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舌部麻木为表现的癫痫1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 本文介绍了该例患者平素体健,舌部麻木呈反复、刻板、短时限发作,发作时不伴意识障碍,发作后如常,体检无阳性体征,多次动态脑电图检查均见右中颖、中央区痫样波,因此癫痫诊断明确。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的分类,本例为单纯躯体感觉性部...
- 卢娜周敏杰沈瑛周玲
-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
- 文献传递
-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神经传导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HFMD)患儿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AFP)的临床及神经传导检查结果,分析其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 2012-06/2014-06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定期随访5例合并AFP的HFMD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神经传导结果。结果本组神经损害表现提示损害以轴索或前角细胞为主。起病早期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严重程度与肢体活动障碍程度呈正相关;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的恢复好转,在第1次复检时最明显,股神经最易受累,神经损害表现为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起病早期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至正常1/3及以下者,在6~12个月后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结论手足口病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患儿应尽早发现,及时积极治疗,以期降低致残率或减轻残疾程度。
- 卢娜沈瑛周敏杰周玲
- 关键词:神经传导
- 儿童抽动障碍46例临床动态脑电图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总结儿童抽动障碍临床与动态脑电图表现,探讨其脑电图特征。方法选取动态脑电图检查的抽动症患儿46例,进行20h以上动态脑电描记,分析临床与脑电图特征。结果 46例中脑电图正常35例,异常11例,异常率23.9%。11例异常者中慢波异常6例,痫样波5例。5例痫样波中3例痫样波仅出现于睡眠期,2例清醒和睡眠状态下均可见,以睡眠期为主。结论抽动障碍患儿存在脑电图异常,且病情越严重,脑电图异常越多见。
- 周敏杰沈瑛卢娜周玲
- 关键词:抽动障碍动态脑电图癫痫儿童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继发癫痫1例探讨
- 周敏杰卢娜沈瑛周玲
- 小儿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5例脑电图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EEG改变及演变。结果:45例患儿中,男31例,女14例,5岁以下43例。病程4d内初检,42例患儿EEG异常,异常率为93%,EEG异常呈弥漫性改变。复查EEG显示,随着临床好转,EEG趋于好转,但与临床不完全平行。结论:EEG检查是反映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敏感指标,在本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及随访中均有较高价值。
- 卢娜沈瑛周敏杰周玲徐晓欣黄佳晶
-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
-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下肢迟缓性麻痹5例临床与神经传导检查随访分析
- 目的分析5例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AFP)的手足口病(HFMD)患儿临床及神经传导随访检查结果,以期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定期随访的5例合并AFP的
- 卢娜沈瑛周敏杰周玲
- 文献传递
- 13例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及电生理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3例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传导检查,分析参数包括远端潜伏期、运动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进行至少4块肢体肌肉的肌电图检查,观察插入电位、自发电位和运动单位电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结果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弛缓性瘫痪。所有患儿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下降,伴有远端潜伏期和运动传导速度轻度改变。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伤。基因检查显示13例患儿SMN1基因第7号外显子全部纯合缺失。结论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有较典型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肌电图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产前基因检查可避免该类患儿的出生。
- 沈瑛张静敏周敏杰卢娜周玲
-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婴儿肌电图基因
-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下肢驰缓性麻痹9例神经传导分析
- 卢娜周敏杰沈瑛周玲
- 贝尔麻痹患者早期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贝尔麻痹(Bell′s麻痹)患者早期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指标,探讨其在贝尔麻痹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贝尔麻痹患者在起病1周内进行双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对比检测,比较患、健侧面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分析其与早期诊断的关系。结果 22例患者双侧面神经各支均引出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患侧面神经各支动作电位波幅较健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面神经各支动作电位潜伏期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颞支和颊支的运动传导波幅检测可作为面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颧支受累较颞支和颊支相对少,它是否能作为损伤程度及预后判定的指标尚需进一步观察。
- 周敏杰卢娜周玲沈瑛
- 关键词:神经传导动作电位
- 散发型克雅病3例脑电图与临床分析
- 2013年
- 克雅病(CJD)是由变异朊蛋白引起的可传递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和致死性,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克雅病可分为散发型、遗传型、医源型及变异型,以散发型(sCJD)最常见,本型主要特征为快速进展的痴呆伴多系统损害,
- 卢娜沈瑛周敏杰周玲徐晓欣黄佳晶
- 关键词:脑电图核磁共振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