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X线
  • 2篇X线诊断
  • 2篇CT诊断
  • 1篇蝶鞍
  • 1篇蝶骨
  • 1篇蝶窦
  • 1篇断层摄影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病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三维重建
  • 1篇十二指肠
  • 1篇输尿管
  • 1篇双期扫描
  • 1篇尿管
  • 1篇吸虫
  • 1篇吸虫病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机构

  • 4篇江西医学院
  • 4篇江西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尹敬璧
  • 4篇肖香佐
  • 4篇汪丽娅
  • 3篇龚洪翰
  • 2篇贾佑华
  • 1篇周莉

传媒

  • 2篇江西医药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第七届全国临...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1
  • 1篇198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T诊断急性肺出血病因的价值被引量:2
2001年
汪丽娅龚洪翰尹敬璧肖香佐
关键词:CT病因
蝶鞍平片和断层X线检查的某些进展被引量:1
1981年
(一)关于蝶鞍的X线测量问题 X线测量蝶鞍大都限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或计测蝶鞍的侧面积。实际上正常人蝶鞍的宽径差别甚大,只了解其长度、深度或侧面积不可能对蝶鞍大小有一个精确的概念。两个侧面轮廓相似的蝶鞍内所容纳的垂体腺的大小可相差很大;
尹敬璧王业定
关键词:蝶鞍蝶骨垂体瘤蝶窦鼻旁窦断层摄影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X线与B超诊断(附16例报告)
2000年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是一种少见的输尿管发育畸形,其主要特征为输尿管末端功能性狄窄,其上输尿管扩张,无机械性梗阻,不存在膀胱输尿管逆流。本文收集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尿路造影表现和超声诊断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材料和方法 本组16例为1980年~1998年佛山市石湾医院、江西医学院一附院、南昌市三医院等三家医院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者。
陶辉敖颖张宗宝尹敬璧薛汉尧
关键词:先天性巨输尿管症X线诊断B超诊断
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价值
2000年
汪丽娅尹敬璧肖香佐贾佑华
关键词:肝细胞癌螺旋CT双期扫描
脑型血吸虫病的CT诊断价值
回顾性观察20例行头颅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和治疗随访确诊为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CT图像.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3~50岁,平均32岁.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就诊者6例,伴不完全性偏瘫者4例,全身性癫痫2例,局灶性癫痫8...
汪丽娅龚洪翰肖香佐尹敬璧贾佑华
关键词:脑型血吸虫病CT检查螺旋CT机
文献传递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在喉部应用的探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初步探讨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 (3D)及仿真内窥镜 (VE)在喉部的临床应用 ,并与单层螺旋CT对比分析其优越性。方法 :对 4 6例患者 (其中正常组 8例 ,病变组 38例 )进行喉部 16层CT常规扫描和多平面 (MPR)重建 ,并分别行CTVE检查。每例患者均采用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正常组重点观察其正常解剖结构 ,病变组重点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受侵犯情况。所有病变组的观察结果均经病理和临床综合检查证实。并通过对不同重建层厚图像的比较 ,分析不同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运用 16层螺旋CT进行薄层容积扫描 ,MPR重建及CTVE的AutoNavigator和任意方位、任意角度旋转的成像技术可更清晰地显示喉腔内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的部位和形态 ,图像质量高 ,三维立体关系明确。结论 :16层螺旋CT的 3D及CTVE成像技术较单层螺旋CT在技术上有重大进步 ,能够更清晰显示喉腔内结构 ,大大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 。
周莉汪丽娅龚洪翰肖香佐尹敬璧
关键词: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仿真内窥镜喉部
胃和十二指肠线状溃疡的X线诊断
1991年
本文报告19例胃和十二指肠线状溃疡,并就其X线表现进行了分析讨论。本组男17例,女2例,11例胃线状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为横向线状溃疡。线状溃疡可呈线状或棒状,长度>8mm、宽度<2.5mm,胃或十二指肠的轮廓变形、绒毛状线状龛影和皱襞集中到线状龛影是诊断线状溃疡的重要线索。
尹敬璧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放射造影术十二指肠X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