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璟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急诊
  • 4篇回顾性分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地西泮
  • 1篇药物
  • 1篇水通道蛋白
  • 1篇水通道蛋白5
  • 1篇丝裂原
  • 1篇丝裂原活化蛋...
  • 1篇丝裂原活化蛋...
  • 1篇随机对照试验
  • 1篇通道蛋白
  • 1篇通路
  • 1篇热性惊厥
  • 1篇热性惊厥复发
  • 1篇惊厥
  • 1篇惊厥药
  • 1篇抗惊
  • 1篇抗惊厥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周璟
  • 8篇谭利平
  • 2篇许峰
  • 2篇邹庆
  • 2篇邹庆
  • 1篇郭鹏飞
  • 1篇何富香
  • 1篇李少军
  • 1篇卢燕
  • 1篇杨鸣
  • 1篇赵平
  • 1篇杨鸣
  • 1篇方芳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单中心10年急诊死亡患儿临床研究
邹庆周璟谭利平
儿科急诊分级分诊标准的建立和实践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制定儿科急诊分级分诊标准并使用该标准对急诊患儿进行分诊,在急诊患儿中识别出危重患者,使其得到及时的诊治,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方法对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在夜间急诊使用分级分诊标准进行分诊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部分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诊患儿34 459例,其中Ⅰ、Ⅱ类患儿分别占2.1%和5.7%。对57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儿均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抢救成功27例;533例惊厥患者均在1min内开始进行抢救,成功率为100%;29例休克患者均在2min内开始进行抢救,成功28例。结论分级分诊制度的实施,充分保证了有严重危险情况的Ⅰ、Ⅱ类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了医疗风险,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卢燕周璟赵平
关键词:急诊处理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对高氧性肺损伤水通道蛋白5的调控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三亚族ERK、p38、JNK对高氧性肺损伤异常表达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制备高氧肺损伤动物模型,通过不同信号途径抑制剂干预。随机将Wistar实验大鼠分为8组(n=6):空气对照组(A)、高氧组(H)、高氧+ERK抑制剂PD98059组(H+PD)、高氧+p38抑制剂SB203580组(H+SB)、高氧+JNK抑制剂SP600125组(H+SP)及空气+抑制剂对照组(A+PD、A+SB、A+SP),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AQP5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AQP5 mRNA。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组AQP5蛋白呈较高表达,H组AQP5表达减弱(P=0.000),而H+SB、H+SP组较H组AQP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0),二者中尤以H+SB组其蛋白上调更明显,H+PD组与H组比较无统计学性差异(P=0.737);real-time PCR结果显示:H组AQP5 mRNA表达较空气对照组降低(P=0.000),H+SB、H+SP与H组比较AQP5 mRNA表达升高(P=0.000),二者中尤以H+SB组其mRNA上调更明显,但二者与A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H+PD干预组与H组比较,未见肺组织AQP5 mRNA表达的明显变化(P=0.796)。A组与A+抑制剂对照组(A+PD、A+SB、A+SP)在AQP5蛋白及mRNA表达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抑制剂SB203580及SP600125在高氧暴露后能增加AQP5蛋白和mRNA表达,因而推测MAPKs通路中p38、JNK可能参与了调控高氧肺损伤AQP5基因表达的下调过程。
周璟谭利平许峰方芳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高氧水通道蛋白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地西泮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间歇使用地西泮预防热性惊厥(FS)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7期)、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使用地西泮预防儿童FS复发的RCT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根据FS复发危险因素行亚组分析。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9篇RCT文献(n=1 578)进入Meta分析。纳入文献的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和盲法为高度偏倚,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结果的完整性和其他偏倚来源为低度偏倚。1随访6个月地西泮组与对照组FS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2(95%CI:0.34~1.13),P=0.12;RD=-0.07(95%CI:-0.16~0.02);对FS复发危险因素行亚组分析:地西泮低危险亚组与对照组FS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9(95%CI:0.40~1.21),P=0.20,中危险亚组与高危险亚组FS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分别为0.31(95%CI:0.15~0.62)和0.24(95%CI:0.10~0.56)。2随访12和24个月地西泮组FS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分别为0.59(95%CI:0.38~0.91)和0.54(95%CI:0.37~0.78);RD分别为-0.12(95%CI:-0.22^-0.02)和-0.17(95%CI:-0.27^-0.07)。对FS复发危险因素行亚组分析:地西泮低危险亚组与对照组FS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分别为0.81(95%CI:0.47~1.42)和0.71(95%CI:0.45~1.11),中危险亚组与高危险亚组FS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个月:RR分别为0.39(95%CI:0.20~0.75)和0.27(95%CI:0.13~0.58);24个月:RR分别为0.43(95%CI:0.24~0.77)和0.35(95%CI:0.19~0.62)。3纳入文献均无地西泮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结论地西泮间歇给药可有效降低12和24个月FS复发率,对于FS中高危人群显示出较好疗效的趋势,但仍需进一步补充研究明确。
李少军谭利平许峰郭鹏飞邹庆何富香周璟
关键词:热性惊厥地西泮抗惊厥药物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单中心10年急诊死亡患儿临床研究
2016年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引起儿童急诊死亡的主要疾病谱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 115例急诊死亡病例资料,在城乡分布、年龄、性别、入院死亡时间、死亡地点、季节及原发疾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死亡患儿男女比例为157∶100,农村患儿明显多于城市患儿(城乡比例为1∶2.64)。到院前死亡(death on arrival,DOA)占8.07%。新生儿死亡占37.49%,婴儿占26.10%,≤1岁死亡患儿高达63.59%,是急诊死亡患儿的主要年龄层。急诊死亡患儿以每年1月为高发季节(占13.63%)。急诊死亡前5位疾病分别为肺炎(14.71%)、先天性心脏病(10.40%)、呼吸窘迫综合征(9.24%)、意外伤害(8.70%)和窒息(误吸)(5.11%)。因此呼吸系统疾病占急诊死亡病例的23.95%。近年因意外伤害、手足口病死亡的患儿呈上升趋势。结论 1岁以内患儿是小儿急诊死亡的高危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是患儿急诊死亡的主要病因。
邹庆杨鸣周璟谭利平
关键词:急诊儿童
2009至2013年重庆地区急诊死亡患儿回顾性分析
周璟谭利平
2009年至2013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死亡患儿回顾性分析
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发生的急诊死亡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引起儿童急诊死亡的主要疾病谱及其变化趋势.整理近5年来我院621例急诊死亡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急诊死亡患儿男性明...
周璟谭利平
2009年至2013年重庆地区急诊死亡患儿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发生的急诊死亡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引起儿童急诊死亡的主要疾病谱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整理近5年来我院621例急诊死亡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周璟谭利平
2009-2014急诊死亡患儿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谭利平邹庆周璟杨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