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琼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南盘江曲靖段沉积物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解南盘江沉积物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选取珠江上游南盘江曲靖段沉积物及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沉积物和农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Cu,Zn,Cd,Pb,As,Cr,Mn)的含量特征,以云南省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对沉积物和农田土壤重金属进行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所有样点重金属(Cu,Zn,Pb,As,Cr,Mn)及多数样点Cd的潜在危害指数为轻微级,农田土壤各样点重金属Cd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在中等级以上,其中6个样点Cd的生态危害指数属于强级,个别样点达到极强,其余重金属元素均属于轻微级。农田土壤Cd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显著高于沉积物,其余元素在2种介质中无显著差异。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有较低的风险等级,而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存在较高的生态危害风险。
- 杨思林赵宁王大伟唐丽琼杨斌
- 关键词:珠江流域农田土壤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 层迭灵芝子实体及制备碳对Pb(Ⅱ)的生物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以层迭灵芝子实体及其制备碳作为吸附材料,研究起始吸附剂用量、初始pH、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对层迭灵芝及其制备碳吸附Pb(Ⅱ)的影响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层迭灵芝子实体(C0)吸附Pb(Ⅱ)的最佳固液比4 g/L,而其制备碳(C400)的最佳固液比0.8 g/L,最适pH为7,最佳吸附时间为480 min,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7.72%和97.60%;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平衡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C0及C400吸附Pb(Ⅱ)的吸附过程,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0.90 mg/g和163.93 mg/g;动力学模型拟合可知,C0及C400对Pb(Ⅱ)的生物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C0对Pb(Ⅱ)的吸附速率高于C400,但C400的吸附能力高于C0。
- 杨思林王大伟张颖陆梅唐丽琼徐启浩杨斌
- 关键词:大型真菌生物炭重金属
- 本科教育学生淘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2020年
-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等阶段后,即将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本科教育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普及化教育阶段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是本科教育的本职职责,而淘汰机制是世界一流大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结合西南林业大学本科生教育实际,探索建立健全本科教育的淘汰机制,对高校本科学生进行适当淘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是确保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 杨思林王俊峰刘芝芹唐丽琼朱勇睿赵龙庆
-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科生
- 层迭灵芝子实体及其制备炭吸附Cd^(2+)的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以大型真菌层迭灵芝(Ganoderma lobatum)子实体及制备炭作为吸附材料用于吸附Cd^(2+),研究了吸附剂用量、初始p H值、反应时间、初始Cd^(2+)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2+)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层迭灵芝子实体及制备炭吸附Cd^(2+)的最佳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2 g,p H值为7,吸附时间为480 min,在此条件下Cd^(2+)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4.50%和92.75%。子实体对Cd^(2+)的吸附速率显著高于制备炭,但子实体和制备炭吸附Cd^(2+)的吸附能力之间无显著差异。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研究子实体和制备炭吸附Cd^(2+)的过程,子实体对Cd^(2+)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制备炭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子实体和制备炭对Cd^(2+)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 杨思林王大伟张颖陆梅唐丽琼徐椿贤杨斌
- 关键词:大型真菌生物炭镉离子
- “双创”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被引量:12
- 2016年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双创"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双创"教育改革对高校考核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断推动高校课程考试改革,使考试更有利于"双创"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双创"人才培养的意义及新要求,以期对相关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校教育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 杨思林王大伟唐丽琼马泽赵龙庆
- 关键词:创业高校考试
- 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预测被引量:3
- 2015年
- 云南省元阳县作为哈尼梯田核心区,其土地生态安全不仅关乎该地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还影响着梯田文化的传承。以元阳县土地为研究区,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出发,选取与元阳县土地利用特点密切相关的18项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元阳县2003—2013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偏低,评价等级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间波动,总体波动呈上升趋势。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化肥施用不合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均是导致元阳县土地生态处于较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趋势,土地生态安全达到较安全级以上。通过对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和预测,为元阳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唐丽琼杨思林宋维峰包蓉
- 关键词: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