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主题

  • 4篇库仑
  • 4篇库仑爆炸
  • 3篇团簇
  • 3篇尾流效应
  • 3篇离子
  • 3篇分子
  • 3篇分子离子
  • 3篇D+
  • 2篇团簇结构
  • 2篇微团簇
  • 2篇H2
  • 2篇H3
  • 2篇簇结构
  • 1篇三体
  • 1篇重离子
  • 1篇相互作用
  • 1篇混合气体
  • 1篇核间距
  • 1篇
  • 1篇D2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5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电子工程学院

作者

  • 6篇廖雪花
  • 6篇师免恭
  • 6篇朱洲森
  • 5篇袁学东
  • 4篇缪竞威
  • 3篇方才进
  • 2篇缪竟威

传媒

  • 4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用尾流效应确定HD_2^+的结构与核间距
2011年
在研究HD_2^+与固体膜的相互作用时,发现在HD_2^+穿过固体时产生了较强的尾流效应,并在确定HD_2^+的结构时,尾流效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得许多使用传统方法无法确定的分子离子结构寻求到一种方法和手段.本文就如何使用尾流效应来确定HD_2^+结构作一报道.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库仑爆炸能谱图谱相对于分子离子的核间距时非常敏感的.
朱洲森缪竞威廖雪花袁学东师免恭
关键词:尾流效应微团簇库仑爆炸
异构微团簇库仑爆炸中较重离子尾流效应‘消失’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快微团簇穿过固体时和固体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尾流效应是一个显著的特性.但由不同元素或原子构成的异构微团簇和固体作用分解后,其较重离子的能谱往往很难观察到尾流现象,这是一个倍感困惑的实验现象.本文系统研究了异构微团簇库仑爆炸中较重离子尾流效应表现不明显甚至’消失’的缘由.通过理论推算结合实验过程以及与实验条件等的综合研究,论证出分辨因素、计数差因数和作用力因素是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给出了完整的分析.并以HD^+、HD_2^+等离子为例,对库仑爆炸实验中异构微团簇在以上三个因素方面的产物采样、发散等过程做了较详细论述和说明.将对以后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朱洲森缪竞威廖雪花师免恭
关键词:库仑爆炸
H2D+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及H2D+的结构测量被引量:1
2012年
报道了分子离子H_2D^+与超薄固体膜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阐述了H_2D^+对天体物理等领域的重要性,简述了近几年针对H_2D^+的研究,分析了在实验室条件下H_2D^+的形成机理,给出了其与固体膜相互作用产生库仑爆炸的能谱.进行了辅助实验,使D_2^+与相同固体膜发生作用,并利用这个结果和其他分析与处理方法,将H_2D^+的D^+能谱中D_2^+计数部分做了去除.实验再次证实了分子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时尾流效应的存在,采用三体尾流效应对比的方法最终确定了H_2D^+结构形状和键长.对H_2D^+库仑爆炸后的较重离子尾流谱形状的反常现象做了讨论和分析.
朱洲森袁学东缪竞威师免恭廖雪花方才进
关键词:库仑爆炸团簇结构
高频离子源形成的HD^+离子束中H_3^+比例实测研究
2014年
HD+在是研究分子离子同位素效应等方面最简单和理想的离子,并且在天体物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但在实验测量其核间距和结合能研究中不可避免会混入H3+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在实际测量获取产物各种物理量的基础上,采取对比与分析的反推方法,将离子源中两种离子的比例实际测量出来,从而能较为准确地研究HD+的结构和性质.将实验测量的结果与理论推算进行比较,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结果.
朱洲森缪竟威袁学东廖雪花师免恭方才进
HD2^+,H3^+和D3^+与固体相互作用和三体尾流效应被引量:6
2008年
从分子离子H3+及其氘化同位素分子离子D3+和HD2+与超薄固体膜相互作用发生库仑爆炸为基础,分析讨论了H3+,D3+和HD2+三种分子离子的形成机理,根据产物能谱分布,利用库仑爆炸技术确定了同位素分子离子HD2+的结构形式,给出具体核间距数值.并确定在实验中不存在线状结构的HD2+.提出一种三原子分子离子和固体相互作用中尾流效应的处理方式,通过和实验结果做比较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处理三体尾流效应的模式,并用之进一步确认了HD2+的结构形状.文章对H3+,D3+和HD2+三种分子离子的实验结果做了对比和讨论.
朱洲森缪竞威袁学东师免恭廖雪花
关键词:库仑爆炸团簇结构
氘氢混合气体的高频离子源中H_2D^+与D_2^+的比例实测研究
2014年
分子离子H2D+在天体物理和天体化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验研究中不可避免混入D+2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采取产物对比与分析的方法,将离子源中两种离子的比例实际测量出来,从而能较为准确地研究H2D+的结构和性质.将实验测量的结果与理论推算进行比较,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结果.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将对类似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袁学东朱洲森缪竟威师免恭廖雪花方才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