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双权

作品数:47 被引量:21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生物学
  • 27篇天文地球
  • 2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2篇考古
  • 21篇石器
  • 20篇动物考古
  • 20篇石器时代
  • 20篇旧石器
  • 20篇考古学
  • 20篇古学
  • 19篇动物考古学
  • 19篇埋藏学
  • 19篇旧石器时代
  • 18篇遗址
  • 8篇出土
  • 7篇化石
  • 7篇更新世
  • 7篇古人类
  • 6篇动物
  • 6篇动物群
  • 5篇田园洞
  • 5篇晚更新世
  • 4篇遗址出土

机构

  • 47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河南省文物考...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吉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山西大学
  • 2篇山西博物院
  • 2篇北京自然博物...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辽宁省文物考...

作者

  • 47篇张双权
  • 24篇张乐
  • 23篇高星
  • 9篇陈福友
  • 5篇王春雪
  • 5篇张乐
  • 4篇裴树文
  • 4篇同号文
  • 4篇冯兴无
  • 4篇张晓凌
  • 3篇李锋
  • 3篇刘德成
  • 2篇彭菲
  • 2篇黄超
  • 2篇关莹
  • 2篇李青
  • 2篇傅仁义
  • 2篇尚虹
  • 2篇刘金毅
  • 2篇高立红

