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雅欣
- 作品数:24 被引量:94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艺术更多>>
- 清华国学院时期梁启超与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框架的浮出
- 2005年
- 梁启超任职清华国学院导师期间,完成著作并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其中他首次确立“自然科学史”的地位,明确“自然科学史”与中国文化专史、学术思想史以及哲学史、史学史、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层级关系,沟通科学、技术与新史学的内在联系。在明清学术史研究中,梁启超初步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史,从社会、文化的意义上检讨中国科学技术的历史与现状。他力求通过促进科学文化传播,实现建构中国“学术社会”的理想。这构成其科学文化学术实践的一部分。
- 姚雅欣高策
- 关键词:科学文化传播
- 林徽因文学作品内外的科学情结被引量:2
- 2006年
- 林徽因的科学情结因其文学、艺术、建筑学兼擅的文化气质而具有多元而独特的表达方式。本文从她的文学作品切入,辨读其科学情结的文学化表达,进而探求渗透于日常生活以及对社会公共事务关注中的科学情结。在林徽因心中,科学最终成为与家国命运、个人命运休戚与共的时代发展重心。在某种程度上,林徽因的科学情结内在地构成其艺术气质的可靠依凭,对中国建筑史学科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构成其科学情结的科学表达。
- 姚雅欣
- 关键词:林徽因文学作品公共事务
- 从隋“栖岩道场舍利塔碑”看蒲州佛教被引量:2
- 2003年
- 栖岩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府城东南l2公里的中条山巅,为隋太祖武元皇帝“于北魏孝武帝永熙年间(532-535年)建立。初名灵居寺,隋初易名栖岩寺、栖岩道场,为“河东诸寺胜赏之最”。栖岩寺地处历史上的蒲州,相传为舜帝之都蒲坂界,历代文物胜迹汇萃,有昙岩洞,仁寿寺、普救寺、万固寺等;这里高僧云集,仅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就记载蒲州高僧15位,其中栖岩寺有昙延、道杰、神素、真慧和智通等五人立传。史载,隋文帝常以外国所贡玛瑙施寺为供,唐代文人儒士游历于此,现有李益、卢纶、李端等赋诗咏叹传留。
- 姚雅欣
- 关键词:佛教隋代
- 旨一韵殊 京、晋博物馆藏水陆画比较研究初论被引量:4
- 2010年
- 京、晋博物馆藏水陆画是我国现存卷轴式水陆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明清时期北方官式水陆画的主要流派。其中首都博物馆藏品以皇家气质突显京派风格,山西博物院藏宝宁寺水陆画以古雅沉雄气质注解晋地风尚。本文拟通过从内容、绘画技法方面对比两者的异同,揭示二者画题宗旨相通,气韵各具殊相。
- 姚雅欣
- 关键词:水陆画馆藏品气韵绘画技法博物院
- 科学精神与梁启超的本土化诠释
- 2006年
- 梁启超视科学精神为社会进步、新民强国的内在动力。1904年至1922年间,梁启超多次论述科学精神,积极实践在中国培育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为科学营造社会文化氛围的理念与行动,构成其关于科学精神的思想体系。
- 姚雅欣冯茵
- 关键词:本土化科学文化
- 梁启超、梁思成的建筑意播种与传承被引量:1
- 2010年
-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面向国民与社会的科学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播。他所理解的"建筑",作为表达"强国新民"的政治理想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性和民族精神;通过人文精神的建筑教育,他引导儿子梁思成、儿媳林徽因共同走上了开创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之路,赋予他们作为建筑师的自觉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历史感的时代关怀。
- 姚雅欣
- 关键词:建筑民族意识
- 世界视野与地域融会——清华园近代住宅的建筑历史价值及其有效保护
- 从1911-1948年的37年间,清华园中陆续建成七片教职员住宅区.这些住宅包括中国传统院落式、双拼单层外廊式、现代风格的庭院式等类型,由天津华信工程司,基泰工程司,以及建筑师亨利·墨菲、安诺、庄俊、沈理源、张镈、林徽因...
- 姚雅欣田芊
- 关键词:名人故居建筑艺术保护历史文化信息
- 文献传递
- 结缘相对论:梁启超的非“唯”科学文化观被引量:1
- 2004年
- 相对论变革了人类自近代以来形成的机械论时空观。梁启超汲取其中知识无限性、理论可错性等科学哲学思想,形成以"非唯"为表征的科学文化观,并籍此重新界定认识过程中的心物关系,修正历史观中的因果律和进化论。关切并转译现代科学文化,培育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构成梁启超科学文化事业历史意义与现代启示的价值所在。
- 姚雅欣高策
- 关键词:相对论科学文化
- 从传统“格致”到现代“科学”:梁启超“科学”观念透视被引量:4
- 2004年
- 梁启超对现代科学的体认经由传统“格致”到一般意义“科学”再到广义“科学”的观念演进历程。在沟通格致与科学 ,厘清“学”与“术” ,从学理与实践深化科学概念的基础上 ,以政治与致用为关切的梁启超科学观念 ,与中国格致学传统、日本“科学”统一观及其政学兼顾的独特身分不无关系。
- 姚雅欣高策
- 抗战复员后清华大学教职员居住问题的解决(1946-1948)--以胜因院为中心的考察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对清华园的占领,严重损毁了清华27年校园建设的成果。抗战胜利复员后,面临修复旧宅与建设新居双重紧迫的任务,清华大学通过"自整原屋"、建设胜因院住宅、完善教职员住宅分配制度等举措,保障...
- 姚雅欣
- 关键词:复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