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小光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关节
  • 2篇韧带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交叉韧带
  • 2篇关节镜
  • 2篇尺骨
  • 1篇短缩
  • 1篇多元LOGI...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修补术
  • 1篇旋转点
  • 1篇血管皮瓣
  • 1篇血管皮瓣修复
  • 1篇营养血管
  • 1篇营养血管皮瓣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韧带断裂
  • 1篇韧带损伤
  • 1篇软组织

机构

  • 4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孟小光
  • 5篇史福东
  • 3篇王雪臣
  • 2篇武强
  • 2篇崔泽军
  • 1篇闫少茹
  • 1篇陈江华
  • 1篇阚利民
  • 1篇刘仕杰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6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前交叉韧带断裂发生部位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实质部完全断裂各个部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15年8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8例ACL损伤并经关节镜探查确认韧带实质部完全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上、中、下三部分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损伤侧别、损伤机制和损伤时膝关节位置对断裂部位的影响。结果上、中、下三段断裂的发生率分别为78.21%(61/78)、20.51%(16/78)、1.28%(1/78)(P<0.05);不同年龄、不同损伤机制的患者发生ACL上段断裂的概率不同(P<0.05);性别、损伤侧、损伤时关节位置与ACL断裂部位不相关(P>0.05);与≥30岁相比,<30岁更容易发生ACL上段断裂,发生危险上升4.855倍(OR=4.855,95%CI:2.659~9.004,P=0.000);与非接触性相比,接触性发生ACL上段断裂的危险上升10.549倍(OR=10.549,95%CI:5.156~15.266,P=0.000)。结论 ACL实质部完全断裂近3/4发生在上段,1/4左右发生在中段,下段极少发生;断裂部位与年龄、损伤机制有一定关联。
孟小光史福东王雪臣崔泽军武强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
腓骨长肌腱移植对踝关节和足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腓骨长肌腱移植对踝关节和足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0例,在第5趾骨基底近段1.5 cm处切取腓骨长肌腱用于重建前后交叉韧带,保留的1.5 cm与腓骨短肌腱缝合.术前和术后12、24个月分别进行踝关节功能评测(Kofoed评分)和足功能评测(Maryland评分),并根据评分将踝关节功能和足功能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结果 经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30例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2、24个月的Kofoed评分[(85.2±11.0)分、(86.5±12.6)分、(87.5±12.0)分]和Maryland评分[(88±7)分、(90±8)分、(90±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idit检验,手术前和手术后12、24个月的踝关节Kofoed等级平均秩次分别为0.496、0.511、0.492,足Maryland等级平均秩次分别为0.504、0.505、0.4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手术前和手术后12、24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0.0%(27/30)、90.0%(27/30)、93.3% (28/30)]及足功能优良率[90.0%(27/30)、86.7% (26/30)、86.7%(26/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腓骨长肌腱移植对踝关节和足功能无明显影响.
王雪臣史福东孟小光崔泽军武强刘仕杰
关键词:踝关节
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联合关节镜下TFCC探查修补术治疗尺骨综合征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联合关节镜下TFCC探查修补术治疗尺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9-10采用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联合关节镜下TFCC探查修补术治疗的23例尺骨综合征,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未出现骨不连以及感染等并发症。23例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3周,平均12.2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联合关节镜下TFCC探查修补术治疗尺骨综合征不仅可以促进截骨的愈合,同时还可以提高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术后疼痛缓解效果满意。
孟小光徐凤松史福东
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围术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围术期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围术期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干预组,n=41)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42),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焦虑、认识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HAMA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膝关节恢复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围术期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对患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刘田虹史福东闫少茹王雪臣孟小光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损伤心理干预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总结采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前足软组织缺损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30.7岁。左足9例,右足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砸伤5例,穿刺伤5例。其中一期急诊修复2例,二期修复1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9 cm×8 cm~17 cm×14 cm。采用大小为10 cm×9 cm~19 cm×16 cm的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例皮瓣出现局部张力性水疱,2例发生皮瓣肿胀,经对症处理后均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稍臃肿,不影响穿鞋及行走。皮瓣感觉均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3 mm,平均11 mm。结论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切取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阚利民孟小光陈江华
关键词:前足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
不同尺骨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对比尺骨茎突关节内截骨与尺骨干横形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接受尺骨茎突关节内截骨术治疗,男12例,女9例;年龄30~60岁,平均(45.70±3.25)岁。对照组21例接受尺骨干横形截骨术治疗,男11例,女10例;年龄30~60岁,平均(45.20±3.56)岁。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截骨断端愈合时间、尺骨高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随访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两组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截骨断端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尺骨高度均降低,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及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不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15.79%;试验组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尺骨茎突关节内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解决腕关节功能异常问题,同时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方面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值得应用和推广。
孟小光徐凤松史福东
关键词:尺骨撞击综合征腕关节功能尺骨茎突截骨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