传媒

  • 29篇人类学学报
  • 6篇科学通报
  • 4篇第四纪研究
  • 3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中原文物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口店第1地点用火的磁化率和色度证据被引量:17
2014年
针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是否存在原地用火证据的争议,对遗址第1地点第4堆积层(据贾兰坡1959划分方案)中新发现的疑似用火遗迹进行系统野外采样以及磁化率和色度测量.结果显示,部分疑似用火区沉积物的磁化率、红度均显著异常,磁化率值较周围沉积物高出22倍,红度高出近3倍.高磁化率值和高红度值分别由高温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细粒磁铁矿和赤铁矿颗粒引起.漫反射光谱分析表明,疑似用火区沉积物的赤铁矿-针铁矿组成与平面其他部位及第2,3地点自然样品显著不同.磁化率随温度变化特征进一步揭示出疑似用火区沉积物很可能经历了700℃以上的加热,而自然火一般无法达到如此高的温度.这些磁性、色度异常的沉积物很可能受到人类控制用火的作用,但其为原地用火区堆积还是曾经历再搬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岩郭正堂邓成龙张双权吴海斌张春霞葛俊逸赵得爱李琴宋扬朱日祥
关键词:磁化率色度岩石磁学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大型食草类动物的骨骼单元分布被引量:4
2012年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05~2006年发掘出土了上万件动物化石.基于遗址中两种优势动物原始牛和普通马骨骼单元的量化与统计分析,逐次衡量了多种埋藏学营力在这一动物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对于自然性因素而言,古人类的狩猎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肢解、屠宰、搬运等活动才是造就这一动物群当前面貌的最主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本项研究首次确认了东亚旧石器时代记录中古人类对于原始牛和普通马骨骼单元的差异处理模式,从而表明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狩猎技巧与生存技能,并且熟知大型猎物的生态习性及解剖特点和营养价值,从而能够根据猎获对象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野外处理和搬运策略.
张双权李占扬张乐高星
关键词:埋藏学动物考古学
垩质年轮法在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在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研究中,动物的死亡年龄往往能够反映古人类的生存能力及猎物选择趋向;死亡季节则是研究古人类人口数量变化、聚居模式等生存适应问题的重要途径。牙齿垩质切片研究表明,垩质的沉积与树木年轮的生长相似,具有较强的季节规律性和终生生长的特点,可被用于同时推断动物的死亡年龄与季节。垩质年轮法在国外已经有不少较为成功的应用范例,但由于其自身局限及我国旧石器时代动物考古学的发展状况,这一方法至今并未得到较好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垩质年轮法原理及其在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并对该方法在国内遗址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栗静舒张双权
关键词:死亡年龄旧石器时代
周口店第一地点西剖面2009-2010年发掘报告被引量:8
2016年
周口店第一地点再次发掘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遗址西剖面的保护状态与水平,同时也为东亚直立人演化方面某些焦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供机遇与可能。2009-2010年,在西剖面最顶部堆积(即第三层)的野外发掘中共计出土大中型动物化石材料约800件。埋藏学研究表明,西剖面第三层中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等动物属种的骨骼富集并非古人类生存行为的结果;石制品以及古人类化石材料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结论。结合发掘过程中揭露出来的一系列洞穴坍塌事件的证据,我们初步认为,至少在第三层堆积形成时期,第一地点西剖面位置处的洞穴形态并不适合于古人类的栖居活动;葛氏斑鹿等骨骼材料则是当时在遗址附近活动的各种动物因意外因素陷落于其中而得以聚集的。
张双权高星陈福友李俨张乐张晓凌栗静舒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早期埋藏学动物考古学
周口店田园洞洞穴发育与充填序列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周口店田园洞遗址是2001年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古人类遗址。该遗址经过两次发掘,出土了34件古人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是中国目前从人类化石本身所测得的最早现代人遗址。田园洞地处华北地台北部的燕山板内(陆内)构造带西南缘,发育于中元古界蓟县系薄层碳酸盐岩地层内。周围褶皱和次级断裂发育,岩脉侵入和片理化作用明显,为地下水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提供了大量不同级序和不同形式的通道,提高了岩石的透水性,有利于岩溶的发育。田园洞的形成以岩溶裂隙水垂直渗流方式沿岩脉和节理裂隙溶蚀而成。洞内地层对比和岩石矿物分析显示洞穴经历了洞穴发育期-快速堆积期-稳定沉积期-充填完成期的充填过程。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属原地埋藏,古人类活动于角砾层快速堆积期。田园洞古人类活动的时间处于距今4万年前的晚更新世M IS 3阶段,对探讨中国现代人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李潇丽高立红张双权
关键词:MIS洞穴发育充填序列现代人起源田园洞
辽宁朝阳马山洞的食肉类化石
2010年
本文主要记述了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马山洞发现的食肉类化石。堆积物的上部主要为颗粒细小的砂质黏土,而下部主要为直径较大的角砾。2007年出土的食肉目化石有:似浣熊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赤狐(Vulpes vulpes)、狗獾(Meles meles)、黄鼬(Mustela sibirica)、中华猫(Felis chinensis)和疑似虎(Panthera tigris)?。其中前5个种在形态上与现生种类非常接近;而最后一个种除与现生虎比较接近外,与现生狮子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傅仁义冯兴无张双权刘晓庆
关键词:洞穴堆积食肉目晚更新世
贵州普定穿洞遗址1981年出土的骨制品
2024年
本文从微观宏观结合、定量定性并重的研究视角,对穿洞遗址1981年出土的数件典型骨器的形态特征、加工技术和使用痕迹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其工艺和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与恢复。结果显示:穿洞古人类倾向于选择大型鹿类动物的长骨骨干制作尖刃器,而以牛的长骨骨干制作铲型器;加工骨器的技术包括打制、刮削、磨制、切刻、抛光等。此外,与早年研究结果有所不同,穿洞遗址中的两尖器应为复合工具,且其主要应用于钻孔或切割等活动而非通常所认知的渔猎;骨锥类工具可能用于兽皮穿孔;铲形器刃口形态各异,但其使用痕迹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其主要用于挖掘地下块茎类植物。本文为穿洞史前骨工业的技术特征、文化源流以及古人类生计模式、生存状态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张乐张双权
关键词:骨器旧石器
量化单元在马鞍山遗址动物骨骼研究中的运用被引量:11
2008年
深入理解动物考古学研究中应用的量化单元对于反映遗址动物种属的多样性和统计骨骼部位出现数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各种量化单元在马鞍山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案例中的应用,并辅助以其它国内外研究的介绍,深入阐释了这些单元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让读者更加清楚地知道怎样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应用的量化单元。
张乐Christopher J.Norton张双权高星
史前人类对动物骨骼油脂的开发和利用被引量:1
2021年
动物骨骼油脂的开发和利用是史前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可能包含了敲骨取髓和骨脂提取两种不同的人类行为。相较于敲骨取髓,骨脂提取更为复杂,不仅要将骨骼砸碎成较小尺寸,还要加水煮沸骨骼碎片,过程中不断添冷水使水保持温和沸腾的状态,才能获得浮于水面的骨脂。目前,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多关注于前一行为而对后者鲜有论述。本文通过对相关科学文献的全面梳理,系统介绍了史前人类骨脂提取行为的鉴定分析手段和方法,进而探讨了这一行为在古人类资源利用程度、流动性、用火方式和烹饪技术等方面的指示意义与价值。
戴静雯张双权张乐
关键词:动物考古学埋藏学流动性
周口店北京猿人用火的可能性
2014年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周口店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被认为是会控制用火的直立人.1929年裴文中等人开始在遗址中注意石器和用火遗迹的收集.1930年德日进等人对上一年发现的部分疑为用火遗迹的标本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游离碳.基于德日进等人的分析结果,1931年步达生改变了自身此前对北京猿人用火证据的怀疑观点,认为在周口店主堆积中烧过的鹿角和骨骼标本是用火活动的证据.但1998年Weiner等人对第一地点第4层和第10层采集的少量样品进行了化验,认为周口店存在间接用火的证据,未见直接的原地用火证据,
钟茂华史聪灵高星吴新智陈福友张双权张兴凯JOHN W. Olsen
关键词: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骨骼标本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