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晓强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水沙
  • 2篇泥沙
  • 1篇地貌
  • 1篇植被
  • 1篇输移
  • 1篇输运
  • 1篇水沙输移
  • 1篇水沙特性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泥沙
  • 1篇泥沙测验
  • 1篇泥沙输运
  • 1篇微地貌
  • 1篇海滩剖面
  • 1篇波流
  • 1篇波流共同作用
  • 1篇长江口
  • 1篇沉积物

机构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吉晓强
  • 2篇刘红
  • 2篇何青
  • 1篇王亚
  • 1篇徐俊杰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波流共同作用下潮滩剖面沉积物和地貌分异规律——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对崇明东滩两个海滩剖面、表层沉积物和悬沙粒度以及同步水沙资料的分析,探讨波流共同作用下表层沉积物和地貌的分异规律。受波流共同作用的影响,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由破波带向两侧逐渐变细,分选由破波带向两侧逐渐变差,偏度由极正偏变为正偏,峭度由很窄尖变为宽平和中等峭度。由破波带向岸方向,流速逐渐减小,含沙量逐渐增加。悬沙和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潮间带上部的悬沙主要来源于破波带泥沙的再悬浮。破波带内泥沙以"波浪掀沙"引起的分选运移为主,而破波带两侧的泥沙以潮流对破波带水体的"平流输移"为主。以潮汐水位和高精度海滩剖面数据对崇明东滩微地貌类型按高程进行了新的划分。
刘红何青吉晓强王亚徐俊杰
关键词:长江口海滩剖面微地貌
崇明东滩水文泥沙过程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基于2005年9月在崇明东滩采集的现场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流和泥沙在潮滩上从光滩到植被区域的不同输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从光滩到植被带,涨潮和落潮流速逐渐变小,大潮时最大流速由113 cm/s(光滩)减小到8.1 cm/s(植被带);从光滩外侧(靠海)到内侧(靠岸),含沙量逐渐增加,至植被带再减小。潮周期内,流速和水体含沙量变化过程均呈现"双峰",峰值出现在涨潮初期和落潮中期,最大含沙量高达7.7kg/m3。测点各潮周期内流速最大值、平均含沙量均与潮汐强弱显著相关。流速增大引起泥沙再悬浮,瞬时含沙量响应流速变化。表层沉积物由光滩外侧(靠海)到内侧逐渐变细,得出泥沙由光滩外侧区域再悬浮,经潮流输移至潮滩内部的泥沙输运模式。分析光滩和植被水沙数据差异表明,植被具有较强的"缓流滞沙"作用。
吉晓强何青刘红Tom Ysebaert
关键词:水沙特性泥沙
崇明东滩水沙输移及植被影响分析
本文通过2005年9月和2006年9月两次在崇明东滩的现场水文泥沙观测,利用ADP、ADV等流速仪、OBS浊度仪,通过对潮流、悬沙、沉积物以及波浪要素的分析,探讨了潮滩泥沙输运过程及植被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
吉晓强
关键词:泥沙输运植被泥沙测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