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中诚

作品数:21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养分
  • 5篇杉木
  • 5篇警察
  • 5篇城市
  • 4篇杉木林
  • 4篇人工林
  • 4篇绿化
  • 4篇城市绿化
  • 3篇养分利用
  • 3篇养分迁移
  • 3篇利用效率
  • 3篇不同林龄
  • 2篇行使
  • 2篇养分利用效率
  • 2篇养分内循环
  • 2篇执法
  • 2篇杉木人工林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养分
  • 2篇警察权

机构

  • 16篇湖南警察学院
  • 9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湖南大学

作者

  • 20篇吕中诚
  • 4篇康文星
  • 3篇黄志宏
  • 3篇邓湘雯
  • 3篇赵仲辉
  • 1篇罗志军

传媒

  • 2篇河南警察学院...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世纪桥
  • 1篇求索
  • 1篇法制与经济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城市经济
  • 1篇湖南公安高等...
  • 1篇贵州警官职业...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湖北警官学院...
  • 1篇四川警察学院...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杉木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Hook]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为其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供试林分 7 年生时,在林内设立了 4 块固定观测样地,并在林分 7、11、16、20、25 年生 5 个林龄时,测定林分生物量,测定树木中 K、Ca、Mg、N 和 P 含量。根据枝叶枯死前后养分浓度差异和枝叶枯死量,估算枝叶枯死前的养分转移量。用某林龄段首尾两次测定的养分浓度差值,估算某林龄段以前生长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新补充或转移出的养分量。将这些养分与从土壤吸收的养分结合一起,综合分析林分物质生产中的养分利用特征。[结果]林分物质生产利用的总养分中,土壤养分比例占 79.3%~96.5%,随林龄增加持续下降;枝叶枯死前转移的养分占 3.52%~17.6%,随林龄增加持续上升;林分 12 年生后,积累在某林龄段开始前林分生产的,在某林龄段结朿时仍存活的器官物质中迁移出的养分再利用占 3.11%~3.40%,随林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前,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下降,进入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后,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上升。[结论]林分用于物质生产的养分来自土壤、枝叶枯死前转移和植物活组织转移 3 个方面的养分。只要有枝叶枯死发生,枝叶枯死前就有养分迁移出来用于物质再生产。只有杉木林郁闭后,才发生某林龄段以前林分生产的,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有部分养分被迁移出来再利用。林分养分利用的年变化受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量的制约,同时杉木体内养分再分配及贮备机制、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等共同调控着养分利用过程。
陈日升康文星吕中诚吕中诚黄志宏邓湘雯
关键词:杉木养分内循环利用效率人工林
湖南会同杉木林不同生长阶段养分迁移与利用研究
为了探讨杉木林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迁移与利用,依据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5年的定位连续测定数据,利用某生长阶段开始时活着的树木器官生物现存量和器官生长周期推算某生长阶段“仍存活器官”的生物量;根据某...
吕中诚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养分迁移土壤养分养分利用效率
我国环境警察制度的立法构想被引量:4
2012年
我国建立环境警察制度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而我国目前建立环境警察制度存在着法律障碍,应借鉴国外环境警察制度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个别地区践行环境警察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专门立法对环境警察的任务、职权、组织管理、保障措施、执法监督及法律责任等进行详尽、完整、操作性强的规定,以便为环境警察执法提供明确的法律根据,保障环境警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解决目前我国建立环境警察制度面临的法律障碍的最终途径。
吕中诚
关键词:法律障碍
城市绿化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法域归属
2011年
城市绿化法是调整人们在城市绿化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城市绿化法进行系统性梳理是城市绿化法学理论研究和城市绿化建设实践的迫切需求。城市绿化法的调整对象是城市绿化关系,主要包括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方面,涉及多元主体。城市绿化法所具有的环境正义价值和环境功利价值决定其应归属于环境法法域。
吕中诚
湖南会同杉木林不同林龄段养分迁移与利用研究
为了探讨杉木林不同林龄段的养分迁移与利用,依据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5年的定位连续测定数据,利用某林龄段开始时活着的树木器官生物现存量和器官生长周期推算某林龄段“仍存活器官”的生物量;根据某林龄段...
吕中诚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养分迁移土壤养分养分利用效率
论环境警察制度的价值取向
2014年
任何制度的设定都有其基本的价值取向。环境警察制度的价值是包括环境权益、环境秩序、环境安全、环境正义、环境效率在内的有机联系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选择是由环境警察制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它们是环境警察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影响着环境警察制度可能发展的向度与深度。尤其在我国环境警察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的现实条件下,研究这些价值及其基本要求,有助于我们将来建立环境警察制度时能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使环境警察制度成为实现这些价值的必要进路之一。
吕中诚
关键词:警察制度
我国环境警察执法模式初探被引量:1
2011年
环境警察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警种,其执法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环境警察执法模式包括环境警察的机构设置、职权配备、人员配置以及执法活动中职权的运作方式等。只有建立起高效、顺畅的环境警察执法模式,才能充分发挥环境警察的刚性执法作用,有效破解我国环境执法难、环境执法软的顽疾。
吕中诚罗志军
关键词:执法模式
城市绿化法初论:概念与立法目的被引量:4
2010年
城市绿化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城市绿化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它应以保障人的健康和福利、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为立法目的。城市绿化法的立法目的既是城市绿化法创制和适用的前提和根本,也是研究城市绿化法的逻辑起点。
吕中诚
论城市绿化法的基本原则被引量:2
2011年
城市绿化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城市绿化法所确认或体现并反映城市绿化法的本质和特征的基本准则,它贯穿于整个城市绿化法律体系,对于城市绿化法律法规的创制、执行、遵守和适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是城市绿化法的基础和核心。科学完备的城市绿化法基本原则体系应该是以人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科技兴绿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机统一。
吕中诚
不同林龄第2代杉木林枝叶凋落前的养分转移特征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会同杉木林25年的定位测定的基础数据,探讨了不同林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枝叶凋落前的养分转移特征,为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杉木枝叶凋落前年均养分转移量为3.22—31.89 kg hm^(-2) a^(-1),其中,叶占71.31%—94.41%,枝占5.59%—28.69%。枝的养分转移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林分20年生以前,叶的养分转移量呈上升趋势,20年生以后,呈下降趋势。枝的养分转移率为20.97%—22.59%,叶是22.98%—26.06%,枝和叶的养分转移率都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各林龄段的枝的养分转移率差异不显著(P>0.05),叶的养分转移率除1—7年生与其他林龄段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林龄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转移的元素量中,N和K占83.75%—84.25%,P、Ca、Mg占15.75%—16.25%。N、P、K、Ca、Mg的转移率分别为24.59%—34.53%,36.36%—46.64%,42.86%—51.27%,3.68%—7.35%,3.67%—9.56%。养分转移率主要受枝叶凋落前、后的养分浓度差值与枝叶凋落前的养分浓度控制,与凋落物量无关。养分的转移量不仅受枝叶凋落前、后的养分浓度差值的影响外,更多地取决于凋落物量,而且与杉木生长发育特征有很大的关联。
吕中诚康文星黄志宏黄志宏邓湘雯
关键词:杉木枝叶养分养分内循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