

机构

  • 16篇浙江中医药大...
  • 5篇浙江省中医院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作者

  • 22篇卢良骥
  • 18篇许茂盛
  • 14篇高旭宁
  • 11篇王世威
  • 11篇丁国苗
  • 2篇吕宾
  • 2篇范一宏
  • 2篇王伟
  • 2篇仲洪军
  • 2篇李来友
  • 1篇储小兵
  • 1篇彭淑牖
  • 1篇滕坚
  • 1篇刘达人
  • 1篇王亮
  • 1篇周剑
  • 1篇于源泉
  • 1篇李延玲
  • 1篇杨光钊
  • 1篇王世威

传媒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胃肠病学
  • 2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2007年浙...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2007年浙...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和CTA在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CT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肠镜证实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CT资料,所有病例行全腹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MPR及CTA后处理,分析缺血性结肠炎急性期、非急性期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结肠镜检查比较。结果病变较多累及左半结肠,较少累及直肠。急性期与非急性期病变CT在肠壁厚度、"拇纹征"、肠周脂肪间隙清晰度、肠壁分层、黏膜下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CT增强扫描与结肠镜检查的符合率为90.90%,非急性期为70.00%,而CTA阳性率为12.90%(4/31)。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及MPR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炎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对分期有较大的帮助,而CTA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卢良骥杨光钊许茂盛卜阳阳汪银玉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
CT小肠造影对活动性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可以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尤以末端回肠和近端结肠多见。常规检查如小肠插管钡餐造影,结肠镜检查等虽然能发现早期粘膜的改变,但是都不能很好地显示肠壁本身的改变及肠管...
高旭宁许茂盛卢良骥丁国苗王世威
关键词:小肠造影CTE肠系膜淋巴结肠壁增厚
文献传递
深插管法小肠双对比造影的应用研究
目的:尽管新的成像技术丰富了小肠疾病的诊断, 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但是小肠造影仍是临床上小肠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常规小肠造影插管至十二指肠空肠曲,在进行双重对比造影时钡剂和气体容易逆流,导致胃腔内充盈钡剂和小肠...
李来友许茂盛高旭宁仲洪军卢良骥
关键词:双对比造影插管法小肠疾病小肠造影
文献传递
双侧肾上腺非霍杰金淋巴瘤CT、MRI动态增强诊断价值
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全身性恶性肿瘤,可分为两大类,即霍杰金淋巴瘤(HL)和非霍杰金淋巴瘤(NHL)。本文报道6例肾上腺非霍杰金淋巴瘤,其中5例为继发,1例为原发,目的是探讨其CT、MR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特...
高旭宁许茂盛卢良骥丁国苗王世威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MR动态增强
文献传递
肝内胆管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7年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是肝脏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及其以上肝内胆管分支的上皮细胞。对于考虑合并血管侵犯、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明确指南建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ICC病人,运用循证决策方法制定治疗策略。现报告如下。
吴锦洪周冬儿于源泉李百周卢良骥刘达人王亮彭淑牖李江涛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新辅助化疗循证医学
64层螺旋CT各向同性冠状位重组图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评价64层CT各向同性冠状位重组图像在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怀疑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行64层CT平扫+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全腹部。由3位放射科医生独立观察横断位及横断位+冠状位图像,将阅片所发现的部分阑尾、全部阑尾、阑尾壁增厚、肠腔扩张、炎症积液和阑尾炎按可信度分为5级,敏感度、特异度由每个阅片者诊断决定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3位阅片者使用横断位观察敏感性、特异性的平均值为92%和89%,而结合冠状位重组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7%和95%。使用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观察阑尾部分或全长,肠壁增厚,阑尾周围炎症较横断位图像的可信度高。冠状位重组图像对排除阑尾炎有辅助价值。结论:64层CT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比单独使用横断位图像有较大敏感性、特异性,冠状位图像增加了识别阑尾炎和诊断阑尾炎的可信度,提高了诊断阑尾炎的诊断率。
高旭宁许茂盛卢良骥丁国苗王世威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CT结肠成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是明显上升趋势,随着CT技术的进步,CT结肠成像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逐渐从一种研究方法变成切实可行的应用技术。显然,高质量的结肠成像有赖于充分的肠道准备、满意的肠道舒张、优化的扫描参数、尽可能低...
许茂盛高旭宁卢良骥
关键词:结肠癌发病率结肠成像结肠镜检查
文献传递
64层螺旋CT结肠成像在结肠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结肠成像技术(CT colonography,CTC)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结肠镜检查证实的 CTC 检查50例, 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21-6...
高旭宁许茂盛卢良骥丁国苗王世威
关键词:结肠疾病结肠成像
文献传递
64层螺旋CT结肠成像在结肠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结肠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受到普遍关注。传统的检查方法包括大便潜血试验(FOBT)、结肠双对比造影(DCBE)和结肠镜,但FOBT,DCBE阳性率低。结肠镜检查阳性率较高,但对术后肠腔狭窄、肠道痉挛患者无法检查,另外还穿孔...
高旭宁许茂盛卢良骥丁国苗王世威
关键词:结肠疾病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
文献传递
双侧肾上腺非霍杰金淋巴瘤CT、MRI动态增强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双侧肾上腺淋巴瘤CT、MRI动态增强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双侧肾上腺非霍杰金淋巴瘤6例。其中继发性非霍杰金淋巴瘤5例,原发性非霍杰金淋巴瘤1例。男4人,女2。年龄35~75岁,平均63岁。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1例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2名高年医师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分析阅片,分别确定病变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以及强化程度,以及是否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果:12个病灶中,6个病灶呈椭圆形,肿块形4个,2个病灶呈肾上腺增生改变。肿瘤直径3.9~8.0cm。10个病灶CT平扫密度均匀,2个病灶密度不均匀,其中一个病灶内可见坏死。平扫CT值为24.1~35.2HU,平均25.5HU;CT动态增强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10个病灶均匀强化,2个病灶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条状、网格状强化。动脉期CT值28.3~44.7HU,平均31.6HU。门静脉期继续强化,门静脉期CT值36.4~64.6HU,平均48.7HU。MR扫描T1WI信号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扫描信号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3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名医师诊断正确4例,2例误诊。结论:双侧肾上腺非霍杰金淋巴瘤密度相对均匀,坏死少见或范围较小,CT、MR动态增强呈轻~中等程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较均匀。肾上腺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术前CT、MR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确诊。
高旭宁许茂盛卢良骥丁国苗王世威
关键词:肾上腺淋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