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艳红

作品数:27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温病
  • 5篇用药特点
  • 5篇中医
  • 5篇温病条辨
  • 5篇《温病条辨》
  • 4篇教学
  • 3篇伤寒
  • 3篇薯蓣
  • 3篇薯蓣丸
  • 3篇黄褐斑
  • 3篇方剂
  • 3篇鼻炎
  • 3篇变应性
  • 3篇变应性鼻炎
  • 2篇养阴
  • 2篇药文化
  • 2篇药物
  • 2篇药物归经
  • 2篇医药文化
  • 2篇饮食

机构

  • 27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云南省中医医...

作者

  • 27篇孙艳红
  • 15篇盖沂超
  • 10篇王寅
  • 6篇秦竹
  • 5篇陈文慧
  • 5篇张胜
  • 5篇张晓琳
  • 3篇熊洪艳
  • 3篇夏丽
  • 3篇王慧峰
  • 2篇李宁
  • 2篇陈宗标
  • 2篇吴志明
  • 1篇马凤丽
  • 1篇吴生元
  • 1篇郑贵良
  • 1篇黄琪珍
  • 1篇熊红艳
  • 1篇程鹏飞
  • 1篇周青

传媒

  • 4篇云南中医学院...
  • 4篇中医药导报
  • 3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全国中医药研...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辛开苦降法”浅析被引量:6
2011年
"辛开苦降"法系指将辛温与苦寒两类不同性味与功用的药物,相互配伍合用的一种常用独特的治疗方法,用以调畅气机、调和阴阳、平调寒热、分解湿热。就辛开苦降法的源流,组方特点及临床适应证进行阐述旨在加强对其深入研究与探讨,有利于中医药优势的进一步发挥。
陈文慧陈宗标孙艳红
关键词:辛开苦降法源流组方特点适应证
从药物归经探讨《温病条辨》养阴方剂用药特点
《温病条辨》中27首养阴方剂,以三焦辨证理论为指导,用药以入肺、肾、肝、心、胃、脾经为主,体现了从心肺、脾胃、肝肾入手三焦定位治疗的特点。其次,还体现三焦分证用药的特点:上焦以入肺、胃、心经药为主,治上焦不忘安中焦;中焦...
孙艳红王寅盖沂超
关键词:归经温病条辨用药特点
文献传递
《温病条辨》养阴方剂用药特点浅析
2010年
养阴法是《温病条辨》治疗大法之一,养阴思想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对《温病条辨》27首养阴方剂进行分析发现:《温病条辨》按三焦分证治疗,在上、中、下三焦病证治疗中都程度不同的体现养阴护阴思想,养阴在下焦病证治疗中尤为重要。养阴方剂以补阴药、补血药及清热养阴药为基本构成,同时,又体现出三焦分证用药的侧重。常用药物有麦门冬、阿胶、甘草、干地黄、白芍等,又常根据温病病情变化和发展不同阶段,在主药的基础上随证配伍。
孙艳红陈文慧郑贵良
关键词:温病条辨用药特点
从四气五味探讨《温病条辨》养阴方剂用药特点被引量:6
2010年
对《温病条辨》27首养阴方剂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性味上,多选用甘寒、酸甘及咸寒之药,体现了甘寒养阴、酸甘化阴及咸寒滋阴的组方法则。并体现三焦分证用药特点:上焦主选甘、苦、寒之药,以清热生津药配伍甘凉生津之味;中焦主选甘、苦、寒之药,重救胃阴;下焦主选甘、咸、酸、苦、寒、平之药,以滋补肝肾之阴,并顾及肺胃之阴。
孙艳红陈文慧王寅
关键词:四气温病条辨用药特点
薯蓣丸对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IgE、IL-17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薯蓣丸对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IgE和IL-17的影响。方法: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通窍鼻炎片组,每组10只。在造模后分别按相应剂量灌胃各组动物。检测各组豚鼠血清IgE和鼻腔灌洗液IL-17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白组、通窍鼻炎片组、薯蓣丸高剂量组IgE值均低于薯蓣丸中、低剂量组及模型组(P<0.05);薯蓣丸中、低剂量组IgE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薯蓣丸低剂量组和模型组IL-17值均高于空白组、通窍鼻炎片组、薯蓣丸高、中剂量组(P<0.05)。结论:薯蓣丸高、中剂量可调节豚鼠动物模型的IgE和IL-17,高剂量效果更佳,低剂量对IgE有调节作用。
孙艳红张晓琳张妙兴蔡庆韬顾港利李玲盖沂超
关键词:薯蓣丸变应性鼻炎IGEIL-17
从药物归经探讨《温病条辨》养阴方剂用药特点
《温病条辨》中27首养阴方剂,以三焦辨证理论为指导,用药以入肺、肾、肝、心、胃、脾经为主,体现了从心肺、脾胃、肝肾入手三焦定位治疗的特点。其次,还体现三焦分证用药的特点:上焦以入肺、胃、心经药为主,治上焦不忘安中焦;中焦...
孙艳红王寅盖沂超
关键词:归经温病条辨用药特点
古代黄褐斑外用方剂配伍特点浅析
中医学对黄褐斑记述较早,从晋代起至明代,中医有"皯黯"、"面尘"、"面皯皰"、"面黑皯"、"黧黑(黑干)(黑曾)"、"(黑干)黯"、"面皯(黑曾)"等称谓。明·《外科正宗》始称"黧黑斑"。后世亦有根据其颜色、形状特点以及...
秦竹孙艳红熊红艳张胜马凤丽
文献传递
“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1
2014年
我校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运用集"学生门诊—网络平台—知识竞赛"于一体的"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为学生创建一个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建立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提高中医临床技能及临床疗效,并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孙艳红张晓琳王寅盖沂超
关键词:教学法
从“非升”与“升”谈升麻功效的历史演变被引量:6
2012年
升麻是临床上的一味常用药物,对其功效的认识存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从秦汉到唐宋以"非升"立论,对升麻功效的认识以清热解毒立论;金元以降,突出其能升举阳气;而到清代,温病医家畏惧升麻的升提发散之性,认为升麻会加重热势的扩散,会造成阴液的耗伤,故慎用之。通过对升麻功效历史演变的讨论,也给方药现代研究以启示,现代研究应澄清存在对立面的问题,同时现代研究所取得的经验也是对中医药传统经验的补充与完善。
张胜秦竹熊洪艳孙艳红
关键词:升麻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解表
从《伤寒论》教学与实践的成就看吴佩衡博约治学之道
2016年
从吴佩衡先生在《伤寒论》教学与实践上所取得的成就,看他"由博返约"的治学之道,给后学者以启迪,沿着名家指引的道路不断前行,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中医人才。
张晓琳孙艳红盖沂超王慧峰吴生元
关键词:《伤寒论》吴佩衡治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