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寅达

作品数:23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痉挛
  • 11篇血管
  • 11篇面肌
  • 11篇面肌痉挛
  • 11篇肌痉挛
  • 8篇微血管
  • 8篇面神经
  • 7篇血管减压
  • 7篇微血管减压
  • 7篇减压术
  • 5篇血管减压术
  • 5篇微血管减压术
  • 3篇电生理
  • 3篇血管压迫
  • 3篇神经干
  • 3篇手术
  • 2篇电生理监测
  • 2篇血管瘤
  • 2篇异常肌反应
  • 2篇神经分化

机构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匹兹堡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3篇唐寅达
  • 20篇李世亭
  • 9篇应婷婷
  • 9篇朱晋
  • 8篇王旭辉
  • 7篇郑学胜
  • 6篇尚明
  • 5篇杨晓笙
  • 5篇焦伟
  • 4篇赵华
  • 3篇袁艳
  • 3篇孙辉
  • 2篇冯保会
  • 2篇杨敏
  • 2篇李心远
  • 1篇杜蕾
  • 1篇仲骏
  • 1篇王晓强
  • 1篇张文川
  • 1篇于炎冰

传媒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听神经瘤围手术期面瘫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15
2021年
一、概述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听神经瘤手术关注的重点已从降低手术病死率转向提高脑神经功能的保留率。因大多数患者的耳蜗神经功能在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故听力的保留一般比较困难;而面神经功能在术前很少异常,肿瘤切除后有望保留面神经功能。面神经功能的保留不仅依赖于医生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与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的良好合作,还依赖于对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的正确处理。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相当比例的听神经瘤手术团队缺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而主要依赖手术医生的经验;出现面神经损伤后也缺乏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李世亭唐寅达朱晋于炎冰高国栋王新军
关键词:听神经瘤手术脑神经功能保留面神经面神经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面神经损伤
血管压迫合并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导致面肌痉挛一例并文献复习
唐寅达
血管压迫合并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导致面肌痉挛一例并文献复习
唐寅达
联合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HFS的治疗方法。有报道多种监测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MVD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例面肌痉挛MV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监测技术的联合应用在鉴别责任血管、辨别压迫部位以及评估减压效果方面的价值。
应婷婷袁艳王旭辉朱晋唐寅达赵华李世亭
关键词:异常肌反应面肌痉挛术中监测微血管减压术
血管压迫导致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李世亭仲骏郑学胜王旭辉朱晋周萍唐寅达
该项目属医药卫生科技(神经外科学)领域。研究血管压迫颅神经所致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解剖,在该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外科治疗技术改进和创新。研究背景和意义: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都是脑血管压迫颅神经根、导致神经根变...
关键词:
关键词: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血管压迫发病机制
面神经受压程度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后面肌痉挛缓解率与神经受压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面神经严重受压(A组)和同期365例面神经受压不明显的面肌痉挛病人(B组)的临床资料,均行微血管减压术,并对比两组术后效果。结果 A组:术后面肌痉挛即刻完全缓解44例(91.7%),明显减轻2例,部分减轻2例,总有效率为95.8%;术后并发症3例(6.2%)。B组:术后面肌痉挛即刻完全缓解338例(92.6%),明显减轻18例,部分减轻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5%;术后并发症19例(5.2%)。两组术后即刻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面神经受压程度对微血管减压术后痉挛缓解率无明显影响。
尚明唐寅达杨晓笙焦伟李世亭
关键词:面部单侧痉挛面神经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作用,减少体位摆放引起臂丛损伤发生率.分析可能引起臂丛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手...
应婷婷王旭辉孙辉唐寅达李世亭
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接受治疗的241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并检索数据库中关于AMR监测与面肌痉挛MVD手术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文章,采用RevMan5.1荟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AMR变化程度与术后疗效关系采用优势比(Oddsratio,0R)进行评价。结果A组(AMR完全消失或波幅下降超过80%),B组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2%,82.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荟萃分析显示AMR消失组的术后治愈率是AMR未消失组的3.53倍[OR=3.53,95%置信区间95%Cf(2.28,5.4s)3。结论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行AMR监测可有效指导手术,提高手术治愈率,应将AMR作为MVD术中常规监测项目。
尚明唐寅达李心远王旭辉杨晓笙焦伟李世亭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ETA分析
微血管减压术对特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对不同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不同区域的特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特发性面肌痉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48例患者根据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区域的不同分成5组。A组(n=31):血管压迫桥沿沟段;B组(n=59):血管压迫脑干移行段;C组(n=47):血管压迫出脑干段;D组(n=28):血管压迫脑池段;E组(n=383):多区域联合压迫。观察手术疗效,完全缓解和绝大部分缓解视为治疗有效。结果术后随访0.5~2年。治疗有效率A组为96.8%,B组为96.6%,C组为97.8%,D组为96.4%,E组为94.5%。各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完全性面瘫、颅内血肿形成、术后听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全程有序探查责任血管及充分减压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尚明唐寅达郑学胜杨晓笙焦伟李世亭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面神经
去分化肌肉干细胞神经增殖与分化能力的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和鉴定去分化肌肉干细胞是否具有神经增殖和分化能力。方法使用不同的条件性培养基,对去分化肌肉干细胞依次进行神经增殖和神经分化诱导,并通过形态学、免疫细胞荧光化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手段加以鉴定。结果①去分化肌肉干细胞在神经增殖培养基诱导下,形成典型神经球(neurospheres)结构,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标记阳性,抗巢蛋白(Nestin)阳性;RT-PCR提示肌形成蛋白(myogenin)表达水平下调,而Nestin、干细胞抗原-1(Sca-1)表达上调。②经神经分化培养基诱导,神经球细胞可分化为形态学上典型的、抗中间神经丝蛋白(NFm)阳性神经元。结论去分化肌肉干细胞具有神经增殖和分化潜能。
唐寅达Wen XuXiaodong MuYong Li李世亭
关键词:去分化神经干细胞神经分化细胞培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