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D-TOF MRA及SWI对脑血管畸形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通过分析脑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的的3D-TOF MRA及SWI磁共振表现,探讨3D-TOF MRA及SWI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4例血管畸形进行高场磁共振成像,并加扫3D-TOF MRA及SWI序列,其中26例海绵状血管瘤、18例动静脉畸形。通过分析SW I和3D-TOF-MRA技术对脑血管畸形的显示情况,比较二者对脑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以及细微特征的鉴别能力等。结果:3D-TOF MRA可以清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部位、大小、输入动脉的来源、输出静脉的去向等;海绵状血管瘤MRA检查均未见异常供血动脉,病灶内无异常流空信号。SWI可清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数目及范围较常规序列增大;SWI只能显示动静脉畸形迂曲的小静脉,但不能直观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全貌及输入动脉等粗大血管的情况。结论:3D-TOF MRA技术对于AVM之类高流速低阻力的血管畸形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价值,而SWI技术则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等小血管或低流速的血管畸形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
- 徐伟善曲林涛徐希春张建平
-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
- 颈椎多体位磁共振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采用颈椎前屈、后伸及中性自然位等多体位进行颈椎磁共振成像,探讨高场磁共振颈椎多体位成像在诊断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1.5T高场磁共振进行颈椎前屈位、中性自然位及后伸位成像,分析比较不同体位下颈椎序列、椎间盘及椎管等的变化情况。结果:30例受检者随屈伸体位的变化,颈椎序列不稳加重。前屈位新出现突出椎间盘17.33%(26个/150个),较中性自然位突出加重62.50%(35个/56个);后伸位检查较中性自然位新出现椎间盘突出13.33%(20个/150个),加重58.93%(33个/56个)。前屈位较中位以硬膜囊前间隙狭窄变化为著,后伸位检查时硬膜囊后间隙狭窄度加重。结论:颈椎多体位磁共振检查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而准确的非侵袭性颈椎检查方式,可以早期显示潜在的颈椎病致病因素。
- 徐希春曲林涛刘文娟张建平
- 关键词:颈椎磁共振成像
- 颈椎磁共振屈伸位成像对青年颈椎病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在1.5T高场强磁共振上对颈椎进行屈伸位磁共振成像,探讨磁共振多体位成像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颈椎病防治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1.5T高场磁共振成像仪对早期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前屈位、中性自然位及后伸位成像,分析屈伸位成像对颈椎序列、椎间盘及黄韧带等潜在颈椎致病因素的显示情况。结果 30例早期颈椎退变的年轻患者屈伸位成像发现颈椎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颈椎欠稳。前屈位显示新增椎间盘突出17.33%(26/150);后伸位较中位新增椎间盘突出20.00%(30/150)。后伸位尚可见新增黄韧带增厚5例。结论磁共振颈椎屈伸位成像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而准确的非侵袭性颈椎检查方式,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颈椎病致病因素,对于颈椎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具有积极实用价值。
- 姜金龙薛丽宏徐希春曲林涛张建平
- 关键词:颈椎病磁共振成像