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59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交质细胞在慢性疼痛中的病理及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09年 目前认为,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胶质细胞受到激活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都会做出反应,释放许多的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或者具有保护作用,或者具有病理效应。在此,简单综述了胶质细胞对病理性疼痛的病理机制和其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基础。胶质细胞抗炎作用的保护性机制,已被作为研究新型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的靶点。考虑到目前慢性疼痛的普遍性和目前药物疗效的有限性。在新的关于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相互关系的理论指导下.研究和制定新的疼痛控制策略是值得的。 张俊杰 鄢建勤关键词:胶质细胞 慢性疼痛 病理 减轻癌痛的4个阶梯治疗 2023年 癌痛究竟有多痛?在癌症防治的过程中,治疗肿瘤(“减瘤”)与治疗癌痛(“减痛”)同样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报告显示: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病率在25%左右,而晚期患者疼痛发病率高达60%~80%。癌痛治疗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任飞 白念岳 张俊杰关键词:癌症防治 癌痛 数据报告 减痛 治疗肿瘤 晚期患者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的风险 被引量:10 2019年 血液保护技术能减少术中同种异体血的输注,节约宝贵的血源,并避免异体输血相关风险,因此,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也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本文综述其禁忌证、潜在风险及并发症,增强认知,提高麻醉中实施自体血回输的安全与质控,保障患者安全。 王露 张俊杰 熊云川 王锷 郭曲练关键词:血液保护 血液回收 禁忌证 并发症 基于BIS和微旁流EtCO_(2)监护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行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年龄18~60岁,BMI18.5~27 kg/m~2,ASAⅠ-Ⅱ级。R组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P组应用丙泊酚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5 min予以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脉注射。R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首剂予以0.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单次予以0.05 mg/kg追加。P组丙泊酚首剂予以1.5~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单次予以0.5 mg/kg追加。所有患者入室后持续监测并记录心电图、SpO_(2)、NIBP、HR、BIS、微旁流EtCO_(2)。记录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安全性指标(低血压、低氧饱和度、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中镇静深度满足临床要求,低血压和注射痛发生率低(P<0.01),呼吸抑制更轻(P<0.05),手术时间、离室时间、恶心呕吐及满意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检镇静深度合适,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低,呼吸抑制更轻微,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的麻醉。 张俊杰 杨晓春 杨晓春 吴若秋 李平 郭曲练 王锷关键词:日间手术 宫腔镜 注射痛 七氟烷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观察和对血浆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浆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34例,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n=17)及七氟烷组(n=17),二组分别以丙泊酚和七氟烷诱导和维持。观察评价患者手术条件、苏醒质量、定向及记忆能力、血动力学参数,及出院时神经功能转归,测定不同时点血浆中S-100B蛋白含量。结果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使用七氟烷和丙泊酚在手术条件上、出院转归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即刻的认知功能评分丙泊酚组(18.3±5.1)较七氟烷组(20.1±3.9)稍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血浆S-100B蛋白浓度均有所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七氟烷具有与丙泊酚同样的特点,作用时间短、苏醒快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野清晰,脑组织顺应性好,并且在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上具有一定优势。 鄢建勤 张俊杰 白念岳 翟振平关键词:七氟烷 动脉瘤 S-100B 神经功能评分 心血管手术患儿脑氧饱和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中脑氧饱和度下降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纳入28例行心脏手术患儿,丙泊酚3 mg/kg静脉注射加深麻醉后,记录浅麻醉时以及加深麻醉后1,2,3,4,5,10,15 min时的脑组织氧饱和度(cerebral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Sct O2),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HR;浅麻醉时以及加深麻醉后5,10 min时的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2)、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 CO2)、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浅麻醉时以及加深麻醉后1,5,10,15 min时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峰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比值(S/D)。分析Sct O2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丙泊酚加深麻醉后,与浅麻醉时相比Sct O2下降4.99%(95%CI:4.33%~5.65%,P>0.05);MAP,Pa O2,Pa CO2,Hb无明显变化(P>0.05);Vm加深麻醉后1,5,10 min较浅麻醉时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P,HR,Pa CO2,MCA Vm的下降与Sct O2的下降正相关。结论:MAP,HR,Pa CO2,MCA Vm的下降为Sct O2的危险因素,避免以上因素下降,对维持Sct O2的稳定,避免脑氧供需失衡,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李倩 朱茂恩 张延荣 代思思 张俊杰 郭曲练 王锷关键词:脑氧饱和度 丙泊酚 大脑中动脉 平均血流速度 加速康复外科在老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方案应用于CPB下老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入组因心脏瓣膜病择期行CPB下瓣膜成形或置换手术的老年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22例)和对照组(28例),ERAS组患者接受ERAS方案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术后红细胞悬液用量、术后Hb、术后首次通便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费用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首次通便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均较短,其中ICU停留时间、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首次通便时间和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红细胞悬液用量、术后Hb、术后VAS评分、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实施CPB手术的老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 李曼 曹亚楠 代思思 覃罡 张俊杰 王锷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 加速康复外科 术后康复 老年人 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心肺转流心脏瓣膜手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对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142例,男68例,女74例,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麻组(C组,n=69)和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双侧TPVB组(P组,n=73)。记录麻醉前、术中、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舒芬太尼总用量、苏醒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与C组比较,P组麻醉过程中心率、血压更为稳定,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减少[(130.6±5.0)μg vs(202.8±7.4)μg,P<0.01],患者苏醒时间[(241.0±15.8)min vs(417.6±38.9)min,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66.0±22.9)min vs(657.8±49.4)min,P<0.05]及ICU停留时间[(22.1±1.0)h vs(34.1±3.6)h,P<0.05]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72 360±1 565)元vs(78 420±2 094)元,(P<0.05)]。结论全麻复合TPVB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全麻,有利于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少麻醉镇痛药物用量,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张俊杰 李曼 曹亚楠 代思思 王锷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 心肺转流 吸入麻醉药的神经保护效应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2011年 围术期的脑缺血风险极有可能留下致命性的损伤,而自19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吸入麻醉药具有神经保护的潜在特质,本文主要璧点综述过去30年在临床广泛使用的以七氟烷为代表的氟烷类吸入麻醉药.他们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虽然陷于操作性和安全性等因素.绝大部分的研究数据基于动物模型的体外或体内实验.但是数据依然提示吸入麻醉药对于轻中度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价值。 张俊杰 郡建勤关键词:吸入麻醉药 脑缺血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脊柱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和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术中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对脊柱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LCVP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8例。L组于手术开始后通过限制输液联合静脉输注硝酸甘油使CVP维持在2~4cm H2O,植骨融合完成后迅速扩容使CVP恢复正常。C组常规补液,维持CVP在6~12cm H2O。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仰卧位(T0)、降压前俯卧位(T1)、CLCVP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记录血流动力学和EVLWI的变化;记录术毕总失血量和总输血量,单独记录CLCVP期间失血量与CVP和MAP相关性。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CVP、T2时L组SVRI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4时两组HR明显增快、CI明显升高(P〈0.05),T2~T4时L组MAP、CVP、ITBVI和T4时C组MAP、CVP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T2~T4时MAP、CVP,T3、T4时SI明显降低(P〈0.05),而SVRI明显升高(P〈0.05),术中L组总失血量、总输血量和总输液量、尿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CLCVP在减少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同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EVLW无不良影响。 张俊杰 刘心瑶 张成梁 鄢建勤 杨华关键词: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血流动力学 血管外肺水 失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