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力

作品数:40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液
  • 6篇血浆
  • 6篇凝血
  • 6篇聚体
  • 6篇二聚体
  • 5篇血液流变
  • 5篇纤维蛋白
  • 4篇血管
  • 4篇血管性血友病
  • 4篇血管性血友病...
  • 4篇血栓
  • 4篇血友病
  • 4篇血友病因子
  • 4篇氧合
  • 4篇体外循环
  • 4篇管性血友病因...
  • 3篇蛋白
  • 3篇蛋白原
  • 3篇心病
  • 3篇心肌

机构

  • 2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新华印刷...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安徽省药物研...
  • 1篇池州市第二人...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定远县人民医...
  • 1篇安徽省望江县...

作者

  • 40篇司力
  • 7篇顾尔伟
  • 5篇李涛
  • 5篇张野
  • 4篇卢文
  • 3篇赵燕
  • 3篇刘学胜
  • 3篇邓小强
  • 2篇卢敏
  • 2篇陈爱华
  • 2篇周农
  • 2篇管世鹤
  • 2篇张循善
  • 2篇袁浩
  • 2篇赵维中
  • 2篇凌华志
  • 2篇高宗良
  • 2篇金先彬
  • 2篇尹长林
  • 2篇张野

传媒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学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牛膝总苷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研究牛膝总苷的活血化瘀功能。方法:以皮下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复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牛膝总苷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黏附率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细胞比容、血栓长度及重量、血小板黏附率均显著升高;牛膝总苷(1.5、0.75、0.38g/kg)口服灌胃给药,可明显改善上述各项病理生理指标。结论:牛膝总苷能明显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特性,抗血小板黏附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司力黄世福李涛管世鹤
关键词: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血小板黏附率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 5 3例发病 2 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 ,测定其血浆中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并与 4 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 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与梗死灶大小及病情轻重明显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 ,血浆D -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溶栓的效果评价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尹长林高宗良司力
关键词:脑梗死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患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SFTS)发病期和恢复期的凝血和血栓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4月12日至8月12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SFTS患者,其中SFTS发病期36例,SFTS恢复期18例,并招募36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浆标本。回顾性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浓度。统计比较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FTS发病组PT[12.5(12.1,13.6)s比10.8(10.5,11.5)s,P<0.05]较长,但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14.0~21.0 s);APTT[49.1(42.0,58.2)s比28.5(26.6,30.4)s,P<0.05]较长;FDP[6.07(2.67,8.64)μg/ml比1.00(0.80,1.87)μg/ml]和D-D[2.27(1.04,2.98)μg/ml比0.30(0.21,0.47)μg/ml]较高(P均<0.001);血浆TAT[16.05(8.05,26.58)ng/ml比3.55(2.60,4.85)ng/ml]和PIC浓度[4.44(2.52,5.54)μg/ml比0.84(0.60,1.35)μg/ml]较高(P均<0.001);TM[(19.41±8.29)TU/ml比(9.33±1.89)TU/ml]和t-PAIC浓度[(37.52±21.10)ng/ml比(7.06±3.37)ng/ml]较高(P均<0.001)。SFTS恢复组患者血浆中TAT浓度为9.10(3.95,18.40)ng/ml,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4 ng/ml),PIC浓度低于SFTS发病组[1.91(1.45,2.93)μg/ml比4.44(2.52,5.54)μg/ml,P<0.05],TM和t-PAIC低于SFTS发病组(P均<0.05)。结论SFTS患者发病期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恢复期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减轻,但机体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系统障碍,提示当体内病毒清除后,仍需继续监测凝血指标。
宗璐杨凡司力郑美娟徐元宏
关键词:布尼亚病毒科感染血小板减少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
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该院住院的160例新生儿患者,利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儿静脉血NRBC的比例、计数绝对值。结果 71.88%(115/160)的患儿外周血检出NRBC;NRBC检出率与性别无关;外周血检出NRBC的患儿胎龄低于未检出NRBC的患儿(P<0.001);外周血检出NRBC的患儿体质量轻于未检出NRBC的患儿(P<0.001);NRBC比例与计数绝对值,早产儿高于足月儿(P<0.001),低出生体质量患儿高于体质量正常患儿(P<0.01);诊断为新生儿窒息患儿外周血NRBC检出率为100%,NRBC比例与绝对值均高于未诊断出新生儿窒息的患儿(P<0.05)。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胎儿外周血NRBC计数比例与绝对值均会升高,测定外周血NRBC可用于评价新生儿健康状态.
