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屠建波

作品数:42 被引量:233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天津市科技兴海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海域
  • 13篇近岸
  • 13篇近岸海域
  • 11篇天津近岸海域
  • 8篇营养化
  • 8篇富营养化
  • 6篇营养盐
  • 6篇水质
  • 4篇水环境
  • 4篇污染
  • 4篇牡蛎礁
  • 4篇环境质量
  • 3篇预警
  • 3篇指标体系
  • 3篇生态
  • 3篇近海
  • 3篇近海域
  • 3篇环境质量评价
  • 3篇赤潮
  • 2篇地形数据

机构

  • 22篇国家海洋局
  • 18篇国家海洋局天...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天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42篇屠建波
  • 21篇张秋丰
  • 10篇牛福新
  • 9篇徐玉山
  • 7篇石海明
  • 7篇阚文静
  • 7篇石海明
  • 5篇陈燕珍
  • 5篇胡延忠
  • 4篇崔健
  • 3篇刘洋
  • 3篇刘森
  • 2篇马玉艳
  • 2篇刘宪华
  • 2篇王江涛
  • 2篇王保栋
  • 2篇李希彬
  • 2篇王鲁宁
  • 2篇张琪
  • 2篇徐玉山

传媒

  • 11篇海洋环境科学
  • 6篇海洋湖沼通报...
  • 5篇海洋开发与管...
  • 3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海岸工程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科技纵览
  • 1篇海洋科学前沿

年份

  • 8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水质特征及评价被引量:9
2016年
根据2004-2012年对渤海湾生态监控区进行的水质监测得到的数据,对该海域的无机氮(DIN)、磷酸盐(P0_4-P)以及N/P值的水季变化特征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近岸海水中DIN、PO_4-P年均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DIN、PO_4-P已成为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运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营养指数法分别对渤海湾近岸海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得出的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基本相同,均表明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正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阚文静范德江张秋丰屠建波
关键词:营养盐富营养化
一种海水走航流沙含量及粒径自动采样监测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海水走航流沙含量及粒径自动采样监测方法,包括:利用高分辨率海底地形测绘和流速测量设备,采集目标海域的地形数据及海水的流速数据;根据采集的所述流速数据识别出海水的流动模式,根据所述流动模式预测沙粒的行为,所述...
牛福新屠建波李希彬王鲁宁张琪冯延竹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富营养化状况评价被引量:32
2006年
通过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参数的背景值(20世纪50-60年代)和现状值(1997-2003年)的比较,应用欧盟“综合评价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向长江口海域输送总氮和总磷通量持续增大,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无机氮浓度持续增高而硅浓度持续下降,并由此导致N/P/Si比值的显著变化;该海域叶绿素a浓度持续增大,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海域底栖生物种类和生物量都大大减少,底层水低氧区面积也显著扩大;该海域赤潮事件无论是规模还是频率都大大增加,藻类毒素DSP/PSP贻贝传染事件也时有发生。综合以上4类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得出结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属于富营养化“问题海域”,即有充分证据表明,人为的富营养化已经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干扰。
屠建波王保栋
关键词:富营养化评价指标长江口
一种牡蛎礁增殖修复分区域管控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牡蛎礁增殖修复分区域管控方法,包括:若监测过程中发现牡蛎礁出现过度增殖趋势则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包括人工移植、择捕,并将过剩的牡蛎资源进行转移或加工利用,以避免牡蛎礁生态系统崩溃;在牡蛎礁数量为低的区域,通...
牛福新屠建波崔健马玉艳刘森郑美玲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活污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硝酸银屏蔽-重铬酸盐氧化法
本标准规定了用硝酸银屏蔽-重铬酸盐氧化法测定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结果计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大于20 000 mg/L(氯度不大于20)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
张保学王孝强刘科黄楚光刘景钦连忠廉袁蕾张秋丰屠建波高文胜张保华王亮孔祥军
2009-2018年天津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本文基于天津近岸海域2009-2018年的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海水水质污染状况、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环境监测项目水质类别的情况。结果表明,天津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上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尚未形成根本改善的态势;主要污染物为氮和磷,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类的污染不明显,重金属浓度基本处于优良水质的范围;陆源输入是该海域主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大气沉降和海水养殖的输入也不可忽视;围填海工程对纳潮量和局地水动力的改变会导致沿岸区域物质的输运受阻,导致污染物集聚而影响局部海域的水质。建议在严控氮、磷污染物陆源排海的同时,加强对大气输入和水产养殖业的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制定精准减排方案,确保陆海统筹下渤海湾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屠建波屠建波陈燕珍王江涛谭丽菊王江涛
关键词:天津近岸海域水质
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水质调查被引量:3
2020年
海水淡化工程带给城市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环境带来负担。海水淡化工程产生的大量排海浓海水在温度、盐度、有机物和营养盐、重金属、酸度、余氯、溶解氧和机械卷载效应等方面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间接的危害。文章在2018年调查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水质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海水水质变化趋势。研究表明:2018年调查区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其次为化学需氧量;其局部海域范围内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各自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他指标均未出现明显波动;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的调查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
宗燕平屠建波谭晓璇何荣阚文静石海明
关键词:海水淡化工程海域水质污染因子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棕囊藻赤潮初探被引量:10
2011年
利用2006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棕囊藻赤潮各发生区域动态应急监测资料,对其水体理化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爆发的相对低温条件下棕囊藻赤潮虽然来势凶猛,但对区域生物并没有造成明显毒害影响,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低温条件下棕囊藻细胞数量积累迅速但合成毒素的数量却相对较少的实验室研究结论。(2)棕囊藻赤潮的发生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营养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水体中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是赤潮的限制营养因子,其浓度变化较好地反映了本次棕囊藻赤潮发生、发展及消亡的迁移路线图。(3)水体中高含量无机氮所造成的区域营养盐比例的失衡和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是本次棕囊藻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陆源污染物排放的监控从而减轻日趋严重的海水富营养化,对于降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可能性和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屠建波张秋丰徐玉山胡延忠石海明
关键词:天津近岸海域棕囊藻赤潮
天津入海排污口微塑料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20年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污染受到全球关注。MPs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在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都有检出MPs。陆源污染被认为是海洋MPs的主要来源,然而针对入海排污口中MPs分布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在天津海岸线的排污口采集微塑料样品,消解处理后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红外光谱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微塑料主要有纤维、碎片、薄膜三种形状,占比最多的是纤维状,占比为75.6%;粒径大小为1~5 mm占比较多,为39.5%;主要有黄色、白色、黑色、红色、蓝色、绿色6种颜色,其中黑色占比最多,占比为33.0%。MPs主要成分有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纤维素塑料(C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环氧树脂(EP)、聚丙烯聚乙烯共混物(PP-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8种组分。根据数据分析,天津入海排污口的MPs主要来源于居民污水、塑料包装业、服装纺织业、旅游业和渔业。研究结果对渤海MPs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陈宏伟陈燕珍刘宪华屠建波白璐
关键词:排污口
渤海湾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及污染控制技术
2022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渤海湾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及污染控制技术”项目组以改善渤海湾水质为目标,坚持陆海统筹、以海定陆为指导方针,针对渤海湾污染综合治理面临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瓶颈展开研究工作,在渤海湾入海污染物通量监测系统、海上污染物源强、污染物迁移转化及源解析、水质基准、污染物减排方案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孙军张桂成屠建波张宇王江涛宋帅纪志永王立军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污染综合治理水质基准污染控制技术污染物减排入海污染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