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仕娟
-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 AR)的危险因素。方法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当日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服用阿司匹林10 d后,根据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 AR)者( AR组,49例)和非AR者(非AR组,113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小板中微小RNA-19a(miR-19a),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AR发生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小板miR-19a表达量预测AR的价值。结果 AR组血小板miR-19a表达量为0.78±0.09、2型糖尿病26例(53.1%),非AR组血小板miR-19a表达量为0.59±0.11、2型糖尿病34例(30.1%),两组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miR-19a表达量升高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2,95%CI:1.374~15.835)。 ROC曲线分析显示,当miR-19a截断值为0.69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95%CI:0.888~0.966),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93.9%、特异度为82.3%。结论急性脑梗死AR患者血小板miR-19a表达升高,是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AR的指标。
- 张仕娟宋玉宁李乃坤孙锡波李炳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
- 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40例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温胆汤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温胆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在治疗15天,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胆汤是属于中医方剂,这种药物在神经内科疾病中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具有健脾理气、清热化痰作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陈传磊张仕娟
- 关键词:温胆汤神经内科疾病中医药疗法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81c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181c(miR-181c)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收集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梗死后存在认知功能受损67例(受损组),认知功能正常91例(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miR-181c,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81c预测认知功能受损的价值。结果受损组及正常组血清miR-181c相对表达量为1.57±0.19、1.32±0.15,两组比较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81c、年龄、HbA1c、血Hcy、相关脑功能区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血清miR-181c截断值为1.33时,其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0.746—0.880),灵敏度为91.0%,特异度为58.2%。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患者血清miR-181c水平升高,血清miR-181c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
- 张仕娟刘月华李乃坤陈传磊孙锡波李炳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受损
-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2组同时于血透后每周给予r-HuEPO100~150U/kg皮下注射,待血红蛋白(Hb)≥110g/L,红细胞压积(Hct)≥30%后减量,维持Hct在30%~35%;治疗组另于每次血透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0g,共12周。结果2组患者的Hb、Hc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红细胞生成素的每周平均用量较对照组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王学丽赵战云张仕娟
- 关键词:左卡尼汀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
- miR-132表达上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Ang-1/Tie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miR-132表达上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内皮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miR-132模拟物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后3组按照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其中miR-132模拟物组和阴性对照组于脑缺血5min时分别将miR-132模拟物15μg和阴性对照物15μg经侧脑室注入。缺血后24h取脑组织,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缺血侧皮层组织miR-132、Ang^-1、Tie2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侧皮层组织Ang^-1、Tie2、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miR-132模拟物组脑梗死体积[(27.92±3.05)mm^3]显著低于脑缺血组和阴性对照组[(51.34±2.86)mm^3和(50.46±2.571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2模拟物组缺血侧皮层组织miR-132、Ang—1、Tie2mRNA相对表达量及Ang^-1、Tie2、CD31、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且阴性对照组和脑缺血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miR-132表达可改善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Ang^-1/Tie2表达进而促进缺血脑组织血管再生有关.
- 陈澎陈传磊侯爱武高茜张仕娟孙锡波李炳选牛建一
- 关键词:脑缺血血管生成素1
- 复方丹参滴丸在ICU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临床上医护人员对ICU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60例ICU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抢救,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利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实验中,两组患者均进行15天的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15%,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救治ICU危重症患者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救治率,减少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 张仕娟陈传磊
-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中成药疗法
-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髓过氧化物酶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表达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透析组)和正常对照者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及MPO水平,比较2组之间的差别及2种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透析组血清VEGF及M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患者VEGF与MPO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r=0.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VEGF及MPO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且两者之间的变化呈正相关。
- 张仕娟赵战云陈传磊王学丽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髓过氧化物酶维持性血液透析
- 24例重症中暑在重症医学科的救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总结重症中暑病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某院收治的24例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治愈,1例因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重症中暑危害很大,企业、家庭、个人要加强预防意识,感觉不适要立即休息;医疗机构对入院病人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规范治疗,降低死亡率。
- 张仕娟李乃坤
- 关键词:重症中暑救治重症医学
- 慢性肝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及性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 2016年
-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男性患者甲状腺及性腺功能的变化及与肝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62例慢性肝病男性患者的甲状腺及性腺激素水平,慢性肝病患者根据有无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依据Child-Pugh标准分为A、B、C级,比较各组患者的甲状腺及性腺激素水平.结果:约13%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TT3,FT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1.73 nmol/L±0.38 nmol/L vs 2.59 nmol/L±0.46 nmol/L;4.09 pmol/L±1.35 pmol/L vs 5.23 pmol/L±1.56 pmol/L,均P<0.01),特别是存在肝硬化的患者,其血清TT3、FT3水平显著低于无肝硬化患者(0.96 nmol/L±0.33 nmol/L vs1.84 nmol/L±0.32 nmol/L;3.02 pmol/L±1.10 pmol/L vs 4.33 pmol/L±1.42 pmol/L,均P<0.01),此外Child-Pugh分级B、C级的肝硬化患者TT3、FT3、TT4、FT4水平显著低于A级患者.42%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36 ng/mL±2.12 ng/mL vs 7.85 ng/mL±3.31 ng/mL,P<0.01),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5.53 pg/mL±18.79 pg/mL vs 32.26 pg/mL±12.19 pg/mL,P<0.01),特别是存在肝硬化的患者更为明显,而且与非肝硬化患者比较亦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此外在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分级B和C级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A级患者,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A级患者.无低T3综合征和性腺功能减退的慢性肝病患者其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如AST,ALT等显著好于存在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甲状腺及性腺功能的异常,甲状腺激素及性腺激素水平的测定对评价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判断病情和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 吴希国张仕娟王慎田
- 关键词:慢性肝病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