贾中伟陆琼陈霁明汪春新司力赵燕方有兵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儿有核红细胞窒息
丙泊酚对风心瓣膜置换术转流后左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风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肺转流 (CPB)后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2 0例风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 (C组n =10 )和丙泊酚组 (P组n=10 ) ,分别以咪唑安定 0 1~ 0 2mg·kg-1·h-1或丙泊酚 2~ 6mg·kg-1·h-1维持麻醉 ,CPB期间和CPB后持续注药。两组芬太尼应用相同。观察缺血 /再灌注后 3 0分钟、60分钟和 2 4小时血清心肌酶谱变化 ,并采用Swan Ganz导管技术监测停CPB后MAP、HR、SI、CI、PCWP、SVRI和LVSWI变化。结果 缺血 /再灌注后三个时点LDH和CK MP均较麻醉前升高 ,C组升高更为明显。CK MB再灌注后 60分钟和 2 4小时 ;LDH再灌注 2 4小时与P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P组停CPB后各时点HR较基值显著减慢 (P <0 0 1) ,PCWP、SVRI显著降低 (P <0 0 1) ,SI、LVSWI显著增高 ,CI较C组相对为高。结论 丙泊酚维持麻醉 ,减轻了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并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维持满意的心脏指数 ,促进缺血后左心功能的恢复。
顾尔伟张野张健司力刘学胜
关键词:丙泊酚左心室功能风心病瓣膜置换术
45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变化,作者测定了45例40岁以上冠心病(CHD)患者血清TG、TC、HDL-C、LDL-C、apoA1、apoB值及相关比值等多项指标,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CHD组:系按WHO诊断标准确诊...
方满之司力
关键词:冠心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
芸香苷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芸香苷 (rutoside,Ru)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观察各组Wistar大鼠血液流变学、酶学及胰腺的病理学改变 ,并对胰腺病理切片进行评分、对比。结果 AP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升高 ,病理检查显示胰腺组织明显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Ru(12 0、6 0、30mg·kg-1)皮下注射给药 (subcutaneousinjection ,sc) ,可改善上述各项病理生理指标。 结论 Ru能有效改善AP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保护胰腺组织。
陈爱华司力赵维中马燕陈志武
关键词:芸香苷胰腺炎血液流变学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心瓣膜置换患者麻醉期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麻醉期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2 0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P组 ,n =10 )和咪唑安定组 (M组 ,n =10 )。分别静注异丙酚 1 5mg·kg-1和咪唑安定 0 15mg·kg-1诱导 ,并以异丙酚 2~ 6mg·kg-1·h-1或咪唑安定 0 1~ 0 2mg·kg-1·h-1维持麻醉 ,两组芬太尼用法相同。局麻下插Swan Ganz导管到肺动脉 ,监测麻醉期间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结果 麻醉诱导使两组病人心率 (HR)、心脏指数 (CI)和氧耗指数 (VO2 I)下降 ,平均动脉压 (MAP)分别下降 17 9% (P组 )和 12 0 % (M组 ) ,异丙酚组与咪唑安定组相比 ,心肺转流 (CPB)前、后CI、每搏指数 (SI)、左室每搏功指数 (LVSWI)相对较高。肺毛细管嵌压 (PCWP)和全身血管阻力指数 (SVRI)相对较低。停CPB后 ,异丙酚组氧摄取率 (ERO2 )较低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较高。结论 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 ,在转流前、后可降低前、后负荷 ,维持较好的心脏指数并改善氧供需平衡 。
顾尔伟张野刘学胜司力张健
关键词:异丙酚血液动力学咪唑安定
异丙酚对低温体外循环期间脑氧合的影响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低温CPB期间脑氧合的影响。方法:心内直视手术病人2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通过测定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vO2)、脑氧摄取率(CEO2) 和动颈内静脉血乳酸含量差(DavL) ,分析CPB期间脑氧合状况。结果:异丙酚组SjO2 在CPB降温期较前升高、DavO2 减少( P<0-05),复温时与降温期比较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降温和低温期差异显著( P< 0-05 或P< 0-01) 。两组病人DavL在CPB期间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CPB期间用异丙酚维持麻醉,有助于改善CPB期间脑氧合状况。
顾尔伟张野司力袁浩邓小强吴蓉蓉
关键词:异丙酚心肺转流脑氧合体外循环
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对低温体外循环期间脑氧合的影响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低温体外循环(CPB)期间脑氧合的影响。方法:心内直视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Ⅰ对照组,Ⅱ异丙酚组,Ⅲ咪唑安定组,每组10例。通过监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_2)、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vO_2)、脑氧摄取率(CEO_2)和动、颈内静脉血乳酸含量差(Da-vL),分析CPB期间脑氧合状况。结果:咪唑安定组降温时SjO_2明显升高、Da-vO_2和CEO_2明显减少(P<0.01);复温时SjO_2较前明显下降,但与CPB前比较无显著降低。异丙酚组在CPB中SjO_2、Da-vO_2和CEO_2无显著变化。三组病人Da-vL在CPB期间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体外循环时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加深麻醉,均能避免CPB期间脑氧合失衡。
顾尔伟张野司力袁浩邓小强吴蓉蓉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二异丙酚脑氧合咪唑安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